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寶塔失里

仁德王后(14世紀-1365年3月8日,朝鮮語:인덕왕후)孛兒只斤氏,即魯國大長公主元惠宗初封承懿公主漢名王佳珍왕가진),蒙古名寶塔失里(朝鮮語:보르지긴 보타슈리)。

出生年份沒有記載,她是元朝宗室之女,後封公主。1349年(元惠宗至正9年,高麗忠定王元年),在元大都恭愍王成婚,嫁入高麗(時為元朝征東行省)為恭愍王王妃。仁德王后是元世祖忽必烈玄孫女,元代皇族魏王阿木哥元武宗元仁宗的兄弟,元順帝的叔祖父)的孫女(阿木哥之子孛羅帖木兒的女兒)。1365年,寶塔失里死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惠宗賜諡號仁德恭明慈睿宣安徽懿魯國大長公主(朝鮮語:인덕공명자예선안휘의노국대장공주)。仁德王后的死使恭愍王變得很消沉,無心理政,將國事託付給了高麗和尚辛旽

人物生平

下嫁高麗

寶塔失里為梵語佛吉祥之意,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孫女,元惠宗妥歡帖睦爾的再從妹妹。她的高祖父為裕宗真金,曾祖父為順宗答剌麻八剌,祖父為魏王阿木哥,父親為魏王孛羅帖木兒。至正九年(1349年),在元朝做人質的高麗王子王祺親自到漠北,迎娶元朝承懿公主寶塔失里。王祺與寶塔失里在元朝完婚後,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元朝又生活了兩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月,元惠宗廢黜當時的高麗國王王㫝,冊立王祺為高麗國王。同年十二月,王祺與承懿公主一起回高麗國。[1]王祺即位,便是韓國歷史上有名的恭愍王。

承懿公主與王祺結婚八年,還沒有懷孕的消息,更別提生下子嗣,急壞了一些大臣。至正十八年(1358年),高麗宰相以高麗不能沒有繼承人為由,找到承懿公主商量為王祺挑選"名家女宜子者"以充實後宮,承懿公主和王祺感情非常好,承懿公主也為沒有為王祺生下繼承人而感到遺憾,所以沒加思考就答應下來。之後王祺娶宰相李齊賢的女兒為妃。後來,承懿公主才知道這並非王祺的本意,才如夢大醒,後悔得連續幾天茶飯不進。

雖然王祺對承懿公主感情依然不變,但是當王祺把宰相李齊賢的女兒封為惠妃,承懿公主"遂有妒志"。

患難夫妻

在王祺即位的前後,作為高麗的聯姻對象--元朝卻到處爆發農民起義,各個政治集團之間也明爭暗鬥。至正八年(1348年),方國珍起兵於浙東;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韓山童等人在白鹿莊宣布起義;同年,羅田布販徐壽輝在今湖北蘄春西南的蘄州起兵;至正十三年(1353年),張士誠舉兵造反,以高郵為都城,國號大周,自稱誠王。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丞相脫脫奉命出征張士誠,便向高麗徵兵。

作為老岳父家的藩屬國王祺聞命而動,立即派柳濯李權崔瑩等40多位將相率領2000人從征。在攻打高郵時,李權等人戰死。幾乎與此同時,王祺見"中原多故,欲遂收複本國已失舊疆"。

通過這次援助元朝鎮壓農民起義,王祺看清了元朝國內的形勢。他認定元朝已經瀕臨崩潰,王祺想想元朝長久以來牽制着困擾着高麗王室,使高麗王朝的地位顯得十分尷尬,如今,機會來了,看來去除其靠山元朝的影響是勢在必行了。

至正十六年(1356年),恭愍王派柳仁雨黃天甫金元鳳等人帶兵攻陷雙城總管府與合蘭府,接着,又派精兵強將攻取鴨綠江以西八站中的三站。消息傳到元朝,元惠宗勃然大怒,揚言要出動80萬大軍東征高麗,旋即軟化態度,派公主的兄弟魏王太子(名不詳)到鴨綠江邊,但王祺只允許他的兩個僕人入境。[2]元朝因內亂無暇東顧,最終原諒了高麗。

至正二十年(1360年),"紅巾軍"關先生(關鐸)、破頭潘(潘誠)的四萬大軍渡過鴨綠江,進入高麗,攻克西京。在此危急情況下,承懿公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勇敢。據記載,承懿公主"避紅賊從王南幸,事出倉卒,去輦而馬,見者皆泣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高麗發生了"興王之變"。承懿公主面對大難,極其沉着、冷靜和勇敢,令王祺大為感動。當時,王祺匆忙跑進太后的密室,"蒙毽而匿",而承懿公主則坐在門口,直到叛亂被平定下去才起身離開。

死後哀榮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高麗宮廷傳出了承懿公主懷孕的消息。一個月後,王祺以公主懷孕滿月為由下令赦免除了斬、絞二罪外的所有犯人,但那會兒承懿公主已經重病在床,七天後病情惡化,王祺又赦一罪,並派有關部門到佛宇神祠為她祈禱,而且還親自"焚香端坐,暫不離側"。當天承懿公主就病死了,王祺悲痛欲絕,有人勸他離開,王祺說:"吾與公主約,不如是,不可遠避他處。"(從"懷孕"一個月就病亡來看,也有得了其他病被誤診為"懷孕"的可能性,後世純明孝皇后也是得其他病被誤診為"懷孕"而死)

王祺出於佛教的來生觀念,為了承懿公主死後的冥福,把她的喪事辦得非常隆重,陵墓相當氣派。王祺為公主停朝三日,百官都玄冠素服。王祺還"令諸司設奠,賞其豐潔者。於是爭務華侈,至有稱貸以辦者。王素信釋教,至是大張佛事,每七日令群僧梵唄隨魂輿,自殯殿至寺門,幡幢蔽路,鐃鼓喧天,或以錦繡蒙其佛宇,金銀彩帛羅列左右。觀者眩眼,遠近諸僧,聞者皆爭赴"。

王祺為公主操辦喪事如此窮奢極侈,致使"府庫虛竭"。王祺在安葬承懿公主之前,曾親手為公主繪製畫像,"日夜對食悲泣,三年不進肉膳"。還命令所有大臣在任職及出使之前,都必須到承懿公主的陵前行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王祺又在王輪寺東南為承懿公主建造影殿(安置畫像的宮殿),旁置觀音堂、鐘鼓樓,由宦官金師幸等負責。這項工程動用人員之多、耗資之大都前所未有的。史書記載當時的情形是,數百人抬着巨木,呼喊聲震天動地,晝夜不斷,累死的耕牛不絕於路,就連百官也被要求去運送木料、石頭。在營建過程中,恭愍王經常嫌棄影殿不夠壯麗,反覆重修,從王輪寺移到馬岩,又從馬岩移回王輪寺,百姓苦不堪言。同時他耗費黃金六白五十兩和白銀八百兩築成影殿鷲頂,還命人用錐子驗證影殿圍牆是否堅固。[3]有一次下暴雨,導致影殿有漏水之處,恭愍王火冒三丈,下令杖責相關官員。儘管怨聲載道,恭愍王對影殿工程卻是非常敏感,不許任何人進諫,為此差點處死宰相柳濯[4]言官上疏也一概以為是勸諫停修影殿的,還沒拆開上疏就發怒。 可以說,為公主修建陵墓和影殿已成為恭愍王的一塊"逆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朝派人到高麗賜承懿公主諡號為魯國徽翼大長公主。恭愍王親自到承懿公主的魂殿,宣布元朝所賜諡號。恭愍王坐在公主的畫像前,像從前一樣,與公主歡宴。然後,又到正殿徘徊良久,追思公主,同時命人把元朝賜諡中的"翼"字改為"懿"。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恭愍王與群臣在承懿公主正陵前一起發誓保護公主陵產:"有國有家,配匹莫重。矧茲內助之賢,宜在不忘。……徽懿魯國大長公主,分派天潢,連芳戚晼。禮從親迎,來嬪我家,潛邸燕京,既同甘苦。殆及東旋,再定禍亂。辛丑妖賊犯京,播遷於南,贊成克復;癸卯興王倉猝之變,賊在跬步,橫身障蔽。又其凶謀攘竊國璽,乃能出奇,密令收護,俾我國家式至今日。比功提甲,亦無忝焉。溫恭小心,循蹈婦則;慈祥惠愛,克著母儀;儆戒相成,多所匡救;是宜終始,共守宗祧。乃以彌月之辰,竟殞厥身。興言及此,痛楚尤深。……佛天在上,宗社在下,今我同盟及後代君臣,不遵此盟或有侵奪盜用者,神必殛之。"

幾年後,恭愍王被殺,他的陵墓玄陵緊靠着公主的正陵,故被稱為"玄正陵"。

軼事典故

七夕祈福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七夕,恭愍王與承懿公主一起在內庭祭牛郎織女,據說此為朝鮮半島祭崇拜牛郎織女風俗之始。[5]

帶來書畫

據說承懿公主跟她丈夫一樣,也非常熱愛書畫,她從元朝來到高麗時,帶去了許多中國的書畫作品。

行房稀少

恭愍王王祺魯國公主寶塔失里是元麗聯姻中唯一談得上真摯感情的一對姻緣。但史書又記載恭愍王在公主活着的時候「御幸甚稀」,更別提其他妃子,因此公主及諸妃都沒能為恭愍王生下一兒半女。從這點來看,比起基於荷爾蒙的愛情,恭愍王與魯國公主之間的感情更可能是柏拉圖式愛情。

相關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