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孩儿枕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定窑孩儿枕 |
朝 代 :宋代 高 : 18.3cm 长 : 30厘米 宽 : 11.8厘米 枕评为 : 九大镇国之宝 |
定窑孩儿枕,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推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展出于文华殿(陶瓷馆)。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1],曾经为宫廷烧造贡瓷,因此身价倍增。宋代刻画花瓷的品种非常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其他的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温色釉。定窑到宋代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烧制白釉瓷器以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目录
外观
形态:北宋定窑孩儿枕,枕塑成俯卧的孩儿形。胖孩两臂交叉俯卧于榻上,头枕于左臂上,右手持结带绣球,额头开阔,神态安详。
着装:身着长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团花纹。衣纹雕刻自然,胖孩双目炯炯有神,头两侧各有一绺孩儿发,显示出天真可爱的神情。其下身着长裤,足蹬软靴。榻的周边印有螭龙、垂云、卷枝等纹饰。
质地:此枕是以婴孩的脊背作枕面,颇具匠心。
工艺:其雕塑手法细腻入微,生动地表现出孩童的体态神情,凝聚了匠师倾注的真、善、美。
“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
九大镇国之宝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隆重推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这是一个枕头,但它的形象却是一个素面光洁的孩儿,孩儿的背用作枕面。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孩儿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着团花纹。床榻边压印花纹。枕身釉为牙黄色,底为素胎,有两个孔。这件孩儿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悠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人们喜欢用玉枕、瓷枕来爽身怡神、明目益睛。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
专家评点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人们喜欢用玉枕、瓷枕来爽身怡神、明目益睛。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
国宝鉴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我国台北“故宫”中也收藏了两件北宋时期的定窑孩儿枕,与北京故宫的孩儿枕如出一辙。
北宋定窑烧造的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质地洁白,通体施釉,釉层均匀,仅在衣褶等凹处有积釉现象,但绝无挂釉的缺陷,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釉层较厚处,色泽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只见他抱拢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将头枕于手臂上,并转向左侧,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
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顽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脑门宽阔,两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灵气,带着幼稚。胖胖的两个腮帮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两颊与下巴之间两边各有一道凹沟,愈发衬托出脸颊与下巴的丰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头顶梳理的是“鹁角儿”发式,即在头顶两侧各扎一髻,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儿童发型,样式与成年人的发型迥然不同,风格十分活泼。
如果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儿童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人们将会留下一个神态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别是他收拢的手臂和弯曲的双腿,似乎表明这个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头枕双臂,侧面前望的姿态,又仿佛在提醒人们注意,尽管这是一个瓷枕,但他自己却只能头枕双臂,真是意趣无穷,匠心独运。
视频
參考文獻
- ↑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的历史发展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