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定窯孩兒枕

朝    代 :宋代

窯    址 :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陽縣

   高      : 18.3cm

   長      : 30厘米

   寬      : 11.8厘米

枕評為  :  九大鎮國之寶

定窯孩兒枕,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推出。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展出於文華殿(陶瓷館)。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陽縣。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1],曾經為宮廷燒造貢瓷,因此身價倍增。宋代刻畫花瓷的品種非常繁多,瓷窯幾乎遍布全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窯有「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等。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也燒制其他的品種,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溫色釉。定窯到宋代有了較大發展,除了燒制白釉瓷器以外,還燒黑釉醬釉綠釉等品種,文獻稱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目錄

外觀

形態:北宋定窯孩兒枕,枕塑成俯臥的孩兒形。胖孩兩臂交叉俯臥於榻上,頭枕於左臂上,右手持結帶繡球,額頭開闊,神態安詳。

着裝:身着長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團花紋。衣紋雕刻自然,胖孩雙目炯炯有神,頭兩側各有一綹孩兒發,顯示出天真可愛的神情。其下身着長褲,足蹬軟靴。榻的周邊印有螭龍、垂雲、卷枝等紋飾。

質地:此枕是以嬰孩的脊背作枕面,頗具匠心。

工藝:其雕塑手法細膩入微,生動地表現出孩童的體態神情,凝聚了匠師傾注的真、善、美。

「孩兒枕」是瓷枕的一種樣式,以定窯、景德鎮窯燒制的最為精美。

九大鎮國之寶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隆重推出,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定窯孩兒枕評為九大鎮國之寶。

這是一個枕頭,但它的形象卻是一個素麵光潔的孩兒,孩兒的背用作枕面。孩兒伏臥在床榻上,兩臂環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叉上蹺,似乎在床上撒嬌蹬腿。孩兒身穿長衣坎肩,長衣下部印着團花紋。床榻邊壓印花紋。枕身釉為牙黃色,底為素胎,有兩個孔。這件孩兒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態活潑、悠然,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人們喜歡用玉枕瓷枕來爽身怡神、明目益睛。瓷枕始創於隋代,盛行於唐、宋、元各代。

專家評點

瓷枕的燒制最早出現於隋代,唐以後日漸增多,為古代寢具,古書記載「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大都為實用的等,孩兒枕是難得一見的器型。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這件定窯孩兒枕,釉色牙黃,工藝精巧,先使用模具燒製成型,再加以精細的雕工,活潑可愛的孩童側臥於榻上,雙臂緊抱置於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孩兒神態栩栩如生,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件定窯孩兒枕不僅是宋代風俗的見證,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人們喜歡用玉枕、瓷枕來爽身怡神、明目益睛。瓷枕始創於隋代,盛行於唐、宋、元各代。

國寶鑑賞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我國台北故宮」中也收藏了兩件北宋時期的定窯孩兒枕,與北京故宮的孩兒枕如出一轍。

北宋定窯燒造的孩兒枕,高18.3厘米,長30厘米,寬11.8厘米。質地潔白,通體施釉,釉層均勻,僅在衣褶等凹處有積釉現象,但絕無掛釉的缺陷,釉色白潤如玉,光亮可鑑,釉層較厚處,色澤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為一兒童俯臥於枕座之上,只見他抱攏雙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將頭枕於手臂上,並轉向左側,目光正視前方,右手中還執着一條絲絛狀織物,其上綴有一個繡球,繡球上的花紋清晰可見,絲絛在繡球的兩邊各打了一個蝴蝶結,十分可愛。

兒童的兩隻小腿向後舉起,並交疊在一起,頑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腦門寬闊,兩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靈氣,帶着幼稚。胖胖的兩個腮幫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兩頰與下巴之間兩邊各有一道凹溝,愈發襯托出臉頰與下巴的豐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頭頂梳理的是「鵓角兒」髮式,即在頭頂兩側各扎一髻,這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兒童髮型,樣式與成年人的髮型迥然不同,風格十分活潑。

如果完整地來欣賞一下這個兒童的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人們將會留下一個神態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別是他收攏的手臂和彎曲的雙腿,似乎表明這個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頭枕雙臂,側面前望的姿態,又仿佛在提醒人們注意,儘管這是一個瓷枕,但他自己卻只能頭枕雙臂,真是意趣無窮,匠心獨運。

視頻

CCTV4《國寶檔案》定窯孩兒枕

中國瑰寶——瓷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