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6
安-26,全稱:安托諾夫安-26(烏克蘭語:Антонов Ан-26,北約命名:捲髮Curl)是蘇聯開發,由安托諾夫安-24的架構改良出的一款雙螺旋槳引擎軍民通用運輸機,生產於1969年-1985年間[1],計生產1403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以安-26設計製造出運-7運輸機。
目錄
研發
自1964年起,由奧列格·安托諾夫主持的第473設計局(OKB-473)以安-24T戰術運輸機為基礎開發新型運輸機,運輸機將機尾修改增設了可讓車輛直接駛入的尾貨艙跳板卸貨門(retractable cargo ramp),同時全機具有加壓貨艙改善飛行品質;1968年3月12日,蘇聯空軍決定要求安-26載貨能力提高到24公噸,為了改良性能,安托諾夫設計局更換了AI24VT發動機,並加強地板結構和機體強度,增重了220kg。為此機翼前增加了一個隔框,前機身加長55cm,部分配平了後機身過重的問題。
1968年12月20日,安-26原型機出廠,1969年5月21日首飛成功;從1968至1986年間,蘇聯量產了1,398架安-26,有420架出售給共產陣線國家。
作為軍用運輸機,裝備有摺疊式傘兵帆布座椅(tip-up paratroop canvas seat),貨艙天車起重機(overhead traveling hoist),鼓泡式觀察窗(bulged observation window)、艙頂的強制拉傘鋼索(parachute static line attachment cable,傘兵把傘包的開傘繩掛在鋼索上,跳傘離艙後強制拉開牽引傘)。機翼下可以加掛炸彈莢艙用於對地轟炸。
機型概述
安-26飛機是中國於20世紀7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雙發中型運輸機。
安-26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是在安-24貨機基礎上研製的,但後機身是重新設計的,並使用功率更大的АИ-24ВТ發動機。安-26的標準型是貨運機,但可以方便地改成客機、救護機或傘兵運輸機。安-26於1968年首次試飛, 1969年開始服役,至1982年生產總數已超過700 架,除供蘇聯空軍和民航使用外,還出口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玻利維亞、伊拉克、索馬里和孟加拉國等國家。主要有兩種型別:安-26基本型和安-26В改進型。
視頻
安-26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蘇聯時期研製的安-26運輸機,如今還在使用,東方網, 2018-4-23
- ↑ 蘇聯的中程運輸機,簡易跑道即可起飛,產量眾多已出口多國,騰訊網,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