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岳石刻,又稱安岳石窟,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是安岳境內石窟造像的總稱。

2006年5月25日圓覺洞摩崖造像、千佛寨摩崖造像、玄妙觀摩崖造像、華嚴洞摩崖造像、茗山寺摩崖造像、孔雀洞摩崖造像(報國寺經目塔)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佛院摩崖造像合併,名為安岳石窟。

安岳古為普州治所,地處成渝古道的中點,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境內以丘陵地貌為主,多有紅岩出露,有利於摩崖造像。現存最早的造像題記為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唐至北宋時期為石刻的極盛時期,並一直延續到明清甚至現代。

現在安岳境內共有各類石窟造像140餘處,其中保存較好的有69處,共有造像約10萬尊,石刻佛經40餘萬字。

臥佛院摩崖造像在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毗盧洞石刻造像在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有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禪寺、塔坡),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縣級文物保護點60處[1]

目錄

景點簡介

四川省安岳縣是目前中國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目前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00處,造像10萬餘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稱於世,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石刻之鄉「的稱號。

安岳石刻是中華古代石刻藝術一寶庫。它多是我國石刻藝術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徵。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獨創,他們憑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對宗教儀式有許多大膽的突破。

目前安岳擁有各類石窟造像保護單位70處,其中國家級石窟類文物保護單位9處,分別是臥佛院、玄妙觀、千佛寨、圓覺洞[2]華嚴洞、毗盧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門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分別是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禪寺、塔坡,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縣級文物保護點60處。而隨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目前又有眾多石窟寺被重新發現。四川省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

視頻

安岳石刻 相關視頻

《安岳石刻》CCTV科教頻道人文天地
安岳石刻著名景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