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是一位與狄更斯齊名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小說家。最著名的作品是《浮華世界》(一譯《名利場》),此外還有《潘丹尼斯》等等。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出生 (1811-07-18)1811年7月18日
印度加爾各答
逝世 1863年12月24日(1863-12-24)(52歲)
英國倫敦
筆名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職業 小說家
國籍 英國
創作時期 1829年-1863年

目錄

人物生平

薩克萊是李奇蒙·薩克萊(Richmond Thackeray,1781年9月1日-1815年9月13日)的長子,1811年7月11日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出生[1]。父親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員工。母親安妮·貝契爾(Anne Becher,1792年-1864年),是約翰·哈曼·貝契爾[2](John Harman Becher)與海麗葉特·貝契爾(Harriet Becher)的二女兒,安妮原本和亨利·卡麥可·史密斯(Henry Carmichael Smyth)是一對戀人,可是因為周圍人們的反對而將安妮送往印度,在那裡她與李奇蒙認識而結婚。不過在那之後卻偶然與卡麥可·史密斯再次相遇,在李奇蒙死後5年,薩克萊的母親安妮改嫁於卡麥可·史密斯[3]

1816年,5歲的時候,與繼父卡麥可·史密斯一起離開印度回到英國。薩克萊由外婆撫養。母親回國後薩克萊進入了查特豪斯學校(Charterhouse School)就學,認識了知交約翰·李區(John Leech,1817年8月29日-1864年10月29日)。1829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就學,一方面將自己的詩詞投稿,另一方面熱衷於賭博。自大學輟學後,在毆洲大陸各地旅居,過著自由奔放的生活,在這段日子裡結識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薩克萊使用父親的遺產做投資、發行週刊雜誌,還想成為獨立的畫家,可是都宣告失敗。加上投資的印度銀行代理公司破產,父親遺產也全數失去。

1836年,與伊莎貝拉·蓋辛·蕭(Isabella Gethin Shawe,1816年-1893年)結婚,她是馬修·蕭(Matthew Shawe)的二女兒。薩克萊與伊莎貝拉共有3個女兒,長女安妮·伊莎貝拉·薩克萊·瑞奇(Anne Isabella Thackeray Ritchie,1837年-1919年),二女兒珍·薩克萊(Jane Thackeray),但只出生8個月就夭折了,小女兒海麗葉特·瑪麗安·薩克萊(Harriet Marian Thackeray,1840年-1875年)。

1843年發表了《愛爾蘭小品集》,1846年發表《庸人之書》,但是在1848年發表《浮華世界》時,他的作家才能才受到肯定,與查爾斯·狄更斯並稱。1848年~1850年發表《潘丹尼斯》,1852年發表歷史小說《亨利·艾斯蒙》,1853年~1855年發表《紐康家》。

1863年12月24日,在寫《丹尼斯·杜瓦爾》的時候過世,享年52歲。他下葬於倫敦的肯薩爾園公墓。1864年《丹尼斯·杜瓦爾》發表。

感情婚姻

1836年8月,薩克雷同一名叫伊麗莎白·肖恩的愛爾蘭姑娘結婚。他們一共生了3個女兒,只有兩個活了下來。大女兒叫安妮,也就是里奇夫人,後也成為了一名小說家和散文家。第三個女兒出世以後,薩克雷夫人精神失常的症狀與日俱增,到1842年,她神經完全失常,不得不被隔離起來。她比薩克雷多活了30年,但精神再也沒有恢復過正常。由於婚姻的悲劇,薩克雷不得不獨自承擔起撫養女兒的責任。妻子活着,他沒有條件再娶,因此他的家庭生活無疑孤獨悽慘。

成名歷程

薩克雷結婚後沒幾個月,《立憲》報破產,他不得不為其它期刊包括《泰晤士報》寫稿,充當僱傭文人。在新創辦的《弗雷澤雜誌》上他發表了第一部成名之作《嘗試記者》(1837—1838年)。在該作品中,薩克雷虛構了一個愛出風頭而又自以為是的男僕,裝模作樣令人覺得荒謬可笑。後來的作品中他也常常表現這一主題。薩科雷的評論、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等在《弗雷澤雜誌》上相繼發表,其中1839—1840年創作的《凱瑟琳》最引人注目,諷刺了類似《紐格特的日曆》的犯罪類小說。1841年的《霍家蒂鑽石》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商場上的腐敗和投機。1844年的《巴里·林登》是一部關於一個18世紀的愛爾蘭傳奇人物自傳的作品,故事從主人公年輕無賴時起一直寫到獄中死亡。薩克雷從1842年開始陸續給新辦的雜誌《反擊》供稿,同時也給《勢利人》寫稿。1848年,他把在《勢利人》雜誌上發表的作品集結成冊,取名為《勢力集》。該書的出版為薩克雷贏得了社會諷刺作家的頭銜,從此聲名鵲起。

薩克雷在《勢利人》工作時就開始了長篇小說《名利場》(1847—1848年)的創造,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採用每月連載的形式發表。故事的背景是拿破崙戰爭期間和戰後的英國,而對勢力和愚昧的宏觀見解卻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全書以家庭女教師以瑞比卡·夏普在名利場中的冒險為中心展開,她大膽潑辣,為求名利不惜代價,是英國小說中描寫最為生動的文學形象之一。繼《名利場》之後,薩克雷於1848—1850年間連載了《潘丹尼斯的歷史》,該書講述的是一個可愛而又出手大方的年輕人的經歷,很明顯其中許多描述的是作者自己生活的寫照。

薩克雷熱愛社交,非常嚮往上流社會的舒適生活。一方面他同上層人物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面這些人物往往又是他作品中的諷刺對象。由於妻子精神病無法治癒,薩克雷不能跟她溝通,只有同朋友交流才能遣解心中的鬱悶。在妻子精神失常後的幾年,是他劍橋的密友之一威廉·布魯克菲爾德給他安慰,讓他度過了極度悲傷的時光。但隨着時間推移,薩克雷真心愛上了布魯克菲爾德的夫人。1851年秋天,布魯克菲爾德明智地告訴妻子要少同薩克雷交往。這段友誼是薩克雷的精神支柱,由於關係的斷絕,他本人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感情打擊。

為了忘記這段傷心史,為了讓女兒們在經濟上有更大的保障,薩克雷開始四處講學。儘管在公眾講學時也遭遇許多尷尬境況,但是他關於「18世紀英國幽默作家」的六個演講獲得了極大成功。受此鼓勵,他決定到美國去講學,因為他對幽默作家做過仔細研究,所以有較好的條件。到美國之前,他出版了歷史小說《亨利·艾斯芒德》。該作品是以他最喜愛的一段歷史時期,即安妮女王統治時期為背景創作完成的,書中所講的艾斯芒德和凱斯特伍德的愛情故事,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對布魯克菲爾德夫人的情感寫照。這部作品也許是薩克雷作品中唯一沒有採用連載形式寫成的小說,因此這部作品在結局和組織結構安排上比其它任何一部都更加成功。1852—1853年,除了收入2500英鎊,薩克雷還在美國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薩科雷的得意之作,童話《玫瑰與戒指》於1855年正式出版,《鈕可謨一家》同時也開始連載。《鈕可謨一家》也是薩克雷自己年輕時的生活寫照。男主角克第夫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年輕人,一直夢想自己成為一名藝術家,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男主角的第一次婚姻也是薩克雷早期不幸婚姻的追憶。然而,全書在人物刻畫方面最引人入勝,最突出的是克第夫難以捉摸卻又魅力四射的情人埃塞爾,和可敬而又無辜的老上校紐卡姆。

1855年,薩克雷再次去了美國,這次是為他自己已經出版的作品《四個喬治》做學術演講。回國以後,他作為自由黨候選人參與了1857年7月在牛津舉行的議會大選,但未獲成功。10年以後他又參與《改革法案》的起草,主張擴大選舉權。

文壇成就

薩克雷擅長描寫英國資產階級的風俗人情,尤其擅長揭露英國上流社會的黑暗面,馬克思曾予以肯定。[4]

這時,他已經開始與狄更斯齊名。他們的關係雖談不上親密無間但一直以來都很友好。但他們曾有過一次爭吵,而這僅有的一次爭吵直至薩克雷臨死之前才得以平息。他同狄更斯一樣對人民遭受的苦難給予了深刻的同情,他作品中感情脆弱的「好女人」有時會對社會冷嘲熱諷甚至產生憤世嫉俗的情緒,這在當時有點不易為人們接受,但卻很容易為現代人喜愛。薩克雷尤其擅長創作滑稽作品,在《笨拙先生的獲獎小說家》這部嘲諷與他同時代作家的系列作品中,他這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最好的闡釋,這部滑稽戲1856年又在《名家小說》中再版。薩克雷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詩人,但他幾首歡快的律詩,如《法國燉魚民謠》則被認為是他此類作品中的經典。

薩克雷的另一部偉大作品是《弗吉尼亞人》(1857—1859年),繼續講述了英國人亨利·艾斯芒德的兩個雙胞胎孫子的命運。小說通過兩條主線分別展開,一個是以當時生活節奏加快且追求時尚的英國為背景,另外一個則是以正在進行國內統一戰爭的美國為背景。

受豐厚薪水誘惑,1860年他開始擔任《康希爾雜誌》第一任主編,儘管他並不太適合那項工作,但做起來還是得心應手。他的編輯風格和標準與他生活的時代精神相一致。他曾經拒絕刊登布朗寧女士為雜誌寫過的一首詩,就是因為她詩中「有一段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不合法的情感敘述」。由於薩克雷本人的聲望加上《康希爾雜誌》所付的極高酬稿,不少名家紛紛向該雜誌投稿,著名的有馬修·阿諾德、丁尼生、特羅洛普、羅金斯及薩克雷的女兒安妮等。

薩克雷的最後三部小說也是在《康希爾雜誌》上刊登的,即1860年的《鰥夫洛弗爾》,1861—1862年的《菲利普歷險記》,1864年的《丹尼斯·杜瓦爾》。《鰥夫洛弗爾》是由早期一部並不成功的兩幕劇改編而成的簡短小說。《菲利普歷險記》一共有10集,其中最後一集是作者根據自己早期生活改寫而成的。《丹尼斯·杜瓦爾》沒有全部完成,該作品講述的是他特別喜愛的18世紀的一個歷史浪漫作品。在《康希爾雜誌》上刊登的還有他晚年最好的作品,趣味閒談系列以及大家較為熟悉的隨筆集《拐彎抹角的隨筆》。同其他精彩作品一樣,這些都是作者的回憶與自傳。

生命的最後十多年裡,薩克雷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健康,1863年12月他在倫敦的肯辛頓驟然辭世。

主要作品

  • 1838年-1839年:《馬伕精粹語錄》(Yellowplush Papers
  • 1839年:《凱薩琳》(Catherine
  • 1840年:《水手日記》(Cox's Diary
  • 1840年:《悲慘華麗的故事》(A Shabby Genteel Story
  • 1840年:《巴黎小品集》(Paris Sketch Book
  • 1841年:《霍格蒂家的大鑽石》(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 1843年:《費茲·布德爾·佩珀斯》(Fitz-Boodle Papers
  • 1843年:《愛爾蘭小品集》(The Irish Sketch Book
  • 1844年:《亂世兒女》,原名【貝瑞·林登】(Barry Lyndon
  • 1846年:《庸人之書》(The Book of Snobs
  • 1846年:《珀金斯夫人的舞會》(Mrs. Perkins's Ball
  • 1847年:《我的家園》(Our Town
  • 1847年-1848年:《浮華世界》(Vanity Fair
  • 1848年:《柏奇醫生與他的年輕朋友》(Dr. Birch and His Young Friends
  • 1848年-1850年:《潘丹尼斯》(Pendennis
  • 1850年:《麗貝卡與羅薇娜》(Rebecca and Rowena
  • 1850年:《萊茵河的齊克柏里家》(The Kickleburys on the Rhine
  • 1852年:《亨利·艾斯蒙》(The History of Henry Esmond
  • 1852年:《男人的妻子們》(Men's Wives
  • 1853年-1855年:《紐康家》(The Newcomes
  • 1855年:《玫瑰與戒指》(The Rose and the Ring
  • 1857年-1859年:《維吉尼亞的人們》(The Virginians
  • 1862年:《菲利浦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 1864年:《丹尼斯·杜瓦爾》(Denis Duval)【死後出版】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