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姜博瀚:作家、編劇、導演,生於山東膠州灣畔,在洋河小鎮度過童年。曾獨立導演紀錄片《金色瑪可河》90分鐘,入圍第二屆中國紀錄片電影周展映。九十年代初期做過三年鐵路橋樑工人,200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編導本科,獲文學文士學位。同年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電影系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師。

姜博瀚,男,1976年5月出生,黨員。作家、編劇、導演,生於山東膠州灣畔,在洋河小鎮度過童年。

目錄

人物事跡

最欣賞的導演:張藝謀 侯孝賢 安東尼奧尼(義大利)布萊松(法國)。

 
姜博瀚:姜博瀚九十年代初期做過三年鐵路橋樑工人,200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編導本科,獲文學文士學位。同年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電影系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師。

最喜歡的電影:《紅高粱》《美國往事》《霸王別姬》《東京物語》。

曾獨立導演紀錄片《金色瑪可河》90分鐘,入圍第二屆中國紀錄片電影周展映。

履歷

九十年代初期做過三年鐵路橋樑工人,200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編導本科,獲文學文士學位。同年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電影系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師。

 
姜博瀚:《電影是一種鄉愁》是博瀚和父親,寶虎,寶鳳,爺們四個的作品綜合集,真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集子的出版據說還有一份孝心在裡面,因為,博瀚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讓老人高興一下。

2004年編劇/導演畢業電影短片《死囚婚禮》1入圍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細亞競賽單元。

2005年獨立導演紀錄片《金色瑪可河》290分鐘,入圍第二屆中國紀錄片電影周展映。

2006年編劇電影《麥田裡的中國芭蕾》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攝製。

2007年主演數字電影《盛世秧歌》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2009年編劇/導演電影《甜》。

2011年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托斯卡》《趙氏孤兒》,為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製作《假面舞會》。

2012年出版首部小說集《電影是一種鄉愁》3由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作序,題簽。

2013年4月在廣州拍攝完成的數字電影《懷孕大冒險》1 由姜博瀚首次導演都市題材的家庭愛情電影。

姜博瀚導演拍攝電影《懷孕大冒險》,在珠海電影製片廠試片。

參演電影

劇名 上映時間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甜》2009-09-10 導演姜博瀚,侯瓔珏 郭曉峰 姜明

《盛世秧歌》2008-03-15 芒種 孫小茹 季晨 朱子岩

《偉大的偉》 2007-09-09 流浪藝人 王之 李佳

《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4-05-05 郁達夫 方向明 楊明敏

2012年出版電影小說作品集《電影是一種鄉愁》著作,並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作序題簽。

導演代表作:《天燈[1] 《甜》《死囚婚禮》《金色瑪可河》《時光》(紀錄片)《霞》2012年第12期《齊魯文學》雜誌 齊魯文學雜誌社出版。

膠萊河的姑娘》 2014年第2期《芳草潮》雜誌 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2]

《野獁虎在嗥叫》 2014年第5期《雨花》雜誌 江蘇作家協會主辦[3]

《童男女》 2014年第2期《延河文學》雜誌 延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洋河理髮店》 2014年第6期《伊犁河》雜誌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聯主辦

《好孩寶紅》2014年第11期《廣西文學》雜誌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我和父親的過去和現在》2015年第1期《芳草》雜誌 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洋河來了馬戲團》2015年第1期《芳草》雜誌 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獲獎記錄

2012出版電影小說作品集《電影是一種鄉愁》 :[4]

電影是一種鄉愁》是博瀚和父親,寶虎,寶鳳,爺們四個的作品綜合集,真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集子的出版據說還有一份孝心在裡面,因為,博瀚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讓老人高興一下。這讓我很感動。

看這個集子裡的作品,我比較喜歡《大牛站》(《王八犢子的青春期》)。小說寫的是一群修路工人與黃土高原上一個女孩的情感糾結,篇幅不長,但容量不小。語言活潑,甚至有些粗礫,但他始終用一種幽默快樂甚至有些放恣的語調寫着一個讓人痛苦揪心的愛情故事。人物着墨不多卻鮮明,很多細節看似無心卻十分到位。這是博瀚所熟悉的工人生活,有一種熟悉的氣味在裡面。另外,在博瀚的一些鄉村題材的作品中,也有這種獨特的氣味,這是值得讚許的。


以上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作序

姜博瀚主要電影作品

2001年編劇導演《迷人的海》入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2002年編劇導演《

2003年編劇導演《小城茂腔》

2004年編劇導演《死囚婚禮》 入圍17 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2004年導演紀錄片《金色瑪可河》 入圍2005年韓國全州電影節

2004年主演電影《春風沉醉的晚上》飾演:郁達夫

2005年編劇導演電影《神曲》

2005年被中國推廣中心《DV數碼影像》雜誌選為青年導演代言人

姜博瀚主要文學作品

《麥田裡的中國芭蕾》《梅崗的天空》《琴姑》《洋河水》《死囚婚禮》

採訪姜博瀚的這幾天,他正在忙着幫電影學院的同學拍DV版的《卡門》,並在其中飾演卡門的情人--堂.何塞

這是他第二次正經八百的當演員了,上一次是在電影《春風沉醉的晚上》中飾演郁達夫。仔細觀察才發現,外形極像蒙古人的姜博瀚原來有着一雙詩人般憂鬱的眼睛。

一直想知道,姜博瀚是個怎樣的人。

20歲,工人。

23歲,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25歲,開始拍DV。

28歲,參加東京電影節。

他說,自己離成功好像已經只有一步之遙。眼睛盯着那個目標,橫下一條心,用自己的努力,執著的往前走。

現代都市中充滿了浮躁與喧譁的聲音,有時候,人活得簡單一點,才可能做成事。

做片子前先做人

姜博瀚認為,無論什麼作品,在談技術之前,首先要看作者的為人。一個品質極好的人不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但人格有問題的人一定拍不出感人的東西。

在中國第五代導演中,博瀚最欣賞的導演是張藝謀。他的書桌上,除了各種電影理論方面的書,最多的就是有關張藝謀個人傳記類的書了--《張藝謀這個人》、《論張藝謀》整整齊齊的擺在桌上。博瀚迷戀的不只是張藝謀富於鄉土氣息的影片,更多的,是對於張藝謀個人魅力的崇拜。"一個導演如果沒有個人的魅力,他的片子也就不要去看了",對博瀚來說,作為個體的導演對於影片藝術性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十面埋伏》上映的時候,各種輿論眾說紛紜,有關注畫面技術的、有關注敘事結構的。而當寶龍在看電影《十面埋伏》的紀錄片《如花》時,見到張藝謀在梅艷芳去世時的惋惜之情,卻禁不住也為之嘆息。

那時候在班裡的網站上,所有的人,包括老師都在罵。只有博瀚和另一個女孩意見一致為張藝謀辯護,"那個女孩說得好'要是我們將來當了導演,人家也這麼說我們的作品,心裡該有多難受。"博瀚是很善解人意的。

賓賢影視小組

想到曾經拍出《小山回家》等影片的賈樟柯的影像小組,同為文學系出身的姜博瀚也在01年組建了自己的"御用班底"--賓賢影視小組。賓賢是自己家鄉的一處地名,而小組的很多作品也是在家鄉或以家鄉的題材完成的。

對於很多導演來說,最難以擺脫就是拍攝時候的緊張和勞累的感覺,而博瀚卻能充分享受電影拍攝過程的快樂。"05年5月1日我們坐着長途大巴回到我的老家青島拍攝長片電影《神曲》,車一路上走走停停,身邊坐着的都是民工,烏煙瘴氣的。我們當時甚至想算了吧,又不是什麼大劇組,只是一個個人的作品,其他人有沒有報酬,但當我們大家真正來到海邊,我們又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大家都很興奮,有的人穿着很名貴的鞋就往海里走,鞋都被水泡壞了。但大家當時真的很高興。"

"我喜歡劇組的感覺,大家在一起就像親人一樣,互相關心,彼此照顧,當然之間也會有一些小小的爭執,但關鍵看怎麼調節了。做演員需要勇氣,而做導演要更綜合一些,更需要一些管理素質。"

"做導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關鍵看為人,就是導演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家認可,讓大家覺得為你做事情沒有白耽誤功夫。"

"現在的人都很現實,畢竟,這種個人化的作品不能和真正在影院放映的電影一樣,演員會有機會出名。得獎的話也都是導演和製片的事,更何況一般不會給演員什麼勞務,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領導劇組成員和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就變得很重要了。"

在博瀚的劇組中,所有的人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和攝影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博瀚就會叫攝影連着拍兩條素材,一條是攝影建議的,另一條是自己想要的。"不在乎誰提出來的,關鍵是誰的剪輯出來效果更好。就連謝飛導演也承認在《本命年》中有不少鏡頭是姜文想出來的。"博瀚一向認為藝術不是一個人做出來的。很多人的幫助和意見才能完成一項真正的好作品。

博瀚做導演從來不罵演員,他認為無論導演還是演員都不過是一個職位,"演員尤其不能罵,本來正入戲呢,你一罵就演不好了,想要的感覺就更出不來了。導演只不過在拍戲的時候在領導着大家乾的人,要是態度不好,人家一撂挑子,你導演怎麼幹呢?導演屬於受夾板氣的那種人"。姜博瀚願意採用新人作為他影片中的主角,而巧的是他影片中的主角最後幾乎都被知名電視劇組挑走了。

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

17歲,在多數同齡人還在上學,交女朋友,頭腦中充滿各種簡單幻想的時候,姜博瀚離開家鄉,去武漢做了建築工人。三年,博瀚和他的工友們建築起無數座橋樑:無錫江陰長江大橋太原原太高速公路大橋等等。白天和工友們頂着毒辣的太陽在幾十米的高架上作業,晚上和工友們睡在宿舍里。博瀚切切實實的沉浸在生活中,那時的空氣中充滿燥熱的肌膚的味道。

沒有什麼娛樂項目。每天繁重的勞動之後,大多數工人們都玩牌看電視。博瀚不甘心這樣下去,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在被一寸寸的侵蝕掉,他發誓一定要逃離這裡。他採用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寫作。家裡傳來大哥考上大學的新聞學院的消息,於是他更加堅定-- 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就是這種簡單執著的願望,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那年三月,博瀚去了北京。

那時候寶龍覺得自己性格內向,認為演員在屏幕上唱啊跳啊的,做了演員性格就能夠改變。所以,在上文學系之前,他考了三年表演系。

"表演系考試的時候都是按號叫人上去表演。第一次叫到我的時候,我不吭氣,等老師叫完一圈人上去表演,再叫晚來的人表演的時候,我才衝上去唱歌。老師問:'你剛才不就在那坐着呢麼?'我說'我不會表演,就先坐那看看別人怎麼演!'"講到這些往事,博瀚依舊有些靦腆。

一門心思地考了三年,也許命運就是沒安排博瀚做表演這個行當,所以每次都是在初試就被刷下來。後來表演系的一位主考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小伙子你就別考了,你看你唱歌跑調都跑到哪裡去了,你學過表演麼。我看你簡歷寫着你之前發表過很多作品,文筆應該不錯,你要是學編導應該會更適合,人應該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還是去考文學系吧。這位老師就是黃磊的老師王淑琰教授。

王老師推薦他去考編導專業。於是有着多年文字功底的博瀚順理成章的成為文學系編導專業的學生。

執著而單純的DV

上了文學系之後,姜博瀚才發現曾經自己一直想逃離的建築隊生活卻使自己積累了大量紮實的生活素材,成為日後創作的重要基礎。家鄉的影子一直縈繞在寶龍的夢中,故鄉村裡的女孩;故鄉風俗化的婚禮;故鄉的父老鄉親……對故鄉滿含深深眷戀的寶龍一直想拍有關家鄉的電影。

就像他所崇拜的張藝謀一樣,寶龍認為,作為一個中國導演,就應了解中國的農村,了解農民,了解他們在想什麼,了解他們的行為方式。

01年姜博瀚帶着自己的賓賢影視小組回到老家,拍攝自己的第一部DV電影作品《迷人的海》。

《迷人的海》字幕是這樣的:獻給生我養我的土地,獻給在鄉村任教了三十年的爹娘。他在詩中寫道:"故鄉,讓我離開,又讓我回去!我是一粒漂泊的種子!故鄉的泥土才能讓我生根發芽 !"

後來參加大學生電影節,《迷人的海》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這也給了博瀚極大鼓勵,堅定了他從此走上DV之路。

而對於博瀚影響最大的電影,應該要說《死囚婚禮》。這部電影給了博瀚一次走出國門的機會。

影片的靈感源於01年中國新出台的法規,規定監獄裡表現良好的犯人可以獲得和親人在監獄裡團聚的機會。博瀚當時就想把這件事拍成一個紀錄片,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中國現實人權的問題。但是考慮到紀錄片中將涉及到警察、監獄等實際問題,於是博瀚寫出了《死囚婚禮》的劇本。講述了一個死刑犯在行刑前十分鐘的時間回到家中結婚的故事。博瀚相信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愛情是可以戰勝一切的。

博瀚力求劇本的真實性,拍攝之前甚至看了十幾遍陳凱歌的《十分鐘年華老去:百花深處》,體味當中所反映的對當代中國文化的缺逝和將要被改變的現狀的沉思。《死囚的婚禮》結尾,千辛萬苦,婚姻獲得了自由,哪怕這自由是短暫的,哪怕婚禮之後死囚依然要面對法律。

在影片的創作初期,學校的老師都覺得死囚的這個選題不可信,沒有真實感,有的老師甚至勸他放棄這個劇本。"當是那麼多人都覺得不好,只有薛曉路(電影編劇《和你在一起》)一位老師支持我。儘管這樣,只要有一位老師覺得可以繼續,我還是堅持做下來。就拿了1萬塊錢,回家去拍了這部片子。"

而在東京電影節的放映期間,《死囚的婚禮》場場爆滿,其真實的鏡頭語言甚至使一些評委誤認為這是一部紀錄片。博瀚確信,電影只有拍出來了才能知道好不好。"我做片子,覺得可以拍了,就趕緊找人拍出來。我想到什麼事就干緊做,不太想後果。想得太多了事情就做不下來了。"

在那次國際電影節上,博瀚見到了韓國日本亞洲國家的50多部影片,使他眼界大開,他欣喜的發現自己的影片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同時也學習到別的國家的影片,尤其是韓國影片的優秀之處。

而後,博瀚遠赴西藏拍攝了紀錄片《金色瑪可河》。三個人,二十五天,九十分鐘。講述青海東宗寺的活佛在瑪可河畔創辦慈善小學的故事。回來之後,寶龍把片子拿給司徒兆敦老師看,恰巧,田壯壯導演也在。

"小伙子,辛苦了!"看完片子之後,田壯壯用力拍着博瀚的肩膀說。當時,田壯壯的《德拉姆》正熱火朝天的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影院放映。

談到將來的打算,姜博瀚說最近在做一個關於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的長篇劇本《麥田裡的芭蕾》,這次有可能用膠片。

有人說,其實很多事情,想簡單了,也就沒那麼難了。就因為我們往往過多的關注最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往往什麼也得不到。

在北京這個充滿誘惑的都市,從海濱小城一路走來的姜博瀚,就像《卡門》中浪漫的騎士堂.何塞一樣,單純的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堂.何塞為了愛情;姜博瀚為了電影信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