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奧古斯特·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
出生 1840年11月12日
法國巴黎
逝世 1917年11月17日
國籍 法國
職業 雕塑家
知名作品 《思想者》《加萊義民》《青銅時代》《手》《雨果》《吻》 《巴爾扎克》

目錄

人物簡介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國雕塑藝術家

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

羅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拉丁區一個普通雇員家庭。

1854年,他進入波提特設計學校學習,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

1862年,進入修道院,完成了院長艾馬爾胸像。

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並細心研究了多那太羅、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啟發。

1876年至1877年間,羅丹完成了雕塑《青銅時代》。

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號召拿起武器進行鬥爭》。

1880年,羅丹開始創作《地獄之門》。這項工程巨大,一直持續到1917年羅丹生命的完結。

1886年,他為文學家雨果塑像。1893年,羅丹開始為文學家巴爾扎克塑像。

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移交國家。

1917年11月17日,羅丹去世,享年77歲。[1]

羅丹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着較大影響 [2]

他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3]

人物生平

1840年11月12日,奧古斯特·羅丹出生於巴黎聖寵谷街區的阿爾巴萊特街。他的父親讓·巴普蒂斯特·羅丹(Jean-Baptiste Rodin)是警察局的一名小職員,母親瑪麗·德·謝弗來自洛林。姐姐瑪利亞出生於1837年,與他感情深厚。

1854年,羅丹去了博韋,在叔父希波利特·羅丹( HippolyteRodin)開的寄宿學校待了三年。之後進入皇家繪畫與數學專門學校——小學院,跟隨荷拉斯·勒考克·德·布瓦博德朗(elorace Lecoq deBoisbaudran)學習繪畫。他在那裡接觸到了雕塑。結識了萊昂·富爾凱。

1857 - 1859年,連續三次報考法國美術學院,均已失敗告終。

1858年開始為不同室內裝飾家、裝飾藝術家工作。1860年創作半身像《讓·巴普蒂斯特·羅丹》,是其第一件保留下來的作品。

1862年,姐姐的死讓羅丹備受打擊。他因此進入了聖體隱修道院,一直在那裡待到了1863年5、6月。在此期間,他為修會創始人埃馬爾神父創作了一尊半身像《埃馬爾神父》。

1863年,一邊和巴耶的兒子在盧浮宮博物館學習繪畫,一邊為裝飾藝術家比耶齊(Bieze)、法尼埃(Fanniere)工作。成為國家美術協會的一員。

 
原圖鏈接 來自 TRESOR_ART 的圖片

1864年,參與了哥布林劇院的裝飾工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間工作室——一間位於13區勒布倫街的馬廄。第一個在該工作室工作的模特是畢比(非專業模特,來自聖馬塞爾的貧民)。他遇見了20歲的女裁縫露絲·伯雷,並以她為原型創作了一尊《女祭司》——他的第一尊大型雕像,意外地毀於一次搬遷過程中。他進入了卡里葉·貝流茲的工作室。為了離工作室近一些,他搬到了克里希大街。

1865年,畢比的肖像因天氣寒冷被凍裂了,羅丹保留了剩下的面模,即《塌鼻男人》面模。他意圖在沙龍展上展出該面模,但被拒絕了。

1866年1月24日,他和露絲·伯雷的私生子奧古斯特·歐仁·伯雷出生,奧古斯特·歐仁·伯雷卒於1934年,無子嗣。

1870年,第一次去布魯塞爾。9月末回到巴黎,被徵召入伍。成為國防軍的一位下士。

1871年2月,因近視退伍。再次回到布魯塞爾,給卡里葉·貝流茲當助手,參與證券交易所檐壁的裝飾工程。7月,與貝流茲鬧翻,分道揚鑣。9月末,定居伊克塞爾。年末,露絲也移居此地。參加了安特衛普和根特的展覽。創作裝飾性半身像《阿爾薩斯孤兒》。

1872年,參加布魯塞爾和倫敦的展覽。創作裝飾性半身像《洛林》。1873年2月12日,與比利時雕塑家約瑟夫·梵·拉什伯利(Joseph van Rasbourgh)簽訂協議:收益平分.作品署名為梵·拉什伯利,以他的名義簽訂訂單。參加布魯塞爾和維也納(奧地利)的展覽。

1874年,參加倫敦、根特和布魯塞爾的展覽。為布魯塞爾學術宮創作了系列裝飾群像:《科學》《商業、農業和藝術》。創作裝飾性半身像《蘇珊》《多西婭》。

1875年5-6月,《塌鼻男人》半身像(大理石)成為第一件為巴黎沙龍展接受的作品。秋季,開始同士兵奧古斯特·奈伊合作,創作《青銅時代》。11月,和布魯塞爾鑄造商布隆茲公司簽訂合同,由該公司鑄造《蘇珊》。創作《斯瑞亞先生》和《亞歷山大梵貝克拉亞》像。

1876年,約在3月赴意大利遊學(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薩)。有「三樣東西令他永世難忘」:蘭斯、阿爾卑斯山以及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美第奇陵墓(佛羅倫薩)。多件作品參加了費城世界博覽會。

1877年1月,《青銅時代》(石膏像)在布魯塞爾藝術和文學俱樂部展出,5-6月在巴黎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展出。這兩次展出都讓羅丹受到了質疑。他被指責採用真人倒模。3月,重新回到巴黎。此後一直住在塞納河左岸。他從9月開始和萊昂·富爾凱共用弗爾諾街的一間工作室。秋季,首次遊歷了法國中部的各大教堂。12月,露絲·伯雷回到巴黎,與他團聚。

1879年5-6月,在沙龍展展出《施洗者聖約翰》半身像。11月,為巴黎保衛紀念碑和共和國政府創作(《貝羅那》)的雕像均未被選中。為勒格倫( Legrain),克呂謝等裝飾藝術家工作。和萊昂·富爾凱前往馬賽(隆尚宮),和夏爾·戈蒂耶前往尼斯和斯特拉斯堡。受僱於塞夫勒工場,在那裡一直待到了1882年12月。

18805-6月,在沙龍展展出《施洗者聖約翰》 (石膏像)。在藝術家同行的支持下,羅丹成功讓美術學院新任院長愛德蒙·社爾戈相信《青銅時代》並不是採用真人倒模的手法製成的。法國政府先訂購了《青銅時代》的青銅像(在1880年的沙龍展展出),後又為尚在規劃建設中的某裝飾藝術博物館訂購了「一扇裝飾性的門」——《地獄之門》(8月16日)。後在1904年,訂單取消。7月,為方便他展開工作,美術學院管理人員授予他使用大學街182號大理石倉庫的工作室。此後這裡成為羅丹的主要工作地。

1881年5-6月,在沙龍展展出《亞當》 (石膏像)。於夏季進行了第一次英國之旅。在阿方斯·勒格羅陪同下.欣賞倫敦的雕刻。10月,政府購得《施洗者聖約翰》青銅像,並訂購了《亞當》和《夏娃》兩尊雕像.用於和《地獄之門》組合。冬季,着手創作《伊娃》。經常參加朱麗葉-亞當的沙龍。

1881 - 1882年,創作《地獄之門》的首批群像 《思想者》《吻》《沉思》《蹲着的女人》以及《阿方斯·勒格羅》像。

1882年5-6月,在沙龍展展出《讓·保羅·洛啪半身像和《亞伯特·厄尼斯·卡里葉·貝流茲》半身像。春季,在倫敦格羅夫納畫廊展出《塌鼻男人》面模,引起了部分藝術家和收藏家的濃烈興趣。秋季,阿爾弗雷德·布歇前往意大利後,羅丹接管了一間由年輕女孩組成的工作室,並在那裡邂逅了當時還未滿18歲的卡米爾·克洛岱爾。秋季,採用整體式結構將《地獄之門》的兩塊門扇組合起來。

1883年2-3月,《地獄之門》和《小夏娃》的首批獨立雕像以及一些圖稿在巴黎自由藝術俱樂部展出。2-4月,創作《維克多·雨果》半身像。經常參加阿麗娜·梅納爾·多利安的沙龍。創作《羅爾夫人》半身像。

1884年5-6月,《維克多·雨果》半身像和《儒勒·達魯》半身像在沙龍展展出。6月和7月,為《地獄之門》做預算。夏季,第一次參加國際美術協會舉辦的展覽(喬治·伯提畫廊)。為康斯坦丁·伊奧尼德製作了《思想者》的第一尊青銅像。《施洗者聖約翰》 (青銅像)在盧森堡博物館展出。結識奧克塔夫·米爾博。創作《永恆之春》(7),((安東寧·普魯斯特》半身像。

1885年1月24日,得到為加萊市創作《加萊義民》紀念雕像、洛林當維爾市創作((巴斯蒂安·勒帕熱》紀念雕像的訂單。《加萊義民》製作於羅丹第二間工作室(位於沃日拉爾大街)。8月20日,委託皮埃爾·班讓製作《地獄之門》青銅像。結識莫里斯·佛那葉。創作《我很美》(7)。

1886年春季,倫敦皇家美術學院拒絕展出《伊克塞爾的田園牧歌》。6-7月,《地獄之門》的一些獨立雕像在喬治·伯提畫廊展出。夏季,追隨卡米爾去了倫敦,結識喬治·克列孟梭。為智利聖地亞哥市創作《維庫納·麥肯納》和《林奇將軍》模型。創作《威廉·亨利》、《逝去的愛》。

1887年5-7月,大量作品(其中包括改名為《吻》的《保羅和弗蘭切斯卡》群像和《加萊義民》的前三尊雕像)在喬治·伯提畫廊展出。《烏戈利諾》和《吻》在布魯塞爾展出。12月31日,獲得榮譽軍團騎士勛位。冬季,為保羅伽利馬擁有的《惡之花》(波德萊爾)樣書繪製插圖。

1888年1月31日,法國政府訂購了《吻》大理石像,並為1889年的世界博覽會訂購了一尊複製品。《莫拉·尼亞夫人》半身像在沙龍展展出。政府購得該半身像.作為盧森堡博物館的展品。10月,《詩人一思想者》第一次展出(哥本哈根)。回到塞夫勒工場工作,1893年離開。創作《羅素夫人》半身像。

1889年8月8日,得到為南希市創作《綽號洛蘭的克勞德·熱萊》的訂單。6-8月,在喬治·伯提畫廊舉辦莫奈一羅丹藝術展。羅丹拒絕在世博會上展出《地獄之門》,轉而展出了《加萊義民》群像的模型。7月,參觀盧瓦城堡。9月16日,得到為先賢祠創作《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的訂單。9月29日,開始創作當維爾市的《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熱》紀念雕像。參與創立國家美術協會。創作《奧克塔夫·米爾博》半身像。

1890年3月,租下了意大利大道的新堡花園宅邸,位於他為卡米爾·克洛岱爾租的工作室對面。這個工作室一直租到了1898年。5—6月,國家美術協會首屆沙龍展開展:羅丹在此展出了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丑與美》和《達內德》。7月19日,先賢祠委員會否決了羅丹《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的設計方案。羅丹重新審核了自己的方案。之後,在為某公園(或是博物館)設計雕像時,又提出了這個方案(《維克多·雨果坐像》)。 《地獄之門》還未最終定型。遊歷杜蘭和安茹。

1891年5月,和卡米爾·克洛岱爾在易絲萊特城堡逗留。6月,提出了另一個《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方案(《維克多·雨果站像》)。7月6日,文學家協會委託其設計一尊《巴爾扎克》紀念雕像。8-10月,遊歷圖爾和安德爾河谷。可能是最後一次和卡米爾·克洛岱爾在易絲萊特城堡逗留。卡米爾·克洛岱爾很可能懷孕又流產了。創作《皮維·德·夏凡納》半身像,《塞扎爾·弗蘭克》像。

1892年6月6日,南希市的《綽號洛蘭的克勞德·熱萊》像揭幕。6月19日,獲得榮譽軍團軍官勛位。首次和卡米爾·克洛岱爾決裂。12月,當選為國家美術協會副會長,並取代達魯成為雕塑分部部長。得到創作《波德萊爾》紀念雕像的訂單(未完成)。羅丹最終創作了《波德萊爾》頭像。

1893年4月,和露絲·伯雷在貝爾維定居,後又搬到了默頓。8月,和吉弗魯瓦、卡里埃爾遊歷根西島。12月9日,《La Plume》 (《羽毛》)雜誌舉辦了羅丹宴會。參加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三尊大理石像被認為是淫穢的作品,被置於儲存間裡。創作《塞芙琳》肖像。

 
原圖鏈接 來自 廣而告之 的圖片

1894年,和卡米爾·克洛岱爾決裂後,羅丹遭遇了道德危機。《巴爾扎克像》的創作停滯不前。

1895年,《思想者》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6月3日,加菜市的《加萊義民》像揭幕。12月19日,買下了自1893年就租用的布里昂別墅(位於默頓).開始進行個人收藏,尤其是古董和畫作。創作《虹》。

1896年,大概是在年初,創作了《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維克多·雨果坐像)的第四座和最後一座模型。2月,在羅丹藝術展上展出了《皮維·德·夏凡納》,在日內瓦拉特美術館展出了《卡里埃爾》,並且首次展出了大量精選的照片。展覽過後,羅丹以青銅像的價格將頗受爭議的《悲劇繆斯》青銅像複製品賣給博物館。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大理石像《幻覺,伊卡洛斯的姊妹》、《年輕的勝利》、《永恆的偶像>和《人和他的思想》.石膏像《悲劇繆斯》。創作《大地》。

1897年4 - 10月,第一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第二屆)。4-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大型雕塑,石膏)以及多尊大理石像。5-10月,在斯德哥爾摩和德累斯頓展出《沉思》(大型雕塑,石膏):這尊不完整的雕塑第一次被認為是一尊完整的雕塑。11月末- 12月初,和卡米爾克洛岱爾通信,討論《巴爾扎克像》的創作。莫里斯·佛那葉資助出版了由奧克塔夫·米爾博作序的羅丹142幅凹版畫畫集:《奧古斯特·羅丹畫集》,又稱《古皮爾畫集》。

 
原圖鏈接 來自 秋爺 的圖片

1898年4月,參加首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5月,在倫敦參加了由雕塑家、畫家和雕刻家國際協會舉辦的首屆國際藝術展。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吻》(大理石)和《巴爾扎克》(大型雕塑,石膏)。《巴爾扎克像》引起了文學家協會的爭議。完全同卡米爾·克洛岱爾決裂。然而,羅丹依然會在暗中給予其經濟支持。創作《亞歷山大·法吉埃爾》半身像、《亞瑟·傑羅姆·艾迪》半身像;繪製《佛那葉夫人》的首批習作。《虹》在第六屆慕尼黑分離派展覽展出,翌年,又在布魯塞爾和荷蘭展出。

1899年3月24日,得到創作《皮維·德·夏凡納》紀念雕像的訂單(未完成)。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夏娃》(青銅像)。卡米爾·克洛岱爾則展出了《成熟的年紀》,她在雕塑中表達了對羅丹的不滿。羅丹更看重衰老(露絲·伯雷),而不是年輕(她自己)。5-11月,參加了布魯塞爾第一屆專題展覽,繼而又參加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及海牙的專題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大批畫作。鹿特丹博物館購得也一同參展的《夏娃》(石膏)。應阿爾芒·達約要求,提出《勞動塔》的創作方案(該作品是為1900年世博會製作的,未完成)。

190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薩米恩托總統》紀念雕像揭幕。6月1日,羅丹藝術展在巴黎開幕。展館位於世博會展館一側的阿爾瑪展館(為舉辦該展覽專門建造的)。羅丹在此展出了雕像、畫作、照片以及《地獄之門》(唯一一次在其生前展出),但獨立雕像並未組合在一起。歐仁·杜魯埃一前不久認識的攝影師負責展覽的商業運作。展覽十分成功。遊歷法國。

 
原圖鏈接 來自 趣歷史 的圖片

1901年3月,阿爾瑪展館被拆,後在默頓布里昂別墅旁邊重建,成了一個集工作室和博物館於一身的展館。1-2月,積極參與第9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4 -10月,積極參與第4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市政府購買了大型石膏像《加萊義民》。參加柏林和德累斯頓的展覽。遊歷法國(9-10月游布列塔尼),10-11月游托斯卡納居住在阿爾登扎(靠近里窩那)的索菲和海倫母女家。

1902年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大影子》。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認購《施洗者聖約翰》(青銅像)。5月15日,倫敦舉行了羅丹宴會,這對羅丹而言是一次勝利。5-8月,在布拉格舉辦了羅丹展覽,遊歷英國、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結識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其在1905年9月15日- 1906年5月12日期間擔任羅丹的秘書)、艾莎道拉·鄧肯。辛普森夫人。辛普森夫人極力在美國推廣羅丹的作品,擴大他的知名度。羅丹為其創作了一尊半身像。遊歷法國和意大利(10-11月旅居阿布登扎)。

1903年5月20日,羅丹獲得榮譽軍團高等騎士勛位。5月30日,向羅丹致敬的宴會在韋利濟森林舉行。得到創作《羅利娜》紀念雕像的訂單,1906年在克勒茲弗雷斯林揭幕。創作《歐仁·紀堯姆》半身像。遊歷法國、比利時和英國。

1904年1月12日,在倫敦當選為雕塑家、畫家和雕刻家國際協會新任主席[前任主席為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Mac Neil Whistler)]。1- 3月,大型雕像《思想者》(石膏)在倫敦國際協會展出:4-6月,在巴黎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三尊青銅像鑄造完成。兩尊由艾伯採用失蠟法鑄造,一尊由歐仁·魯迪埃採用砂型鑄造法鑄造。採用失蠟法鑄造的兩尊青銅像(在聖路易斯世博會上展出)均有瑕疵,羅丹因此更願意採用砂型鑄造法。12月20日,主持卡里埃爾宴會。在那裡結識舒瓦瑟爾公爵夫人(後成為其情婦)。以格倫多爾·瑪麗·約翰(Gwendolen MaryJohn,1876 - 1939)為模特創作作品。格倫多爾是其情婦,也是《繆斯惠斯勒》的模特。參加了德國各大展覽:杜塞爾多夫、德累斯頓、魏瑪、萊比錫。創作《法國》,半身像《伊娃·費爾法克斯》、《喬治·雲成》以及《保羅·德斯圖內勒·德康斯坦》。

1905年2月,得到為倫敦創作《惠斯勒》紀念雕像的訂單(未完工)。4-6月, 《阿麗亞娜》和《西布勒》(均為石膏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10 -1 1月, 《浪子》 (大型雕塑,石頭)在秋季沙龍展展出。被任命為高等藝術委員會成員,被授予耶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卡米爾·克洛岱爾公開表示對羅丹的仇恨。控訴羅丹偷了她的作品和想法。

1906年1-3月,14張裸女素描在魏瑪展出,引起爭議。4月21日,巴黎市政府認購了一尊大型雕塑《思想者》,雕塑被置於先賢祠前面。5月,根據柬埔寨舞者創作了系列水彩畫,並在馬賽殖民展覽會展出。結識日本舞者花子(1868 - 1945年),1907年首次成為其模特。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成為柏林美術學院的正式成員。創作半身像《蕭伯納》《亨特夫人》《霍華德·瓦爾登》《馬瑟林·伯希洛》《安娜·諾埃爾斯》、《喬治·萊格》和《娜塔莉·格魯貝夫》(4-9月)。和蘇洛阿加(Zuloagal)遊歷法國、西班牙(6月),和特維德遊歷倫敦和蘇格蘭。

1907年,被授予牛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3-4月, 《行走的人》和《思想者》 (均為大型雕塑,石膏)在斯特拉斯堡法國當代藝術展展出:羅丹參加了開幕式。4 6月, 《行走的人》 (大型雕塑,石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10月,在巴黎小伯恩海姆畫廊舉辦第一次個人展覽,展品僅限於畫作(共300幅)。遊歷法國、英國、比利時。,創作《埃利塞夫小姐》和((查爾斯夫人》半身像。

1908年3月6日,在默頓接待了到訪的愛德華七世。4-6月,((俄耳甫斯》《特里通》《涅里忒斯》、和《繆斯》(裸體,惠斯勒紀念雕像.石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6月1日,《巴黎亨利·貝克》紀念雕像揭幕。6月,得到創作大型《思想者》青銅像的訂單。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購得《地球和月亮》(大理石像)。10月,在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幫助下,發現了畢洪宅邸,並在此定居。10 - 11月,在巴黎德旺貝畫廊展出畫作。遊歷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創作《舒瓦瑟爾的榮光》。

1909年4-6月, 《蹲着的女人》(原物大小的模型,青銅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9月30日,皇家宮殿《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揭幕。11月28日,聖索沃爾一勒維孔特<巴爾貝多爾維利》紀念雕像揭幕。遊歷法國。創作《居斯塔夫·馬勒,托馬斯.F.瑞恩》《德羅昂公爵》《華克威克伯爵夫人》-半身像。

1910年5月16日,獲得榮譽軍團高級騎士勛位。3月,畫作、 《思想者》和斯泰肯攝影作品在紐約攝影分離派展覽展出(291畫廊)。4月29日,在默頓接待來訪的羅斯福夫人。4-6月.兩尊女性《半身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遊歷法國和比利時。創作《愛德華·哈里曼》半身像。

 
原圖鏈接 來自 趣歷史 的圖片

1911年2月26日,政府訂購了《皮維·德·夏凡納半身像》,作為先賢祠的裝飾。5月,《行走的人》被一些藝術品愛好者購得,贈送給法國政府,用於裝飾羅馬法內斯宮殿庭院(12月20日)。為創建博物館,決定捐贈一批藝術品,並提出了設計方案。10月13日,政府購得畢洪宅邸,將其作為美術學院的管理中心。宅邸的租戶被迫遷了出去。11月,英國政府購得《加萊義民》 (第4尊青銅像模型)。由保羅·葛素整理的《羅丹藝術論》出版(伯爾納格拉塞)。開始創作《克列孟梭》半身像。遊歷法國。

1912年2月,東京羅丹藝術展開展。5月2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羅丹展廳節目。5月29日,參演德彪西《一個瘋子的午後》,尼金斯基帶着他跳芭蕾舞。表演之後,他備受爭議。他因此責備尼金斯基。以其為模特進行創作。12月,同舒瓦瑟爾公爵夫人決裂。遊歷法國、意大利(羅馬)和比利時。

1913年5月,卡米爾·克洛岱爾被關進精神病院。3-6月,參加首屆羅馬分離派展覽。3月,羅丹收藏的古董和其作品一同在巴黎醫學院展出。遊歷法國和英國(倫敦)。創作《薩維爾夫人》半身像。

1914年7月,在格雷弗勒伯爵夫人資助下,於倫敦格羅夫納宅邸舉辦展覽。羅丹參加了開幕式。戰爭宣告開始後,羅丹由於害怕將展出的18尊雕像贈予英國政府(9月)。9-10月,露絲為避開戰火,在朱迪·克拉戴爾的陪同下.逃到英國與羅丹團聚。11月.前往羅馬,寄住約翰·馬歇爾家。出版《法國的教堂》一書。該書配有奧古斯特·克洛特(August Clot)插圖複製品,

1915年4-5月,再次遊歷羅馬。在其期間,創作了《教皇本篤十五世》半身像。6月,參加在聖弗朗西斯科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7月19日,位於倫敦議會宮前面的《加萊義民》舉行了安放儀式。

1916年重病。分三次(4月1日、9月13日、10月25日)將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捐給法國政府。12月24日的《Journal Officiel》 (《政府公告報》)報道了羅丹的捐贈行為,並宣告了位於畢洪宅郾的奧古斯特:羅丹國家美術館成立。荷蘭的一個委員會向羅丹訂購了一尊紀念凡爾登保衛戰的雕像。貝內迪(Benedite,後來的博物館館長)提出製作一尊加大的《保衛》雕像(1920年揭幕)。創作《埃蒂安·克雷蒙戴爾》半身像,這是羅丹的最後一件作品。

1917年1月29日,在默頓與露絲·伯雷舉行結婚儀式。2月14日,露絲·伯雷去世。11月17日,羅丹去世。11月24日,葬禮在默頓舉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於同時舉行了彌撒,亞歷山德拉王后出席了儀式。[4]

創作靈感

對生命的讚頌

羅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藝術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觸動觀賞者的內心。因此,羅丹認為有生命的雕塑是美的。美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美,而且是內在美。在羅丹所處的時代,人們認為丑的事物不是藝術品,而羅丹則極力反對,以自己的作品闡述了真正的美。羅丹認為,藝術中的丑既是指外無表、內無真,一切欺騙就是丑的。在羅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認為殘缺也是一種美。因此,他創作了很多「丑」的作品,如《老帽妓》《塌鼻男人》等。羅丹認為,人的生命是最美的,從出生就開始體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直到死亡,每一個瞬間都是美的。在《老帽妓》中,羅丹刻畫了一個被人欺負一生的老妓女,她雖然年老色衰,但臉上的皺紋卻透漏出堅強和不屈,為了生存,她接受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她沒有逃避,她的「美」與形態無關,她的「美」在於不屈的生命。

對愛與青春的渴望

愛在於善,青春在與唯美。愛和青春是最美的,是所有人類想要留存的東西,只要有愛和青春,人類就不會衰老。羅丹所處的時代是黑暗的,這也激發了藝術家對愛和青春的渴望。羅丹以獨特的基調和方式表達了對愛和青春的追求。羅丹認為愛是最真、最高尚的感情,青春是最寶貴的事物,因此,在雕塑中不能矯揉造作。在《吻》、《永恆的偶像》等作品中,羅丹以男女的熱吻為主題,表達了不掩飾的情感,激發了因世俗壓抑而深藏的慾念,讓人們重燃了追求愛的勇氣,感受到了由美而生的喜悅。在羅丹的雕塑中,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接觸面雖然很小,但足以激起沉睡的欲望,是羅丹對愛情的讚揚。此外,羅丹在雕塑作品中還表現了兩性之間的搏鬥。在羅丹的作品中,他表達了對女人的尊重和熱愛,女人不再是失敗者,在《永恆的偶像》中,女人高高在上,男子則匍匐於她的腳下。

相信上帝的力量

羅丹信奉上帝的存在,他也十分樂意傳播上帝的旨意。羅丹的雕塑以獨特的形式表達宗教思想,既要表現人類對上帝的敬畏又要表現上帝對人類的憐憫。羅丹的每一件作品都似乎透漏着一些哀傷,似乎都在與上帝對話。《地獄之門》是最有基督教特色的作品之一,它耗費了羅丹30餘年的時間,不僅刻畫了人間和地獄的恐怖,也描繪了天堂的美好。此外,無論是《思想者》還是 《影子》,都顯示出了上帝的公正裁決的力量。[5]

創作手法

 
原圖鏈接 來自 美樂樂 的圖片

第一,草稿塑造法。《巴爾扎克》問世時,由於其所具有的與傳統審美藝術不相符合的諸多特性,例如印象派的光影之效、概念化的畫面輪廓、粗糙的表面,導致這部作品一度被諷刺成為「粗製濫造」草稿的代名詞。「草稿」一詞雖源於對其作品的嘲諷與批評,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確實代表了羅丹的創作手法。對於羅丹的作品而言,它不再刻意將作品表面打磨平滑,作品呈現出的是一種原始材料的質感,比如青銅紋理、大理石坑窪,表面的粗糙將依附於古典主義作品之上的做作匠氣進行了削減,是一種對自然的還原。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羅丹儘量將材料與思想相結合,將石頭看作肌肉,將紋理視為線條,整部作品基於處在用自然說話的狀態當中。

第二,強調「面」的作用。「面」在雕塑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作品的動感、質感等都依賴於「面」的支配與調節,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羅丹在「面」的處理與選擇上作了重要思考,並在此基礎之上創作出了一套運用「面」來凸顯人物心理活動的技法。在他的作品當中,《塌鼻男人》是一部典型的以「面」生情的作品。男人臉部的鬍鬚扭轉,皺紋縱橫,略顯凌亂的頭髮,每一個塊面、每一條線紋都同光線相衝撞,產生出強烈的錯落感。平面毫無重複與排偶,沒有淡漠與空虛暗啞,男人原本直挺的堅硬鼻樑從中進行折斷,折射出殘酷的光澤,觀賞者似乎能從這光芒中感受到疼痛的存在。羅丹對「面」的運用與特性都有着極為精確的掌握,平麵塑造的必要性在他的作品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羅丹曾在遺囑當中強調,不要試圖將雕塑表面打磨成光滑平整的凸面體與圓弧,只有通過雕塑表面的隆起、凹陷才能形成多層的平面,在微妙的過渡當中,構築起一定的三維深度,以此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6]

創作作品

羅丹一生創作十分豐富。

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贈給國家,共有56尊大理石像193尊石膏像、56尊銅像、200幅草圖和素描、100尊赤土塑像。

雕塑作品

雕塑名稱 創作年份
傷鼻的男子 1864年
青銅時代 1876年
聖約翰的說教 1878年
地獄之門 1880年-1917年
亞當 1880年
夏娃 1881
加萊義民 1884年-1886年
1886年
巴爾扎克 1887年
雨果 1887年

藝術專著

1911年:藝術論(或羅丹藝術論)

影響評價

羅丹與眾不同的創造性觀點,使他在同時代的環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許多現代藝術的大師們作為研究的對象,例如布朗庫西、傑克梅第、馬蒂斯、孟克、畢加索以及席勒等,都直接受到羅丹的影響及啟蒙。而這個傳承其實還不限於現代主義的早期發展,廣義來說,它的中、晚期甚至當代,依舊有許多藝術家將羅丹視為永恆的繆斯、靈感的來源。[7]

正面

從《塌鼻人》可以看出:羅丹對表現臉部已有自己的藝術主張。《青銅時代》則證明,他在雕塑人體方面的潛力無窮。」(奧地利詩人賴內·馬利亞·里爾克評)[8]

負面

「毫無疑問,藝術走向醜陋和『畸形』的趨勢主要是由羅丹引領的,因為按照他的一個吹捧者的說法,他把表現丑當做一種審美理論提了出來,而他的作品也的確當得起被蒙蔽的崇拜者的言論。(法國藝術評論家阿爾比特評)[9] 羅丹的作品對部分藝術家來說就像「油巴斯」樹樣有毒。(德國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評) [10]

後世紀念

羅丹博物館是由一棟舊的建築改造而成,是法國政府遵循了羅丹生前的願望。這座建築與羅丹的關係,只是羅丹生前租借了它裡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自己的展廳。後來,羅丹把自己的作品捐給國家,遺囑中希望能把這個地方改造成羅丹博物館,但這個地方並不是故居。羅丹一直生活在巴黎郊區的一個名叫默東的地方,那個地方是真正的羅丹故居,也是如今羅丹博物館的一部分,同樣對公眾開放。 [11] 2017年,法國舉辦紀念羅丹逝世一百周年的活動。第70屆戛納電影節在放映由雅克·杜瓦隆新拍,文森特·林頓主演的影片《羅丹》,描述這位雕塑家一生追求完美藝術的歷程。巴黎大宮殿舉辦「羅丹雕塑傑作展」,擺出「地獄之門」等作品。[12]

參考文獻

  1. 崔鍾雷主編.學生應該知道的100位世界名人 升級版:萬卷出版公司,2014.07:95
  2. 廖苾君編著.名人的座右銘: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05:127
  3. 張潛編.中外美術家的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01:107
  4. (法)安托瓦內特·諾曼德·羅曼著;蔡蓮莉,顧珏弘,賈彤譯.羅丹: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5.04:397-402
  5. 張冉.芻議羅丹的雕塑藝術[J].赤子(上中旬),2015,(第22期).
  6. 程朝遠.淺析羅丹的雕塑藝術[J].美術大觀,2014,(第5期).
  7. 何政廣主編.現代主義雕塑大師 羅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01:156
  8. 王珊珊.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J].美術教育研究,2016,(第14期).
  9. 羅丹:藝術審美的「思想者」 .中國社會學網.2015年06月19日
  10. 張歌編著.圖文版·世界名人傳·羅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5:248
  11. 陳履生談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和羅丹故居 .藝術中國.2015-01/29
  12. 羅丹:從「地獄之門」進入藝術天堂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