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郡溪
介紹
根據《臺灣府志》(1695年版)與《臺灣府輿圖纂要》,大武郡溪發源自大武山,大致上往西北流,在斗六門(今雲林縣斗六市)與吼尾溪、東螺溪合流後,往西流經大武郡,之後經柴裡社之西支分,往北流過東螺社(今彰化縣北斗鎮)、大突社(今彰化縣溪湖鎮大突里),從二林社(今彰化縣二林鎮東興里番社)北邊流入三林港(今彰化縣芳苑鄉永興村外溝仔墘)。而根據《清一統志臺灣府》(嘉慶)、《臺灣府輿圖纂要》(同治)「大武郡溪:在彰化縣南。通志:源出大武郡山,西流至鹿仔港入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諸羅縣志》〈番俗圖〉上還有標示大武郡溪,但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重修臺灣府志》〈福建臺灣全圖——彰化縣圖〉上已經沒有大武郡溪的存在。之所以會如此,可能是因為施厝圳開鑿,串連彰化原本的天然河川之故,《臺灣府輿圖纂要》記載:「……後又就濁水溪象鼻山之下開築水圳,下接大武郡溪,又分水圳數條,灌溉各保田禾,故其水亦濁,現居民只知有水圳,而不知其溪矣……」。
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上尚有收錄大武郡溪,而陳仕賢在其〈鹿港溪探源〉一文中認為是清代志書相互抄錄的結果,大武郡溪是名存實亡。
臺灣方志的記載
- 《臺灣府志》(蔣毓英)/卷之三/敘川(附海道、潮汐)/臺水分界/諸羅縣水道
- 一曰大武郡溪:自斗六門與吼尾、東螺二溪合流,西過大武郡,經柴裡社之西支分,北流過東螺社、大突社,從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入於海.
- 大武郡溪,在彰化縣南.通志:源出大武郡山,西流至鹿仔港入海.
- 臺灣方志/六五 《臺灣府志》(高拱乾)/卷一 封域志/山川(附海道)/諸羅縣山
- 磅尜而下,則有斗六門諸山(斗六門山甚多:北山在半線社界、南山在大武郡社界;吼尾溪、東螺溪、大武郡溪,皆從斗六門山透出);
- 臺灣方志/六五 《臺灣府志》(高拱乾)/卷一 封域志/山川(附海道)/臺灣府水道/諸羅縣水道
- 一曰大武郡溪 自斗六門與吼尾、東螺二溪合流,西過大武郡,經柴裏社之西支分,北流過東螺社、大突社,從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入於海.
- 磅尜而下,則有斗六門諸山(斗六門山甚多:北山在半線社界、南山在大武郡社界;吼尾溪、東螺溪、大武郡溪,皆從斗六門山透出);
- 臺灣方志/六六 《重修臺灣府志》(周元文)/卷一 封域志/山川/諸羅縣水道
- 一曰大武郡溪 自斗六門與吼尾、東螺二溪合流,西過大武郡,經柴裏社之西支分,北流過東螺社、大突社,從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入於海.
- 大武郡溪,發源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社西為鹿仔港,入海.
- 曰 東螺溪.....
- 遵海而北為●三林港(海汊.港口有網寮捕魚.商船到此,載脂麻、粟、豆.港水入至二林社止).
- 逾東螺曰 大武郡溪,發源於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社名).又西為 鹿仔港(港口有水棚,可容六、七十人,冬日捕取烏魚.商船到此,載脂麻、粟、豆.水棚別見「外紀」),入於海
- 大武郡溪,發源於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社名),又夕西至鹿仔港(港口今設正口,配運官粟,大小商船皆泊於此),入於海.
- 臺灣方志/一八一 《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府輿圖冊/山水/彰化縣
- 大武郡溪,源由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又西至鹿港.
- 臺灣方志/一八一 《臺灣府輿圖纂要》/彰化縣輿圖纂要/彰化縣輿圖冊/水(附沙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