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坦噶蜥属

坦噶蜥属
图片来自reptileevolution

坦噶蜥属学名Tangasaurus)是新双孔类杨氏蜥形目(又名始鳄目)的一,属于坦噶蜥科,是种水生爬行动物,生存于二叠纪晚期的坦尚尼亚坦噶区。目前只有唯一种,模式种曼氏坦噶蜥T. mennelli[1][2]

目录

发现与命名

在1922年,地质学家F. P. Mennell在坦干伊喀东北部的坦噶附近的鲁胡胡河谷,发现数个小型爬行动物的化石。该地属于坦噶地层(Tanga beds),地质年代约2亿5200万到2亿5100万年前,相当于二叠纪晚期的长兴阶。虽然F. P. Mennell最初宣称发现八个接近完整个体,之后研究并只有发现两个个体,有六个个体不见踪影。

坦噶蜥目前已发现三个标本,来自于两个个体。体型较小个体分别位于两个互相对应的石板,但保存状态良好,这两个标本包含:一个部分头颅骨、接近完整的身体骨骼,被列为坦噶蜥的选模标本。这两个标本分别由辛巴威布拉瓦约博物馆(Bulawayo Museum)、南非开普敦南非博物馆所保存、管理。第三个标本是体型较大个体,是一个几乎完整的身体骨骼,但保存状态差[3]。此外,德国古生物学家沃纳•詹尼斯(Werner Janensch)在1913年曾在当地发现一些爬行动物的化石碎片。坦噶地层目前已发现的爬行动物化石,只有坦噶蜥的三个标本、以及沃纳•詹尼斯发现的爬行动物化石碎片。

在1924年,古生物学家西德尼•霍顿(Sidney H. Haughton)将这三个标本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曼氏坦噶蜥Tanga mennelli)。属名意为“坦噶蜥蜴”;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F. P. Mennell为名

之后在马达加斯加的二叠纪晚期地层,发现许多保存状态良好的爬行动物化石,在1926年被法国古生物学家尚•皮尔逖(Jean Piveteau)鉴定为坦噶蜥属[4]

在二叠纪晚期,莫三比克海峡已开始形成。在1980年代的数个研究,发现这些马达加斯加化石是不同动物,因此被命名为沙地欧龙。另一个发现于马达加斯加的标本(编号MNHN 1908-32-57),曾被暂时编入于坦噶蜥属。同样在1980年代,这个标本也被建立为新属,盔齿龙

体征

在1982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菲力•柯尔(Philip J. Currie)重新研究坦噶蜥、以及其与其他始鳄目的分类与演化关系。菲力•柯尔提出坦噶蜥的两个自衍征背椎有高、矩形神经棘。中段尾椎的神经棘最高处,高度比所附属椎体还多出35%。菲力•柯尔研究提到的最大型坦噶蜥科标本,属于霍瓦蜥,身长估计约为30公分。坦噶蜥的最大型标本,比这个标本还小了约20%,但根据其不完全的骨化程度,显示这个坦噶蜥标本还没成长至最大体型。

参考文献

  1. (英文)Sidney H. Haughton. On Reptilian Remains from the Karroo Beds of East Africa.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24, 80 (317): 1–11. 
  2. (英文)Robert R. Reisz, Sean P. Modesto and Diane M. Scott. A new Early Permian reptil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early diapsid ev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1, 278 (1725): 3731–3737 [2012-07-11]. doi:10.1098/rspb.2011.04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3. (英文)Philip J. Currie. The oste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Tangasaurus mennelli Haughton (Reptilia, Eosuchia). Annals of the South African Museum. 1982, 86 (8): 247–265. 
  4. (法文)Jean Piveteau. Paleontologie de Madagascar XIII. Amphibiens et reptiles permiens. Annis Paleont. 1926, 15 (5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