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英語譯名: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NKUST,是一所位於臺灣高雄市的國立研究型科技大學,為臺灣學生人數規模第二大的重點大學高等教育,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校於2018年合併新設而成。三校資源整合以「創新創業」、「海洋科技」、「親產優質」為發展主軸。根據USNEWS(2019)、URAP(2020-2021)、CWUR(2021-2022)世界大學排名、1111人力銀行(2021)、Cheers雜誌(2020)、遠見雜誌(2021)企業最愛大學排名,全國頂尖科大排名第三,僅次於臺灣科大、臺北科大,南部頂尖科大排名第一,高雄科大也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每年經費所補助,全國科大排名第一。
目录
合校沿革與校史
2013年1月3日教育部召開國立大學合併推動審議會決議,先以「學校地理位置」及「學校招生數」兩項為國立大學合併之優先條件,二校於2013年即開始洽談二校合併規劃,教育部亦於 2013年9月17日同意第一科大與高海科大合併後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為校名。高海科大於2013年11月辦理3場次全校性合併公聽會,並於同年11月20日全校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投票,投票結果 61.15%贊成二校合併,學校隨即於 21日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確認贊成與高科大合併,並於同年11月25日將結果報部。二校於2014年1至5月召開3次二校合併規劃小組聯席會議,討論合併計畫書及合併期程。後因高應大加入評估三校合併之可能性而暫停二校合併作業。
2014年6月12日,三校皆分別召開校務會議,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以79.6%贊成通過整併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則以90票贊成、30票反對,於予參與整併案;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在校務會議中臨時將與高科大的合併案「合併程序是否繼續」排入議案,投票表決結果55:42,否決合併案,但此次投票為臨時加入,且否定該校於先前所舉辦兩次公投之決議,因此引發不小反彈聲浪。
2014年6月19日,海科大再次召開校務會議,會後決議暫緩執行與高科大之合併案。
2014年6月25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再度召開校務會議,確認三校整併案,投票結果58票贊成、38票反對,同意合併。
2014年10月8日,教育部會同三校校長舉行會議,預定於2016年8月1日合併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015年6月18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務會議否決《三校合併計畫書》[1],故依同年5月12日「104年度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三校合併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決議,改為推動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二校合併。但教育部之整併審議會遭兩度取消,因此無法於原定時程(即2016年8月1日)成立新大學。
2017年4月,教育部函轉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友會就該校重新考慮參與整併案之請求予高應大。6月16日教育部同意三校合併意願提送行政院,惟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認為與校務會議決議不符,要求暫緩提送。
2017年7月20日,行政院召開研商三校合併會議,會議結果原則支持合併,並預定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併。合併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學生人數將達2.8萬人,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三校啟動新任校長遴選,要求九月底前經由校務會議,各推派一名遴選委員代表,參與新任大學校長遴選會議。
奉行政院2017年12月8日院臺教字第1060040739號函核定,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自2018年2月1日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018年1月2日,經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併研商會議後,教育部決定揭牌儀式由建工校區為主,其他校區則採視訊方式同步辦理揭牌。[2]
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併成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首任校長為楊慶煜博士。
2018年6月14日,啟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新關防印信。
2018年6月16日,首屆畢業典禮於建工校區、楠梓校區、第一校區連續舉辦7場次10小時「馬拉松接力」式歡送日間部及進修部13個學院及進修學院共8,185位大學部、碩士及博士畢業生。
2018年6月30日,高科大新校徽6月徵集全校性意見、10月經校徽選薦小組會議決定公開全校票選、11月完成全校師生和校友票選選拔出爐,並於12月8日校慶當天揭曉公佈新校徽。
2018年7月14日,正式啟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印信。
2018年8月28日,教育部核定通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學則」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附設專科部學則」。
2018年12月8日,首屆校慶活動以「元年賀彩」為主題跨校區舉行。
2018年12月26日,107-2校務會議通過本校新訂「組織規程」,並依程序函送教育部審核。
2019年
2019年2月1日,依本校組織規程,調整部份行政單位編制及運作,另「共同教育學院」也正式運作,將原三校的通識教育中心整合為「共同教育學院」,第1任院長由李嘉紘教務長兼任之。
2019年3月27日,教育部臺教技(二)字第1080042632號函核定本校組織規程,並請本校自108學年度起學術組織調整,請依校內行政程序於組織規程中修正,並於108年7月31日前報部。預計於108學年度起以新系所招生。
2019年3月30日,首屆運動會於楠梓校區舉辦,主題「We are One Team」象徵三校結合成一大團隊,融合科技潛水展示與體驗活動。
2019年4月15日,成立五校區(旗津、燕巢、楠梓、建工、第一)之綜合業務處,將業務量最為龐大之教務、學務、總務三大類業務,授權由各校區綜合業務處承辦。
2019年5月21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80073737D號函核定本校新設「金融系進修部四技」。
2019年6月12日,107-4校務會議通過「附設進修學院組織規程」。
2019年6月22日,首度移師於高雄巨蛋舉行107學年度畢業典禮,齊聚 5 個校區近 7,500 名畢業生,同時邀請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博士出席勉勵畢業生終身學習。
2019年7月11日,教育部臺教技(二)字第1080096051號函復本校修正組織規程准予核定,並自108年8月1日起生效。共計10個學院47個系所。
(1) 燕巢校區「管理學院會計系」與第一校區「財金學院會計資訊系」整併為「會計資訊系」,並改隸屬商業智慧學院。
(2) 建工校區「光電與通訊工程研究所」與第一校區「電機工程研究所光電組」整併,並改名為「光電工程研究所」。
(3) 第一校區「電機工程研究所系統資訊與控制組」與建工校區「電機工程系」整併,並改名為「電機工程系智慧自動化系統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
2019年7月22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80107506號函復本校新設「商業智慧學院博士班」,准予核定。
2019年10月25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80154388E號函復核定,本校申請109年度(秋季班)「化工材料研發產業碩士專班」,准予同意設立。
2020年
2020年1月8日,108-1臨時校務會議通過財金學院財務管理系隸屬管理學院。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臺教人(二)字第1090005054號函核定,本校107年2月1日生效之暫行組織規程,業經考試院修正核備。
2020年1月30日,配合國家推動漁業公費生政策,109學年度漁業生產與管理系設立「漁業公費專班」,首次辦理漁管系公費專班招生。
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90045588D號函復本校申請110學年度停招機電工程系先進製造科技日間碩士班及資訊財務日間碩士學位學程班,准予同意。
2020年5月12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90067153G號函復核定,本校申請增設110學年度「高瞻科技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准予同意設立。(自109年8月1日生效)
2020年5月14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90069934B號函復核定,本校申請110學年度調整「營建工程系碩士在職專班」改名為「營建工程系營建工程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應用英語系英語專業溝通與教學科技碩士班」與「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碩士班」整併為「應用英語系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碩士班」,准予同意。
2020年7月21日,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090105684號函復核定,本校申請110學年度「管理學院博士班」分組新增「管理組」、「財金組」,准予同意;商業智慧學院產業高階經營管理博士班緩議。
2020年8月10日,共同教育學院成立「師資培育中心」籌備處。
2021年
2021年3月11日,高雄市政府函本校建工校區北棟教學大樓登錄歷史建築公告。
2021年6月30日,依教育部臺教技(一)字第1100035828D號、臺教技(一)字第1100071516G號函辦理。 (1) 本校111學年度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日間部四技)、電訊工程系碩士在職專班。 (2) 本校111學年度停招: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連鎖加盟管理碩士班(日間碩士班)、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消防與防災工程碩士在職專班。
2021年9月1日,與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二校合作分享學術、研究資源,跨校開課選課。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和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學校教育的目的
常見的分級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見的分類
在英國及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评與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校園設施
參考文獻
- ↑ 洪定宏. 66票反對 高應大拒絕3校合併. 自由時報. 2015-06-18 [2015-06-25].
- ↑ 臺教技(二)字第1070008402號. [2018-01-21].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