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会议事堂

国会议事堂
图片来自The Gate

国会议事堂日本国会所在地,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一丁目,占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公尺,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公尺。竣工于1936年(昭和11年),当时名为帝国议会议事堂。 其左侧为众议院,右侧为参议院(旧贵族院)。建筑物呈左右对称,但是两院管理的范围并不均等,中央前庭、中央大厅、休息室与中央塔楼都由参议院负责管理。

目录

建筑物构造

整幢楼是一座近代式样的白色宏大,建筑中间部分突起,呈金字塔尖顶,共9层,高65.5公尺,左右两侧对称,各成长方形状。 左面为众议院,右面为参议院,各高3层。

在议事堂的正门内,立有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板垣退助的铜像。 议事堂的周围有首相官邸、议员会馆、记者会馆和国会图书馆等。

建筑物结构

议事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岩。除中央塔外,其馀部分为地面以上3层,中央塔为4层,到中央塔顶部共有9层,外墙以花岗岩装饰,其他材料也几乎采用纯国产(除了门锁、彩色玻璃)。

总建筑面积为53,466平方公尺。 从正面望去,左侧为众议院,右侧为参议院(原贵族院)。整个占地大致为长方形,前端为开阔的庭院及汽车过道,两院后方为各自的事务局或委员会办公室等附属建筑。

  • 结构: 钢筋混凝土(地上3层(中央塔4层),地下1层)
  • 宽: 206.36公尺
  • 深:88.63公尺
  • 高:20.91公尺(中央塔:65.45公尺)

历史沿革

现在的国会议事堂,竣工于1936年(昭和11年)。 然而其建设计划早在明治时期就已开始。


1881年(明治14年)10月、明治天皇颁“设国会诏”,4年后成立的伊藤博文内阁在1890年(明治23年)计画设立帝国议会,为此开始筹建召开国会的议事堂建筑。但是,从设计初始,议事堂的建设就因为财政拮倨而陷入困境,因此只能先建设临时议事堂。首个临时议事堂位于内幸町(现在的霞关一丁目,经济产业省大楼附近)。

首个临时议事堂于第一届帝国议会召开前夜1890年(明治23年)11月24日方完成,但在次年1月20日凌晨突发火灾,毁之一炬。 为此,政府紧急修建了第二个临时议事堂,并于同年10月竣工。 另外,1894年(明治27年)8月,甲午战争爆发,战时大本营迁至广岛,与此同时,帝国议会也曾经一度离开临时议事堂,迁移到广岛召开。

1906年(明治39年),政府决定修缮第2个临时议事堂并筹建正式的议事堂,进入大正时代后,开始公开征集设计方案。

在118个候选设计中,最佳方案由渡边福三夺得。因此,最终建设方案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渡边的设计,1920年(大正9年)1月30日,原敬首相等政府要员在位于永田町的议事堂建地举行了奠基仪式。

第2个临时议事堂在建造过程中,幸运地躲过了1923年(大正12年)的关东大地震,但是却在1925年9月18日因工人不慎失火而被烧毁。为此,政府不得不决定临时建造第3个临时议事堂,同时进一步推迟新议事堂的建造计划。为了赶上同年12月召开的帝国议会会议,第三个临时议事堂仅用了3个月就竣工落成。

经历了多次的劫难,永田町的帝国议会议事堂终于在1936年11月7日,即举行奠基仪式17年后宣告建成。作为国家重点工程,议事堂的几乎所有建筑材料都采用国产,总造价为2,580万日圆,如以现在的货币计算,相当于数千亿日元。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宪法获颁布,国会取代帝国议会成为日本的最高权力机关,因此国会议事堂也成了其权威的象征。另外,战后议事堂周围的国有土地逐渐转为众议院和参议院管辖,私有土地也被大量收购,用于建造国会和各政党有关的建筑物,议事堂所在的永田町也因此被视为日本政治中枢


参观访问

国会议事堂是东京的著名观光景点。每年有众多的毕业旅行学生和团体观光客选择其为旅游景点。现在,参议院在不举行正式会议的普通日子里,对外开放,但众议院曾有过除了有国会议员介绍之外不对外开放的时期。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