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近義詞 :支離破碎 反義詞 :完好無損 出 處 :《戰國策·魏策一》 體 裁 :成語 釋 義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 不團結,不統一 |
四分五裂,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fēn wǔ liè],意思為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1]
目錄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補語;用於政治等。
近義詞:支離破碎、一盤散沙、同床異夢、分崩離析,豆剖瓜分、四分五剖
【歇後語】: 一個西瓜切九半;一個碟子摔九塊
【燈謎】: 張開手掌;一塊變九塊
示例
《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
南宋·楊萬里《誠齋集》八十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陳,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詞語分解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4]
《六韜·龍韜·奇兵》中也有「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的記述。
成語故事
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其他諸侯國害怕秦國強大就採取「合縱」的辦法聯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國人張儀為相,到各國宣揚「連橫」的策略,離間六國,威脅和引誘六國依附秦國。在張儀的活動下,六國聯盟馬上四分五裂。
公元前317年,秦以張儀為使者到達魏國,勸告魏襄王與秦連橫。他說,魏國地方不過千里,兵卒不過三十萬人,周圍又無險可守,並與楚、韓、趙、齊等強國為鄰。如果南連楚國而不與齊國結盟,則齊將攻其東;如果東聯齊國而不與趙國結盟,則趙將攻其北;如果不與韓國和好,則韓將攻其西;如果不親近楚國,又要被楚攻其南。如果這樣,魏國將被瓜分肢解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為貴國考慮,不如西向事秦,與秦結盟,則楚、韓必不敢動,您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外文翻譯
英語 all split up and in pieces (idiom); disunity (in an organization), complete lack of unity, to disintegrate, falling apart, to be at sixes and sevens
日語翻譯:〈成〉四分五裂.散り散りばらばらになること.
德語 zerfallen (V)
法語 se démembrer, être démembré, être divisé, être déchiré, se trouver en pleine division, se disloquer
參考文獻
- ↑ 四分五裂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6]
- ↑ 四分五裂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4-06]
- ↑ 四分五裂的故事_典故_成語詞典網 四分五裂的故事 【釋義】形容很分散、極不完整的情況,也形容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支離破碎、不團結、不統一的狀況。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此所謂四分...
- ↑ 四分五裂介紹_歷史典故_詞典網 無缺 天下一家。 也作「四分五落」、「四分五剖」、「四紛五落」。...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復:四分五裂歷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