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金杖
商金杖,國家一級文物,1986年7月於四川廣漢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據專家推測,商金杖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現藏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商金杖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是用金條捶打成金箔後,再包卷在木杖上的,商金杖的一端平雕有長46厘米的圖案,共分三組:靠近端頭的一組雕刻有兩個前後對稱的人頭圖像。靠近杖內部的兩組圖案大致相同,上方是兩隻鳥頭部相對,下方是兩條魚背部相對,鳥和魚的頸部各疊壓着一根似箭翎的圖案。
商金杖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商代金器中最大、最重和表示王權神權的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2013年8月19日,商金杖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
目錄
流傳歷史
1986年7月,三星堆祭祀坑發掘第10天晚上,考古隊領隊之一的陳顯丹在清理文物過程中發現黑色灰渣中露出的一點金黃色。隨着竹籤和毛刷的繼續清理,一條雕刻着精美紋飾、彎彎曲曲的金杖露了出來,金皮裡面還殘留有炭化的木渣。 商金杖現藏於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文物特徵
商金杖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是已出土的中國同時期金器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商金杖系用金條捶打成金皮後,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時木杖已炭化,僅存金皮,金皮內還殘留有炭化的木渣。在商金杖一端,有長約46厘米長的一段圖案,圖案共分三組:靠近端頭的一組,合攏看為兩個前後對稱,頭戴五齒巫冠,耳飾三角形耳墜的人頭像,笑容可掬。另外兩組圖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別皆是兩背相對的鳥與魚,在鳥的頸部和魚的頭部疊壓着一支箭狀物。
文物價值
=文化寓意
在3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象徵國王權力的是鼎,而遠在西亞、北非一帶的人們將杖作為權力象徵。而古代中國並非沒有權杖之說,從《山海經》傳說時就已經有了用杖的習俗。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就有「夸父追日,棄其杖,化為鄧林」之說。《山海經·海內經》說都廣之野「靈壽實華」,這靈壽木就是做杖的好材料。《漢書·孔光傳》「賜太師靈壽杖」。蜀山氏來自山區,用杖助力,更是一種必要的器具。至今,四川劍門藤杖,仍馳名中外。中國歷代王朝,也都有賜杖與老臣的慣例。三星堆的金杖文化可能與西亞或古埃及有關。
有學者研究後認為,商金杖上的人頭圖案是頭戴五齒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墜,表明杖身所刻人頭代表着蜀王及其權力。另外,魚能夠深潛到水底,鳥能夠飛到天上去,象徵蜀王的權力具有上天入地的神通。
還有學者認為商金杖具有巫術性質,是法器;也有人認為是圖騰式的族徽標誌;多數人認為是古代蜀國象徵王權的權杖,是古蜀王國政權的最高象徵物。這充分說明古蜀國具有與中原同時期的文化不同的來源與內涵。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段渝認為,三星堆商金杖的形制與西亞、埃及較晚時期的權杖相似,屬於細長類型。近東權杖在杖首或杖身頭部有圖案,描繪勝利者的功勳,或敘述某件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三星堆商金杖同樣在杖身上端刻有平調圖案,內容也同樣與國家權力有關。三星堆商金杖應是通過某種途徑,吸收了近東權杖的文化因素而製成。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說,商金杖其實只是古蜀文化具有極強包容性的一個縮影,3000多年前人們的交流,已經完全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
視頻
商金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0.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文物博函〔2013〕1320號) ,北京市文物局,2018-01-25
- ↑ 朱大可:金杖,權力遊戲的密碼 ,搜狐,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