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古镇歧亭

古镇歧亭

中文名;古镇歧亭

地理位置;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

面积;59.3平方千米

歧亭镇, 湖北省麻城市下属的一个镇,镇政府驻歧亭,人口34594人,面积59.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歧亭、熊店、薛窑山、荣家洲、张家洲、新河坎、罗家畈、大胜山、刘家庙、姚李寨、吴益山、郭家大垸、杏花、五棵树、叶家大垸、香山、王俸咀、杨家畈、袁家垸、马头山、官塘畈、戴家垸、丫头山。

目录

序言介绍

一条被踩踏得光溜溜的明清时期的石板官道,两侧林立着古意盎然的木板门商铺,一栋栋飞檐翘角的青砖屋掩映在郁郁苍苍的古树当中……这就是坐落在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的古镇歧亭 。古镇明代筑城,街道呈十字形,城两边有护城河,东南西北都有城门,并建有钟鼓楼。当地老年人说,古镇的大部分建筑当年毁于日本人之手。只有眼前城外的两条护城河依然自西向东流,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歧亭古镇居民多有信仰,或佛教或道教。古代歧亭有四十八寺之说,现存道观一个,寺庙三个。位于府门街街口残存的老官府衙门的照壁前,有一口古井,古镇居民为它挂上了红布条,每天都有人来烧香拜敬。至今,每天还有在井旁汲水捶衣和洗菜的居民

古镇人文底蕴深刻。盛唐以后,歧亭进入了她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先后有杜牧、陈季常、苏轼、谢无逸等社会名流和张憨子、开山道人、桃黄道人等来歧亭逗留或隐居,是历代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向往的精神家园。公元1080年正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赴任的路上,意外遇见隐居在歧亭杏花村的老朋友陈季常。

这次偶遇,被后人称为"季常白马青盖迎东坡",并留下了"河东狮吼"的典故。数百年来,歧亭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凡与之有关的人和事都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凡是苏东坡情有独钟的地方,更是以东坡命名,于是便有了至今仍在的东坡街、东坡桥。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一代廉吏于成龙因公迁黄州府同知,镇守歧亭,更是成为反腐倡廉的经典。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歧亭西北面的九螺山,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了三天三夜。

如今的古镇,不仅集市的中心客栈酒楼林立,在通往杏花村的大道两边,也有很多的客栈酒肆及酿酒作坊,"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里有美酒,村里有美人"。每到傍晚时分,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来到东坡广场,或载歌载舞,或漫步广场的小桥流水,远远注视东坡雕像,这山水、这意境妙不可言,其乐融融

乡镇概述

歧亭镇 为麻城市辖镇。1958年属宋埠镇公社,1987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边缘,距市府40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京九、京广铁路连接线和106国道在境内交错。辖熊店、薛窖山、荣家洲、张家洲、新河坎、罗家畈、大胜山、刘家庙、姚李寨、吴意山、郭家大垸、杏花村、五棵树、叶家大垸、香山、王俸咀、杨畈、袁家垸、马头山、官塘畈、戴家垸、丫头山22个村委会和歧亭镇居委会。乡镇企业以贸易、农产品加工、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芝麻种植为主。镇办骨髓炎医院闻名全国。

折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100余万亩,林地近300万亩,水域45万亩。地表水、地下水储量20多亿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玄武岩、大理石、萤、硅、玉等矿储量很大,还有金、、铜、钛铁、镜铁、磁铁、赤铁、褐铁等矿。野生动物有一百多种,珍稀动物有北豹、梅、野猪、水獭、草狐、娃娃鱼、断板龟、银环蛇等。植物千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珍贵中药材如蔓荆子、天麻、杜仲等等。

特色建筑

歧亭镇明代筑城,街道呈十字行,城两边有护城河,东南西北门都有城门,并建有钟鼓楼,但这些都是从老年人口中得知的。古城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日本人之手。城外的两条护城河依然自西向东流去,似乎在诉说历史的沧桑。城区现还有保存完好的两条古石板官道,官道两旁矗立着用石头和老青砖垒起的古老风格的房子,有的是木墙和木门,有的是石墙。有的商铺还保留木板屋高柜台的格局是古代商铺的活古董。歧亭古镇居民多有信仰,或佛教或道教。古代歧亭有四十八寺之说,现城区内有道观一个,寺庙三个。位于府门街街口处有一口古井,古镇居民为她挂上了红布条,每天都有人来烧香拜敬。古井的旁边是残存的老官府衙门的照壁。歧亭镇人还保留着赶早集的习俗,如果遇上传统节气赶集场面热闹非凡。古镇居民生活悠闲自在,正所谓知足常乐。

歧亭镇以她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貌、淳朴的民风迎来了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师生来此地采风、写生。

历史沿革

坐落在大别山脚下的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是一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据《麻城县志》记载,歧亭镇齐梁间为赤亭县,属十八蛮县之一。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朝廷在此设置亭州,武德八年并入麻城。明嘉靖年间,这里爆发过农民起义,通判罗登瑞镇压农民起义后驻扎建城。清初,这里曾设置当时黄州府统辖八县的军事衙门。黄州府在歧亭设同知,民间称"二府衙门", 清康熙八年(1669)于成龙官黄州府同知,分镇歧亭。清代的歧亭镇还是鄂东北铺递(邮传)的中心驿站之一。

在近代史上,歧亭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27年爆发的黄麻起义,歧亭镇是策源地之一。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歧亭镇打了三天三夜。歧亭镇也是著名的移民之乡,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歧亭镇是当时的移民集散地之一。2005年四川电视台专程来歧亭古镇拍摄《寻根问祖》的专题记录片,《四川日报》也有相关报道。歧亭古镇坐落在一个山坡上,背山而临水。以城为界,城前东南方良田万顷,城后西北方群峰耸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城前的举水河川流而过汇入长江,城后的九螺山风景区群山连绵不断,直贯大别山山脉。歧亭是古时重要水陆交通要冲,历为人文荟萃之地。著名的古杏花村是长安至黄州的必经之地。唐代的杜牧,宋代的苏东坡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城外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部分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歧亭镇现为麻城西南重镇,地处106国道旁,为麻城之西南门户。

乡镇发展

歧亭镇一马平川,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坝区属老冲积黄泥土壤,嘉陵江冲积而成的万亩砂石资源得天独厚,私营业主预制厂的产品开发为邻近乡镇建材提供了有利条件。歧亭镇历年水运发达,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直达蓬安和南充。歧亭镇建设日新月异,邮电、供电、自来水等公共设施齐全,程控电话、有线电视遍布全镇。以锦橙街、文化街、政府街为主的场镇和农村新村建设步伐加快。文教、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1]

歧亭镇围绕"强乡富民,共建小康"的宏伟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经济作物为主的花生、生姜产业,以养鱼为主的渔业产业,以外出务工的劳务输出产业,六业并举调结构,建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狠抓水利、公路、小城镇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党员干部和示范大户二支队伍建设。

歧亭镇气候、土壤适宜发展柑桔、生姜、花生及生猪饲养。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业已成为全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歧亭镇大面积栽植,盛产的锦橙100号果大、核少、色艳、汁多、味浓、化渣、高产、早熟等特点,经济收入稳定,极具市场竞争力,远销新疆、福建、甘肃、重庆等省、市。歧亭镇连续6年被市、县列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水果基地镇。

文化教育

弘扬修身文化,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个体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要使个体保持内心的和谐,其根本的途径在于修身养性。歧亭镇有着深厚的修身文化底蕴,一代廉吏于成龙在此留下无数佳话,苏东坡当年过从甚密的陈季常等3贤士为后世所景仰,万松、辅仁、明德等12大书院古香犹存。为此,我们规划重建于成龙纪念馆、三贤祠、书院,编印歧亭镇名士风采丛书。在市民中开展评选"道德之星"活动,促进荣辱观的树立,利用电视、广告等媒体,常年宣传简单易记的修身格言,营造全社会的修身养性氛围,促进了市民修养的提高。弘扬关爱文化,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社会可以有不均,但不能没有爱。在贫富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关爱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弘扬关爱文化,社会不和谐因素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建设关爱型政府。关注民生,关照弱势群体。我们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覆盖面,完善城乡低保,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整村扶贫等,更大程度地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享受到"关爱政务"。

要建设关爱型社会。大力倡导关爱风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歧亭镇受难者的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成功救治、"关爱女孩"行动等等,都由政府倡导,社会积极响应,形成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氛围,增进了社会和谐。弘扬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殊途同归。面对日趋尖锐的人与自然矛盾,我们的文化思维必须从过去的"征服自然"转变到"尊崇自然"上来,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歧亭镇作为后发地区,尽管环境质量优于不少经济发达地区,但越是这样,越是要在生态环境上站得更高,越是要在和谐发展上看得更远。歧亭镇围绕生态歧亭镇建设,在农村实施青山绿水工程,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在城市实施"显山露水"工程,不占山、不填水、不毁林,使市政环境更加符合自然的状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力量。文化愈深厚,动力愈充足,发展愈持久。要善于驱动文化引擎,形成不竭动力,促进持续发展。

从红色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歧亭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老区精神是建设新歧亭镇的宝贵资源。从革命战争年代驰骋疆场的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1位共和国将军,到今天叱咤市场的丁周炎、王广平、宁大勇等一批民营企业家,时代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内在人文精神一脉相承。求新求变、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已经成为今天歧亭镇人民创新创业、率先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从移民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歧亭镇是明清两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圣地。那时,10万歧亭镇乡亲前赴后继,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西迁巴蜀建功立业。今天,张扬这种荜路褴褛,敢闯天下的移民精神,有26万歧亭镇人外出务工经商,有千余名"歧亭镇海员"漂洋过海,每年境外挣回收入20多亿元。歧亭镇又因势利导发展"回归经济",一批歧亭镇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这些流进流出的人士成为了推动歧亭镇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开放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这几年,歧亭镇的发展机遇好,优势突出,"一厂三高三铁"(大别山火电厂;大广、沪蓉、麻竹高速公路;京九、汉麻、沪汉蓉铁路)相继落户歧亭镇。歧亭镇由过去相对封闭的边缘地区一跃成为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开放前沿阵地。物的优势要靠精神优势来发挥,一分精神优势只能激活一分物的优势,十分精神优势才能激活十分物的优势。这几年,我们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突出招商,大搞开放。德国马勒、中电国际、华新水泥等一批批企业相继进入歧亭镇,每年引进产业投资近10亿元,歧亭镇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将达到200亿元,为歧亭镇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相关视频

飞越麻城歧亭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