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戲
參軍戲,又稱弄參軍, 一種中國古代流行的戲劇,以兩人對答,互相嘲弄為戲,至少要有兩名角色,一為「參軍」,另一為「蒼鶻」。通常是「蒼鶻」戲弄「參軍」為多[1]。初期只有對白,爾後逐漸延伸,也有了舞蹈和歌唱的表演。
清代黃景仁有《十四夜宴程澄江學使者座》詩:「又是當場一輩人,參軍蒼鶻紛成隊。」是形容參軍戲,而非官職。
清代翟灝在《通俗編·俳優》稱:「弄參軍,即後世副淨矣。」
有人認為此戲劇與後代相聲近似,尚無定論。
目錄
歷史沿革
《太平御覽》·優倡門:後趙石勒手下一名參軍貪污了幾百匹絹,石勒寬待之,但召見官員時,都讓伶人演戲,嘲諷那名貪污的參軍。一名伶人穿上參軍官服,其他演員加以恥笑。石勒以此作為對貪污的警戒,故名參軍戲。
段安節《樂府雜錄》:東漢時就有這樣互相嘲弄的戲劇,到唐玄宗時,玄宗因喜愛一名滑稽的演員李仙鶴,破例封他為韶州同正參軍,故人們把仙鶴的表演稱為參軍戲。
在實際演出中,參軍一詞已失去了官職的含義,而衍化為就角色名稱,並形成一種固定的格式:兩個演員相互問答,以滑稽諷刺為主,在科白、動作之外還加進了歌唱及管弦伴奏。其中一個叫參軍,即那被諷刺的對象,比較愚笨遲鈍;戲弄參軍的叫蒼鶻,比較伶俐機敏。參軍、蒼鶻都是扮演戲中人物的角色名稱,實際上已構成「行當」。中國戲曲有角色行當之分,就是從參軍戲開始的。不少戲劇史家不無根據地指出:「參軍」這個角色,就相當於後世戲曲中的淨角、「蒼鶻」的角色,即相當於丑角[2]。唐代詩人李商隱在《驕兒》一詩中有「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之句,足見晚唐時期連做遊戲的孩子也懂得如何按既定的行當,來摹仿參軍戲了。
參考文獻
- ↑ 相聲前身「參軍戲」中的逗哏和捧哏,分別被稱呼為什麼,網易,2019-5-21
- ↑ 戲弄參 軍的蒼鶻,比較伶俐機敏,相當於丑角 ,搜狐,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