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
南安市,雅稱武榮,為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縣級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中游。全市面積20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1萬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人口以漢族為主,此外有畲、滿、回等少數民族。南安為極具實力的縣市,其綜合競爭力位居福建省縣域(含縣級市)第3位。
是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1]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
2018年12月6日,南安市入選「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30強」,排第4名。
目錄
歷代演化
晉太康三年(282年)改名晉安縣,屬晉安郡。南朝梁改為梁安縣。
天監(502年~519年)中析晉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下領三縣:晉安(今泉州、廈門)、蘭水(今莆田)、龍溪(今漳州北部),郡治設於晉安(今南安市豐州鎮),以保持閩疆南部安定取稱。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郡為縣(五代曾改名晉平縣、晉安縣、梁安縣),轄地包括今莆田、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豐州,貞觀元年(627年)豐州併入泉州(州治今福州)。
貞觀九年(635年),再次並豐州入泉州(今福州)。
嗣聖初(684年)分出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南安縣城豐州為武榮州治(故南安又別稱武榮)。
五代後南安縣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路、泉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短暫屬於廈門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遊、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
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遊、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地由永春移至泉州。
1937年7月縣治從豐州鎮遷至溪美鎮(另有一說:1936年縣治遷往溪美鎮)。
1949年8月14日解放,設南安縣,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遊、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1949年9月3日,南安縣全境解放,為鞏固人民政權,在9月12日,成立縣人民政府,把全縣劃分為11個區,轄30個鄉鎮。各區設置區公所。
1950年4月,中共金門縣工委撤銷,所屬大嶝區劃歸南安縣,全縣增至12個行政區。
1951年10月,全縣劃分12個區,191個鄉鎮。
1952年8月,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在已完成土地改革地區,應酌量調整區、鄉行政區劃,縮小區、鄉行政範圍,以便於人民管理政權,密切政府與人民的聯繫,充分發揮人民政權基層組織的作用,並提高工作效率」的指示及省人民政府「關於縮小區、鄉行政區劃的決定」精神,全縣共劃為19個區、207個鄉、鎮。
1955年5月,省政府宣布成立金門縣人民政府,大嶝區歸金門縣管轄。因金門還沒解放,大嶝區仍由南安縣代管。
1955年10月,為貫徹中央「關於精簡機構、緊縮編制、厲行節約」的精神和加強對農業合作化的領導,全縣重劃為16個區,213個鄉、6個鎮。
1956年6月,隨着農業合作化運動的迅速開展,全縣社會經濟有了很大開展,社會治安日趨鞏固,將原16個區、219個鄉、鎮,調整為9個區、95個鄉鎮,各區直接以區所在地命名、即英都區、美林區、詩山區、梅山區、洪瀨區、豐州區、官橋區、石井區、大嶝區。
1958年2月開始,開展工農業生產大躍進運動,全縣進一步精簡機構,即撤區並鄉,除保留大嶝區外,其它8個區級機構全部取消,並將原有的95個鄉鎮,合併為36個鄉,鎮。即溪美鎮、山頭鎮、碼頭鎮、洪瀨鎮、豐州鎮、官橋鎮、水頭鎮、蓮塘鄉、南金鄉、玉葉鄉、大宇鄉、榕橋鄉、英都鄉、東田鄉、坪峰鄉、翔雲鄉、煙山鄉、蓬華鄉、高蓋鄉、金淘鄉、後坑鄉、眉山鄉、梅山鄉、羅東鄉、樂峰鄉、九都鄉、鵬山鄉、八都鄉、都心鄉、康美鎮、五都鄉、幸福鄉、黃山鄉、大盈鄉、成功鄉、勝利鄉。
1958年10月,隨着人民公社化高潮的到來,在城關、英都、詩山、梅山、洪瀨、豐州、官橋、石井等地分別成立衛星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五星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紅色人民公社、燈塔人民公社、紅專人民公社、成功人民公社。年底,又以各公社所在地命名,並從石井公社劃出大嶝、小嶝、成立大嶝公社,共設222個生產大隊,實現了政社合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間,把本縣原豐州招賢點的糖房、潘山、西埔、燒厝、京塘,岐山點的新浦、黃龍、坂頭、岐山、東邊、黃石頭、金浦、大錦田、華岩、浮橋街頭劃歸泉州市管轄。
1959年6月,縣整社工作開始。從英都人民公社分出東田人民公社,從詩山人民公社分出金淘人民公社和碼頭人民公社,從梅山人民公社分出九都人民公社,從洪瀨人民公社分出康美人民公社。到1959年年底,全縣共成立14個人民公社,286個生產隊,3086個生產小隊。
1961年8月,恢復區公所基層建制,全縣把14個公社改為11個區公所。即城關區、東田區、英都區、金淘區、詩山區、梅山區、九都區、洪瀨區、豐州區、官橋區、石井區。以及大嶝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區公所下轄65個公社。
1965年5月,本縣健全農村人民公社新體制,撤銷區公所,全縣又調整為18個公社,357個生產大隊,4602個生產小隊。18個公社即城關、美林、侖蒼、東田、英都、金淘、詩山、碼頭、九都、羅東、梅山、洪瀨、康美、豐州、官橋、水頭、石井、大嶝。
1984年9月,把城關公社併入溪美鎮。
根據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有關指示,1984年10月1日,實行政社公開,建立鄉政府。將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委會或居委會,生產隊改稱為(居)民小組,全縣共有22個鄉鎮。1984年10月,洪瀨、詩山、石井改鄉為鎮,1985年2月,水頭、官橋、豐州、梅山、倉蒼改鄉為鎮,4月,英都鄉改為英都鎮,7月,碼頭鄉改為碼頭鎮。1988年9月,美林、金淘、康美、羅東改鄉為鎮。到1988年12月止,全縣共有15個鎮、7個鄉、400個村(居)委會、5832個村(居)民小組。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南安在其中[2]。
行政區劃
南安市轄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共有32個社區、38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南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中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4°34′30″~25°19′25″,東經118°08′30″~118°36′20″。東接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東南與晉江市毗鄰,南部與廈門翔安區的大、小嶝島及金門縣隔海相望,西南與同安區交界,西通安溪縣,北連永春縣,東北與仙遊縣接壤。轄區最南為石井鎮的大佰島,最北為向陽鄉的洋坪自然村,最東端是洪瀨鎮的大洋村,最西端是翔雲鄉的椒嶺村,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東西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2011平方千米。
南安縣地處緯度較低,東南瀕臨海洋,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這種緯度位置,海洋位置和地形特點,使南安縣氣候具有:夏長無酷暑,冬短溫暖而少雨,秋溫高於春溫;雨水充沛,春夏多,秋冬少。「四序花開常見雨,一冬無雪聞雷聲。」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自然資源
南安溪澗縱橫,流向複雜,水系呈羽狀。河流主要屬晉江水系及沿海水系。水系的發育受到新華夏系兩組活動斷裂的控制,主要河流晉江及其幹流東、西溪切過構造線,河流流向作北西往南東流經北部和中部,其支流呈北東或南西自四周流入東、西溪。東、西溪在豐州溪州村匯合成金溪,為晉江下游,向東南流經金雞攔河橋閘於豐州出境,經鯉城區注入泉州灣。該縣河道總長400千米,形成水源豐富的水系。
水資源總量豐水年25.03億立方米,枯水年9.7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平均15.4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在600~1200毫米,徑流總趨勢和降雨相適應,自西、西北向東南遞減,沿海石井、水頭為600~800毫米,西北山區的東田900~1200毫米,蓬華、詩山為900~1000毫米,徑流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豐水年這三個月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50%左右,4~9月進入汛期,此時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77%。
南安土地總面積3052869.9畝,現有耕地517410.1畝,園地311098.8畝,林地1325182.7畝,草地198.1畝,其它農用地122034畝,建設用地448482.9畝,未利用地328463.3畝。
南安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70.8萬畝,林木蓄積量1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1.6%,現有森林多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的用材樹種有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木荷、相思、桉樹等,還有南方紅豆杉、樟樹、福建柏、油杉、米櫧、閩粵栲、格氏栲等珍稀樹種。全市現已建設巨尾桉等速生豐產林基地4萬畝,花卉基地面積1萬畝,省級森林公園3個,縣級森林公園2個。
南安海岸線長32.8千米,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5.6萬畝,灘涂面積3.6萬畝;大小溪流河道400千米,溪灘4.5萬畝,可供養殖的水庫、山圍塘、池塘、井潭52729畝;可養魚的稻田214425畝,可供熱帶魚類越冬保種的溫泉3處。水產資源較豐富,魚、蝦、貝、藻種類繁多,是我省壇紫菜主產區之一。
南安探明儲量的礦藏有花岡岩、輝綠岩、陶瓷土、高嶺土、鋁土、絹雲母、紫砂土、泥煤、鎢、錳、鐵、鉛、鐧、鉬、水晶、鋅、磷等28種。第一大非金屬礦藏花崗岩,儲量約30億立方米,年開採量約1000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南安縣人口,起源於古越族。據考古工作者對獅子山等處新石器時期遺址的考查鑑定,遠古時期人類已在南安一帶生息、活動。兩晉時期,中原漢人為避戰禍,紛紛南來,沿古南安江而居。土著古越族居民逐漸與漢人融合同化。唐初、唐末及兩宋之交,中原板蕩,北方大量民眾南遷,其中一部分移居南安,促使南安人口增長發展。
自宋以後,南安人口發展出現三次高峰。一次在南安;一次在清道光、咸豐、同治間,「人戶丁口,備極蕃庶」(民國《南安縣誌》);第三次即在20世紀80年代末。
2017年末全市公安戶籍共有43.01萬戶,公安戶籍人口163.50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49.9萬人。人口出生率14.7‰,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8.1‰,城鎮化率達到58.6%。
經濟發展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77.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7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575.36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74.25億元,增長9.8%。第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6%和41.1%,分別拉動GDP增長4.9和3.5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202元,比上年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3%。
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水平比上年上漲1.1%。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0.6%,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9%。
2017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9067人,有效地緩解了企業用工問題,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社會事業
電力建設
資源豐富。境內有東,西溪兩條主河流,小Ⅱ型以上水庫199個。現已建成日產2萬噸的市區第一水廠和石井、水頭、官橋、豐州、洪瀨、梅山、碼頭、金淘、英都等鎮自來水廠,市區第二水廠(日產20萬噸)首期工程和詩山、羅東、侖蒼水廠正在建設,至2000年全市日供不能力達40萬噸以上。 電力充裕。現已建成官橋220千伏輸變電站和溪美、水頭、洪瀨、石井、美林等6個110千伏輸變電站以及10個35千伏輸變電站;小水電裝機容量達3.2萬千瓦,1995年全市電網總裝機容量達43.9萬千伏安,全市10千伏以上高壓輸電線路1600千米。「九五」計劃新建龍鳳、侖蒼、梅山、豐州等4個110千伏輸變電站以及小水電站6處,全省第一座500千伏輸變電站,已經選址定在我市官橋鎮,將於1998年建成投產。
至2010年,網供最高負荷可達到91.5萬千瓦,供電量將比2006年翻一番,達到60億千瓦時。
教育
南安歷史悠久,建郡早,曾轄興(化)、泉(州)、漳(州)三地。蔚成「文化發達,代出英才,人文薈萃」的詩禮之邦,得「海濱鄒魯」之稱。唐代就有名人的讀書處和書院的設立。已知書院有13處。宋靖康年間(1126年~1127年)創縣學,為縣一級最高學府。明清時代僅豐州桃源村就有館學、塾學、讀書室、書房等達37處。至清末,全縣多數鄉村設有義學、社學、私熟。
歷代的南安名人、學士,對南安的文化教育起了推動作用。唐貞元八年(792年),南安詩山人歐陽詹首登八閩甲第,得進士第二名。與韓愈、李觀同科,時稱「龍虎榜」。他的登科鼓舞和推動了福建的文化教育。晚唐時王審父子在南安設招賢院,一時名士雲集。宋代朱熹在南安九日山書院講學,影響尤著[3]。南安先後登進士第共296人(文268人,武28人);明清兩朝考中舉人835人(文630人、武205人)。在鄉試、會試和殿試時,中狀元、會元、榜眼、探花、傳臚、解元者比比皆是。入仕後封王封侯以及委以大學士、尚書、御史、翰林、巡按、布政使、府尹、縣令者皆有。
2017年全市擁有幼兒園378所,在校學生66636人;普通小學283所,在校學生120962人;擁有普通中學84所,在校學生62464人;擁有職業中專5所,在校學生14992人。2017年幼兒園新生24373人;小學新生21395人;初一新生14851人;高一新生6953人;中職新生5331人。
環境保護
2017年全市擁有污水處理廠(市區)1座,垃圾中轉站34座;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市區)90.08%;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9.3%;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2.7%。
交通運輸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至唐景雲二年(711年),南安豐州是郡、州、縣治所,為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發達。唐宋時代,豐州金溪(雞)港是泉州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點。
至今豐州九日山尚保存宋代「祈風」石刻十多處。南安至安溪、永春的東西溪河道已通舟楫。嘉定年間,南安往南官道設康店驛(今水頭鎮蟠龍)經同安入廣東潮州,往北官道設汰口驛(今碼頭鎮土皮芸),經永春入南平北上進京。著名的金雞大橋和安平大橋分別建於宋宣和年間和紹興年間。石井港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後為鄭成功的治兵要地。明清兩朝曾實行「禁海」,南安沿海港口對外貿易逐漸減少,但東西溪及各官道仍是泉州通永春、德化、同安、安溪等縣的交通要道。
民國時期,南安始建公路。民國8年(1919年)泉永德公路動工興建,南安的詩山至碼頭段10千米,當年率先建成,是本縣第一條公路。隨後,相繼開闢福廈線南安段、泉(州)溪(美)、金(淘)芸(美)等公路,至抗日戰爭前夕,全縣有公路33條、452.1千米,有公路橋35座。東西溪航道及內河、外海碼頭經過整修,水路運輸有所改善。抗日戰爭期間,奉令自毀公路,外海又被封鎖,交通運輸靠人、畜力及內河航運。抗戰勝利後,公路修復緩慢,至1949年底,全縣有福廈、晉永、泉溪3條公路117.5千米,其中僅福廈線(南安段)28千米能正常通車。當年陸上運輸為貨運量2.03萬噸,周轉量23.50萬噸千米;客運量0.50萬人次,周轉量21.50萬人千米,水上運輸有內、外海木帆船529艘、280船噸位,貨運量2.30萬噸,周轉量71.70萬噸千米。
2017年全市公路總長度為4091.77公里,其中:國道102.67公里,省道137.67公里,縣道265.11公里,鄉道1024.13公里,村道2399.68公里,高速公路160.11公里,鐵路62.80公里。2017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14.06萬噸。
2017年全社會貨運量6721.11萬噸,其中:航運量3212.07萬噸;全社會貨運周轉量532.33億噸公里,其中:水路貨運周轉量506.90億噸公里;全社會道路客運量1137.63萬人次;全社會道路客運周轉量4.69億人公里。
風景名勝
南安名勝眾多,擁有一批知名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蹟,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鄭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蔡氏古民居建築群聞名遐邇;雪峰寺、鳳山寺、靈應寺、五塔岩、天心洞等眾多座寺觀名勝,構成一道神奇的宗教文化風景線;天柱山、黃巢山、大佰島等,是生態旅遊觀光勝地[4]。
截止到2016年12月,南安已有A級景區8家,其中5A級1家,4A級1家,3A級6家。
著名人物
李贄
(1527年~1602年)溪美人,明代傑出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
洪承疇
(1593~1665年)清朝定鼎中國的重臣。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於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可與汪精衛媲美。
鄭成功
(1624.08.26-1662.06.23)泉州南安石井鎮人,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李光前
(1893年~1967年)梅山人。華人愛國企業家。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1964年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榮銜。
葉飛
(1914年~1999年)南安縣人。1914年出生於菲律賓呂宋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著有《葉飛回憶錄》等。
黃仲咸
(1920年~2008年.7.30)南安市碼頭鎮仙都村。印度尼西亞實業家、慈善家。
呂振萬
水頭鎮朴里村人,1924年出生。1996年他被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南安市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4月17日,南安以98.14的全面小康指數排名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77位。
2018年7月,權威機構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了「2018縣域經濟100強榜單」,南安名列第33位。
2018年8月,入選「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榜單,位列第46位。
2018年8月15日,「兩山」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及全國「兩山」百強縣發布,南安的「兩山」發展綜合指數A+,排名第24位。
2018年10月,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榜單發布,南安市排名第84位。
2018年10月8日,南安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排名第29位[5]。
2018年10月,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發布,南安市排第11名。
2018年10月,南安市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榜單,位居第31名。
2018年10月,南安市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榜單,位居第31名。
2018年11月,南安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排名第23位.
2018年11月,南安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強」,排第73名。
2018年12月,南安市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第39名。
2018年12月,南安入選「2018中國陸最佳商業城市榜」,排第48名。
2018年12月,南安入選「2018中國最佳縣級城市」,排第4名。
2018年12月6日,南安市入選「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30強」,排第4名。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中國百強縣。
視頻
南安市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豐州:海絲起點 閩南源頭, 新浪博客, 2012-05-14
- ↑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公布 ,搜狐網, 2019-03-18
- ↑ 【展廳】「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朱熹與泉州的不解之緣, 360個人圖書館, 2016-09-27
- ↑ 你造嗎?福建南安擁有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網易, 2019-10-24
- ↑ 2018年全國百強縣,福建6縣市入榜,看看是哪些縣市, 網易, 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