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卑南文化

卑南文化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期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范围大致包含台东平原、花东纵谷南段与东海岸南段。

目录

命名

卑南遗址为代表遗址命名[1]。该遗址位于台东市南王部落附近,旧称卑南社,故以当地地名命名。与台湾原住民卑南族无直接关系,反与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一些部落文化高度相关。

出土遗物

卑南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外表都十分光滑细致,棱角突出,比例对称。不论是石刀石镰石凿石锛石镞或其他石器,制造水平颇高,可谓精琢细磨,是新石器时代最盛期的代表性石器。陶器纺锤陶壶、陶罐、陶杯及大量陶片。此外还有玉环、玉玦、玉簪、管珠等饰物。经测定,该遗址为3000年前的文化遗存。

文化要素

从出土器物的列形与制造水准分析,卑南文化虽带有若干恒春半岛文化的要素,但已有相当大的进步,与浙江良渚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相近似。

文化内涵

卑南文化的遗址范围较台湾多数史前文化遗址为大,像卑南遗址广义的范围约可达100公顷(100万平方米)。遗址通常包含庞大的聚落,其建筑物成排分布,格局严谨,已经是颇具组织的社会结构。在代表性遗址,卑南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业型态以农业为主,斧锄形器虽不多,但有大量的石刀,石镰和去壳用的石杵,推测是种植小米和旱稻;此外狩猎工具的也很多,但渔具就相当缺乏。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夹砂素面红陶为主,墓葬内有特别制作的陪葬用竖把罐。很可能有人专门从事玉石饰品制作,并以玉制器物来交易。

有数以千计的蛇纹岩石板棺埋在建筑物底部,成带状分布,而且与地上建筑物的座向相同。棺内更有丰富又精美的陪葬玉器、陶器,可见当时人已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另有世界,并且有相沿成俗的丧葬仪礼。从玉器可看出,当时有阶级之分。

代表的遗址有台东县境的卑南遗址、富山遗址都兰遗址扫叭遗址巴兰遗址、花莲县境的公埔遗址[2]

视频

卑南文化 相关视频

[台湾史前史1]台湾旧石器、新石器、金属器时代划分
史前台湾的原住民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