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區
北關區隸屬安陽市,位於安陽市區東北部,地理坐標北緯36°05′55″—36°10′36″、東經114°19′35″—114°25′47″。截至2015年,北關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中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0個社區,34個行政村,總面積54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耕地面積3萬畝。[1]
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2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3.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2%。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北關區轄9個街道:紅旗路街道、解放路街道、燈塔路街道、豆腐營街道、洹北街道、彰東街道、彰北街道、民航路街道、曙光路街道。區人民政府駐洹濱南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陽市北關區位於城區的北關和西關,西以京廣鐵路為界,與鐵西區毗鄰;南以西環城路、解放路與文峰區接壤;東從石家溝至漳澗、北由洹北至紗廠,與郊區錯落相交。地理坐標北緯36°05′55″—36°10′36″、東經114°19′35″—114°25′47″。總面積54平方千米。
地質
北關區地層屬於華北地台沉積類型。土質大部分為黃壤。在構造上位於湯陰地塹北端的湯東斷裂和湯西斷裂與安陽斷裂交匯處,湯西斷裂南起黃河北岸,經新鄉、安陽向邯鄲以北延伸,傾向東,長約90千米;湯東斷裂由白璧至淇門,走向約25°,傾向西,長約26千米;安陽斷裂西起林州市姚村,經林州市河順、安陽縣許家溝向安陽以東延伸,走向近東西,傾向北,長約55千米。北關區地處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端,新構造運動劇烈,具有發生中強地震地質構造背景,是國家強度區劃八度之內的地震設防區。
地形地貌
北關區境域屬於平原地帶,為太行山東側洪積平原的一部分,並與洹河、洪水河沖積平原相互交錯。境內地勢開闊平整,起伏微弱,呈西北向東南緩降伏。最高海拔80米,最低海拔70米。
氣候
北關區氣候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冬長春旱。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
水文
地表徑流
主要由降水形成。年平均降水量為606.1毫米,最多時達852.9毫米(1998年)。
過境水
過境水屬海河水系的洹河及萬金渠等客水。
洹河俗稱安陽河,源於林州市清泉寺,過橫水鎮成潛河,至安陽縣善應鎮小南海以泉群形式湧出地表,蜿蜒東流,經郊區大司空村流入北關區境內,由區東北部出境進入郊區。測定一般流量為8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為2400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僅為0.29立方米/秒。
萬金渠流經西關街道辦事處轄區的馬市街進入文峰區,又經解放路中段進入北關區境內,由安漳路東段熱電廠出境進入郊區。常年流量10立方米/秒。
地下水
北關區屬於強富水區。地下水質量好,礦化度低,一般在389毫克/升~1280毫克/升之間。含水層厚度超過20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轄區主要以林木、花草為主。
林木分用材林木和經濟林木兩種。用材林木有洋槐、泡桐、法桐、青桐、海桐、國槐、毛白楊、側柏、欒樹、沙拉楊等,經濟林木有果木、垂柳、松柏等。
花草分木本和草本兩種。木本有牡丹、月季、海棠、迎春、臘梅、杜鵑、玫瑰、紫薇等近百種,草本有雞冠花、丁香花、美人蕉、水仙花、佛手、仙人掌、君子蘭、黃楊秋等近百種花卉。
動物資源
北關轄區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等動物。
獸類有刺蝟、狗、貓、兔子、黃鼠狼等。
鳥類有麻雀、鴿子、啄木鳥、烏鴉、喜鵲、燕子、鷹、貓頭鷹等。
爬行類有蛇、龜、蜥蜴等。
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
昆蟲類有蜜蜂、蜻蜓、蝴蝶、蛾、蟬、蟋蟀、螻蛄、天牛、螞蚱、吉丁蟲、金龜子、瓢蟲等。
水生動物有蝦、蟹、魚、鱉等。
礦藏資源
煤及煤層氣、鐵、熔劑灰岩、水泥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含鉀頁岩、霞石正長岩、水泥粘土、飾面石材、地下(熱)水等礦藏。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5年,北關區總人口25萬,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
民族
截至2008年,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20個民族(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土家族、壯族、朝鮮族、侗族、撒拉族、苗族、白族、彝族、布依族、藏族、傣族、哈薩克族、黎族、水族、普米族)。
經濟發展
綜述
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48.5億元,年均增長15.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1416元,年均增長14.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億元,年均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1億元,年均增長45.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7.2:70.8,與「十五」末的4.2:18.0:77.8相比,一產下降2.2%,二產增加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1.8%;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
2014年,北關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7344萬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24.6%,高於全市6.1%,增速位居六區第一。其中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86216萬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71128萬元,三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1.7%。
第一產業
截至2010年,建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4個、養殖場(戶)55個;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建設標準化蔬菜大棚460棟,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610畝;農業綜合開發、人畜飲水安全、農村沼氣工程穩步推進,基本農田建設成效顯著,農田水利化程度達90%以上。
2014年,北關區農村共硬化溝渠3000米,新打機井9眼,地埋管道3000米,引進和推廣彩椒、紫甘藍等名優新稀蔬菜品種20餘個,新建標準化蔬菜大棚150棟,小拱棚700棟。2014年,北關區已形成了李家莊、周家營、六寺村3個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彰東街道辦事處連續3年被市政府評為「特色農村經濟先進街道」。全區常年菜田面積累計達7800畝,經濟林果600畝,花卉苗木400畝,食用菌50畝,建有標準化蔬菜大棚650棟,日光溫室250棟,小拱棚3600棟,豬、牛、羊、家禽存欄量分別達到11720頭、859頭、1163隻、229285隻。
2014年,安陽北關區彰北街道馮家廟村塑料大棚14棟,日光溫室10棟,定植各類優質苗木2萬餘株。該村西邊的桃村口村也不甘落後,一座占地百餘畝、投資130萬元的溫棚果蔬基地正緊鑼密鼓建設中,以種植反季節蔬菜和溫棚桃、杏為主,逐步配套建成後,預計畝效益可由原來的1000元提高至15000元。「精緻型」高效農業正以強勁發展的勢頭向前邁進,每年促進全區農民增收比例可占到70%。
第二產業
2012年,北關區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6億元,同比增長18.5%。
2014年1-9月,北關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累計達31862萬元,累計增速為21.2%。其中兩家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區總量的50.3%,累計增速為35.4%;十三家小型企業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區總量的49.7%,累計增速為10.0%。
2015年1-9月,北關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累計達31862萬元,累計增速為21.2%。其中兩家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區總量的50.3%,累計增速為35.4%;十三家小型企業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區總量的49.7%,累計增速為10.0%。
第三產業=
2010年,北關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4.3億元,年均增長17.2%。
2012年,北關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5億元,同,2011年增長16.3%。 2014年,北關區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11.9%,六區排名第一。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8%;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45.7億元,同比增長12.7%。
截至2015年10月,北關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424萬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12.0%,六區排名第二。其中,限額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425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13.9%。1-10月份累計實現零售額102731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48.4%。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十一五」末,北關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43元,年均分別增長12.9%和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1億元,年均增長22.1%;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28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600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393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24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3%;弱勢群體幫扶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累計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1.21億元,發放救災救助資金663萬元。
基礎建設
2008年,城區改造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整治,開展大規模的街區整治活動,拆除違章建築和危舊房屋,實施舊城改造;轄區49條主次幹道全部硬化、美化、亮化;對庭院、道路及休閒場所進行綠化,建成了洹園、雙虹園、雙陽園、洹春園、觀瀾園、匯芳園、憩園、紫薇園、承峰園等。建設居民小區有洹北小區、曙光小區、六二六小區、星光園小區、康樂花園、雪蓮公寓、萬達花園、金水花園等,總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居民近4萬人。同時建有商場(店)、學校、幼兒園、文化體育活動場所、花園遊樂場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為居民營造了舒適、溫馨、安寧的生活環境。
2010年,北關區建成戶用沼氣池1603座,衛生廁所改建136座;修建農村道路48條,總里程達52.8千米。
2014年,北關區特色商業區圍繞人民公園、市婦幼保健院、工人文化宮等轄區獨特的商業發展優勢資源,積極推動兒童消費、孕嬰保健和青少年培訓等特色商業建設,形成了以恒基六一廣場為中心的兒童主題消費樂園,以市婦幼保健院為中心的孕嬰、兒童、婦女消費產業帶,以工人文化宮為中心的休閒娛樂中心等特色商業街區。其中一批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運營。與國內500強企業生活廣場項目,一期營銷中心已開工建設。投資20億元的保利文化廣場項目已完成6.24萬平方米地面附屬物的拆除,即將全面開工。
科技發展
「十一五」期間,北關區連續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考核,爭取省、市級科技扶持項目17項,累計申報專利268件,授權188件。
2012年,共組織實施各類計劃項目63項,科技經費由2006年的160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363萬元,年均增長11.3%。2012年來,共投入科技經費1137萬元,全區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率達到85%以上,科技對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46%,共有3項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獎,31項科技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科技技術貿易交易額3654.2萬元。2006年—2009年,我區累計申報專利208件,其中發明47件,占申請總量的22.6%;專利授權171件,其中發明38件,占申請總量的22.2%。
教育事業
2002年,全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73所(含幼兒園)。其中,中學9所,小學16所,幼兒園26所,其他學校22所。九年義務教育得到普及,全區中小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改革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生畢業率,均保持在100%。
截至2010年,北關區連年「榮獲」安陽市教育優秀縣區稱號,農村16所小學整合為9所。
截至2015年,人民大道小學、自由路小學、永安街小學、健康路小學、燈塔路小學、南廠街小學、園林路小學、安陽橋小學、勝利路小學、豆腐營小學、永安東街小學、南漳澗小學等12所小學。
文化事業
2002年,全區創建文明單位166個。其中,省級文明單位36個,市級文明單位81個。群眾性文體活動普及,全區擴建、新建公共活動場所132處;大型廣場有市政廣場、文化勞動廣場、紅旗渠廣場等,還有其他各類體育活動場館遍布轄區;組建業餘文藝表演團隊10多個。
截至2002年年底,共舉辦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幼兒舞蹈、體育舞蹈等學習班10期,學員400餘人,培養文化藝術骨幹300餘人。為轄區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創作編排舞蹈22個,組織參加省、市文藝匯演、調演50餘次。組織全區性的音樂、舞蹈、歌詠、民間藝術匯演等文化藝術活動100餘場次,演出節目1500餘個,參加表演人員5000餘人,活躍了轄區群眾文化生活。
2002年,區文化館為副科級規格,有管理人員4人,設館長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人,專業技術職稱人員3人。
2010年,北關區新農村書屋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北關文明大講堂」得到推廣。
交通
北關區作為安陽市乃至河南省的北大門,火車站、京港澳高速主出口、汽車站、汽車東站、公交總站均在轄區內,市區四個主要出口占其二,距離邯鄲馬頭機場僅30千米,交通便利。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最早是一種隆重的民間祭祀活動。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安陽橋南邊的河岸上有一座龍王廟,老百姓也稱之為「大王廟」;河北岸還有一座關帝廟。它們不但是生意人求財祈福的祭廟,也是洹河安瀾的護佑神。安陽橋廟會就是為了祭祀「大王」而興起的廟會,最初源於附近的船工們祈福保平安而約定俗成的活動,後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
明代中後期,洹河漕運興起,商品貿易流通造就了這一帶商業繁榮。肇始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安陽橋古廟會,圍繞橋南的大王廟和橋北的關帝廟,漸次拉開帷幕。據《安陽市北關區志》記載,「關帝廟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當時前來祭拜祈福的人群範圍擴大,不僅局限於船工、商家,而且擴展到普通民眾,再加上航運商業繁榮,此處成為貨物集散的中轉站。那時,安陽橋東河岸上修建了便於船隻停靠、存貨的貨棧,貨棧中存放大量糧、棉、煤、木料等生活用品。運貨的鐵輪大車、獨輪車、肩挑背扛的腳夫每天來回穿梭於安陽橋到城內的各集市之間。安陽橋村的大街上店鋪種類繁多、商品琳琅滿目,安陽橋一帶一度成為經濟繁榮、商家眾多的商品集散地。
特色風味
地方風味小吃是大眾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關轄區地方風味小吃由來已久,且源遠流長。老一輩人都會做的皮渣,出了安陽界就喝不着的粉漿飯,用蕎麥麵、豬血混合蒸製而成的血糕,堪稱安陽「三寶」;從明朝萬曆年間流傳,曾被乾隆欽定為貢品的燎花、三不沾;百餘年歷史煦安陽三熏、扁粉菜;在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八大碗,其扣碗酥肉傳揚最廣;已歷300餘年,集酥、薄、輕、空於一體的芝麻糖,都是傳統的地方風味小吃。此外,還有粉皮、筲灌腸、燴菜、老廟牛肉、麻花、臘八蒜、毛丸子、炸菜角、炸糖糕、綠豆丸子湯、豆沫、飴鉻面、槐葉飯、安陽菜條、安陽滷麵、安陽鍋盔等。
旅遊名勝
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文化歷史名城——河南省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作為中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級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
明義士故居
明義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漢學家明義士博士曾經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舊居。明義士博士早年來華傳教,曾經在此居住達13年,他的四個孩子有三個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陽出生的次子Arthur Menzies(漢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駐中國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內曾經到安陽兩次訪問。2004年11月,安陽市人民政府公布明義士故居為安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八大景
漫水長虹:在市西35里固現村西,到傍晚太陽快落山時,河水出現彩虹十分美觀。
鹿苑春輝:即大生寺在市北關外現北關公安分局,春天生輝景色幽雅。民國21年拆毀無餘。
韓陵片石:在市東北l5里韓陵山定國寺,北魏普泰二年丞相高歡破爾朱兆後建定國寺刻石旌功。
柏門珠沼:在市西45里水冶鎮西北珍珠泉,廣遂渠發源於此,門前兩顆柏樹根分首並,形成一門,傳說從此門進出不生百病,因而,到此遊人,喜歡從此門穿過。泉池中冒出串串水泡像珍珠一般,故曰柏門珠沼。
漳河晚渡:在市西北40里豐樂鎮,原安陽、磁州交界處,此處晚上渡河十分明亮,如同白晝不用掌燈。
龍山積雪:在市西南40里九龍山上有一片終年積雪不融。
鯨背觀瀾:在市北5里,元至元二年建,即今安陽橋,站在安陽橋上看東西兩邊,河水泛瀾景色十分壯觀。
善應松濤:在市西南善應村,俗名小南海。
洹水公園
洹水公園是安陽市的一座風景園林,籌建於1984年,1993年對外開放。總占地面積450餘畝,其中水面130畝。風景秀麗的園林景觀和根據安陽周遭歷史典故建成的歷史文化公園。洹水公園的名字體現了安陽豐厚的歷史底蘊。
著名人物
袁覺民,1915年2月出生於山東曹縣,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5月安陽解放,全市進入經濟恢復和建設時期,各行各業急需大量人才,平原省立安陽師範學校(今安陽師範學院前身)隨即成立。同年8月,受上級派遣,袁覺民從山西來到安陽,擔任該校第一任校長。
劉順,1950年生於河南省安陽,1998年病逝。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生前任安陽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殷契印社副社長,安陽甲骨學會副會長。擅長四體書,能詩文,善繪畫,工篆刻,尤其以甲骨文書法見長。
楊清河,男,1967年6月生,漢族,河南省安陽縣人,大學學歷,建築工程師,高級經濟師,河南超越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1997年,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1998年,被安陽市政府評為優秀私營企業。1999年,楊清河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並當選為安陽市第十屆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