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劍川古城

中文名稱;劍川古城

占地面積;2250平方公里

始建;公元1341-1370年

類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劍川古城始於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已有650多年歷史,原有古城牆巍峨壯觀,古城牆、樵樓1952年拆除。現四門護城河、壕橋猶存,古城牆基礎四至清晰。

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向不變,尺度不變,格局不變,歷經滄桑,古貌依舊。古城的民居極富特色,尚保留明代建築40餘處,其中有21個院落保存完整,尚保留清代建築146處,其餘為民國至20世紀60年代土木結構建築,古民居建築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總數的90%以上。

目錄

序言介紹

縣內山原起伏,河川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國土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其中壩區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積1670.5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9.1億立方米,現存耕地20.06萬畝,年均降水量為760mm,多年平均氣溫為12.7℃。全縣轄金華鎮等六鎮三鄉,縣政府設於金華鎮。總人口 16.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1萬人,勞動力7.88萬人,民族分白族、漢族、彝族、回族、栗粟族、納西族、藏族、傣族、苗族、壯族、普米族、滿族、獨龍族、怒放、哈尼族等,其中以白族為主,占91.6%以上。全縣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1017萬元,財政收入達3085萬元。縣城金華鎮距政府所在地大理市126公里,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467公里。

劍川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

劍川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其中石鐘山石窟歷史價值甚高,於是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已入選世界紀念性建設基金會2002年101個世界瀕危保護遺產目錄,千獅山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旅遊景區。

歷史故事

其中不少"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典型白族民居古樸典雅。城中西門、南門古巷通幽,古宅較多,如七曲巷四合五天井的何宅,五馬坊明代古建張宅,趙藩故居"光祿第",原古樵樓下"明建威將軍府第"魯宅,西門趙宅,南門三蘇院、羊家大院,周鍾岳、趙式銘故居,張子齋、歐根故居等,還有西門明代昭宗祠古建築,其牌坊造型獨特,名揚三迤;其大殿基本構件完好,有極高保護價值。現西門、南門、東門街道基本保留原貌,與兩旁民居相襯得體,流水潺潺,古道悠悠,信步漫遊,別有情趣。清末著名白族思想家、哲學家、學者、書法家趙藩的對聯,曾受到毛澤東、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的讚揚,近代愛國詩人、史學家趙式銘,社會活動家、詩人、書法家周鍾岳,著名林學教育家張海秋等文化名人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白族黨員張伯簡為古城深刻文化內涵的代表,這些古城名人的故居已成為尚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古城內民居小巧玲瓏,布局嚴謹,可以完全看出明代初期、明代中後期、清代、民國及20世紀各個年代民居建築結構的不同形式和發展特點,為現存雲南白族民居中典型的活生生的建築博物館:古城內無論建於哪一個時期的古建築庭院皆青磚卵石混合鋪就,廣植花木,清新別致,劍川古城的總體格局充分體現明清儒家思想在白族地區的統治地位及古城在茶馬古道上的商旅中轉站的特殊位置。從南門外直至北門外,沿街民居前設鋪台,後置院落,一派商業景觀、從文照街經西門直上西門外文廟,路面由青石板連成左、中、右3條主線,其間彈石鑲嵌,按照士大夫等級觀念,正中的青石板路面只准老年人、達官顯貴、讀書人行走,其餘人等只能靠邊。古城格局錯落有致,井井有條。東南、西北城門有意相左、相錯,四門正街結合部採取"丁"字形銜接,各條巷道曲曲彎彎,充分顯示出古城民居布局的幽靜。巷道流水日夜不絕,防災減災作用很大。經過2000多年漢文化的滲入,藏文化的習染,古城堡呈現出既複雜又豐富的多元文化形態,但始終保留着濃郁的白族本土文化。白族原始崇拜認為,天是"母"的,為母系神靈;地是公的,為父系神靈,稱"天母地公"。這一觀念在古城文化中相當突出,本主"白姐聖妃阿梨帝母"(傳說中的段思平母親)至今仍供奉在北門街仁里巷北的本主廟中。城南的古城隍是金華壩區共同崇拜的本主,被尊為"十八壇神之首"、"兩代城隍"。劍川佛教"阿吒力"修行方式比較簡捷,信徒遍布城鄉,法事頻繁。農曆二月初八的太子廟會熱鬧非凡,吸引無數中外遊客。道教盛行於元末明初,古城現存道教活動場所主要有金華古寺、滿賢林雷祖殿、城內武侯祠,西門外玄都觀、斗姆閣等地,劍川道教科儀內容豐富,在省內外影響較大。[1]

劍川接受漢文化的影響較早,程度較深。據不完全統計,從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起,至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止,劍川登科及第有功名者,累計558名。其中進士21名,舉人145名,貢生392名。其餘未能錄取的多數學子或從教,或學醫或從事木雕建築等工藝,足跡遍及滇、黔、川、藏、桂,乃至南亞、東南亞。由於儒學隊伍龐大,數百年來,形成了儒家思想在古城中占有統治地位的客觀狀況。古城內白族居民占絕大多數,白語純正,白族風習保留完整。尊師重教的傳統觀念較為突出:重農輕商、保守封閉的小家庭模式占多數;好客講禮的風尚隨處可見;愛清潔、講文明、重視環境美的氣息濃厚。劍川古城列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2003年11月5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將劍川古城列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劍川古城許多古建築得到了修復,街巷路面得到重修,劍川古城正以自己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古樸嚴謹的民族歷史風貌,豐富獨特的民俗風情,逐漸成為劍川旅遊文化線路上的活動中心。

相關視頻

M《知食•雜誌》: 感受劍川古城裡的古橋和老房子[依蘭原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