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埃爾利希
保羅·埃爾利希(舊譯歐立希,德語: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國細菌學家、免疫學家。較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學、免疫學與化學治療。埃利赫預測了自體免疫的存在,並稱之為「恐怖的自體毒性」(horror autotoxicus)[1]。
目錄
生平
1854年3月14日出生於西里西亞的一個猶太家庭,1883年結婚。
1910年保羅·埃爾利希與他的日本助手秦佐八郎,發現了治療梅毒的砷凡納明(第六○六號化合物,即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可穿入人體的特定部位,殺死引起梅毒的螺旋體,成為在青黴素出現之前治療梅毒的特效藥。
在免疫學上,他創立了「側鏈學說」,為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一些使用方法。
1908年與俄國學者梅契尼科夫[2]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15年8月20日病逝。
主要榮譽
保羅·埃爾利希在組織學、血液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及腫瘤學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組織染色治療與實驗》、《化學治療錐蟲研究》、《螺旋菌實驗化學療法》、《免疫力研究論文集》等。弗勞·黑德維希·埃爾利希於1929年為紀念她的丈夫保羅·埃爾利希設立了埃爾利希基金會最高醫學研究獎——保羅·埃爾利希-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獎金 ,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獎金是為紀念保羅·埃爾利希的好友、著名的化學家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而設立的。1952年這兩項獎合併為現在的保羅·埃爾利希-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獎金。保羅·埃爾利希-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獎金每年頒發一次,用以獎勵在化學療法、細菌學、免疫學、血液學及癌症研究等領域的傑出成就。獎金分主要獎金與附屬獎金兩種。主要獎金於偶數年頒發,包括一枚金質獎章和50,000馬克的獎金;附屬獎金於奇數年頒發,側重於獎勵青年科學家,包括一枚銀質獎章和50,000馬克的獎金。德國公共衛生部也承擔一部分獎金的提供。
視頻
保羅·埃爾利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紙幣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豆瓣,2012-10-11
-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名人堂:梅契尼科夫,搜狐,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