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湯
五果湯(甜湯)是廣東地區(潮州、汕頭、汕尾、揭陽) 傳統小吃之一,人們最愛的傳統宵夜之一。同時也是民間的傳統保健食品。潮俗以桂圓、白果、蓮子、薏米、百合、綠豆、銀耳等為健脾食物,[1]合煮為甜湯,入秋後多吃,稱為五果湯。[2]
目錄
製作方法
原料:
主料:薏米50g、紅豆30g、蓮子10g、芡實10g、桂圓8個。
配料:冰糖10g。
做法:
1、薏米、紅豆、蓮子、芡實提前浸泡3小時以上;
2、浸泡後的薏米、紅豆、蓮子、芡實放入電飯煲,加水沒過食材3厘米;
3、蓋上電飯煲,選擇煮粥功能,通電;
4、煮約半小時,放入剝皮的桂圓和冰糖,繼續煮10分鐘即可。
心得分享:
1、薏米、紅豆、蓮子、芡實都不易熟,需提前浸泡;
2、如果忘記提前泡米,可以採用高壓鍋,或延長煮粥的時間;
3、桂圓易熟,最後10分鐘放入即可;
4、糖的用量根據個人口味調節。
5、天氣乾燥,皮膚爆裂,必須先條理好五藏六腑.此湯能滋潤心.肝.脾.肺,調理腸胃最宜秋冬時節飲用
來歷
春節期間的一種食物習俗。農曆正月初一是歲首,俗稱元日。各家各戶天剛露白就開始放鞭炮,還在門樓的兩扇大門上貼門神。男女老少,不論貧富,穿新衣,穿新鞋,停止一切勞作,一家人親親熱熱團聚,晚輩向長輩敬茶祝福。早餐一般都不吃葷,以炸油粿、卷煎等食品為主食,孩子向父母請安之後,先吃五果湯,然後才去玩耍。五果湯是薏米、芡實、桂圓肉、蓮子和小豆煮成,有的不用蓮子,加柿餅,有的六味俱全,但仍叫五果湯,煮時加入白糖,清潤可口,從初一到十五,若有客人來坐,也招待吃五果湯。
應用
五果湯治療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指長期見食不食,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證。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尤其在城市小孩中顯得更為突出。金師認為,本病屬中醫「惡食」範疇,以導致本病的諸多病因中,由於家長過於溺愛子女,缺乏正確育兒知識,飲食不節,餵養不當,片面追求高營養,盲目雜投蒸炸、粘膩、炒香等甘肥厚味食物,或濫服巧g力、蜂乳、銀耳、桂圓等滋補之品,或任小兒偏食偏嗜、食不定時,饑飽無度,是患兒的主要致病原因。《內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小兒柔弱稚嫩之脾胃何堪任如此重荷,因而導致中州受損,運化受納失職乃成厭食一症。矯治厭食,法當以和為貴,以運為健,宜取輕清之劑醒脾氣之困,撥清靈髒氣以恢復轉運之機。然掣肘者在於患兒本已對飲用品產生厭惡,何堪再納味苦澀口之藥汁。而家長往往愛子心切,冀孩子能進藥愈病,故強餵之。如此惡性循環,厭食服藥、進食之感日著。金師根據本病臨床特點,奉《內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之訓,創製「五果湯」治療小兒厭食症,取得較好臨床效果。其湯均取食物類健脾開胃、消導化滯之品,如蓮子肉、扁豆、炒谷芽、炒麥芽、山楂、陳皮、青皮、神曲、米仁、大棗、秫米、砂仁、胡椒、香櫞、佛手、枳殼、蕎麥、雞內金、飴糖、鍋粑、杏仁、龍眼、石榴皮、瓜蔞、栗子、桂花、使君子、榧子、檳榔等等,根據患兒不同病情,選用其中適當藥物。另外,還按照時令情況,選用適當的新鮮瓜果(如楊梅、荔枝、無花果、葡萄、蘋果、西瓜等)置於五果湯中。經臨床實踐證明,五果湯不僅對厭食症療效較好,且因以上諸藥煎後氣香味甘,藥汁比較清澄,加之服藥取頻飲量少之法,故易為患兒接受。症狀消失後以五果湯諸藥研粉與香糯粉調勻後蒸成糕狀,每日服用30~50g善後, 是金師的慣用法,意在鞏固療效,使患兒的脾胃功能更臻完善。
參考文獻
- ↑ 五果湯怎麼做_五果湯的做法豆果美食
- ↑ #美食與特產#五果湯五果湯(甜湯)是廣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