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乾陵是一座位於中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唐朝墓葬,位於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方向85千米處,為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依山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1]。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目錄

歷史

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2],次年8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

神龍二年(706年)5月,唐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此前一年,唐中宗還赦免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並且將他們重新厚葬,其中就包括了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除此之外,在706年,乾陵還加建了許王李素節澤王李上金義陽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唐朝末年黃巢之亂,黃巢打算盜墓,於是動用了40萬大軍,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

天祐二年(904年)正月丁丑,乾陵下宮被盜焚,兩年後,唐朝政權滅亡。

五代十國期間,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因建築牢固而得以倖免。

明朝嘉靖年間的大地震幾乎把陵園完全毀掉。

1960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乾陵發掘委員會」在陝西成立,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準備繼續發掘。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目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3]。由於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發現新的盜洞,目前許多專家認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

陪葬墓群

除主陵外,乾陵陵區還包括17座葬有皇子、公主和大臣的陪葬墓(實地勘測結果,史書記載僅有十六座]),包括:

皇子:高宗子章懷太子墓、高宗子澤王李上金墓、高宗子許王李素節墓、中宗子懿德太子墓、李賢子邠王李守禮墓;

公主:高宗女義陽公主墓、中宗女新都公主墓、中宗女永泰公主墓、睿宗女安興公主墓;

大臣:王及善墓、薛元超墓、楊再思墓、劉審禮墓、豆盧欽望墓、劉仁軌墓、李謹行墓、高侃墓。

其中,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座按號墓為陵制度修建的墓葬。截至2013年,已發掘五座陪葬墓,分別是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書令薛元超墓,和左衛大將軍李謹行墓。由於時代久遠和史書失載,乾陵周圍的陪葬者及其墓地已經不能對號入座,除已經開掘的外,其餘陪葬墓墓主無法確定。

陵墓裝飾方面,章懷太子墓中共有壁畫50餘組,面積近400平方米,畫面保存完整,其中就包括了馬球圖等作品。永泰公主墓更多的是體現生前身邊的人物,而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畫展現的則是墓室主人生前顯赫的地位和奢華的生活情景。

出土文物方面,章懷太子墓中共出土600多件隨葬品,其中絕大多數為陶器,其中有三彩女立俑1件,男立俑1件,武士俑2件,文臣俑1件,鎮墓獸2件,三彩馬1件,三彩牽馬俑1件,綠釉花盆1件,彩繪塔式罐1件;懿德太子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件,其中哀冊殘片11件,三彩釉陶馬1對,三彩釉陶男騎馬武士俑1件,三彩釉陶男騎馬俑1件,貼金鎧甲男騎俑1件,奏樂男騎俑1件,帷帽男騎俑1件,幞帽男騎俑1件,小冠男騎俑1件,虎頭風帽男騎俑1件,三彩釉陶碗2件、三彩釉陶耳杯2件、三彩釉陶細頸瓶2件、三彩釉陶硯台2件。赫釉碗5件、儲釉缽3件、赫釉豆1件、儲釉盤1件、黃釉盤1件、赫釉熏爐1件、儲釉三足爐2件。陶盤6件、井圈2件、房屋模型2件、三足爐3件、三足座1件、陶瓶1件、陶缸4件,金器8件,銅鎏金馬飾19件,鐵馬鐙5件。永泰公主墓中出土陶俑777件,其中鎮墓俑4件(可恢復原狀的只有1件),鎮墓獸4件(可恢復原狀的只有1件),男騎俑192件,女騎俑76件,男立俑264件,女立俑100件,男騎胡俑18件,男騎樂俑27件,馬俑42件,牛俑3件,豬俑2件,駝俑3件;此外還有三彩男騎馬俑24件,三彩女騎俑3件,三彩女立俑6件,三彩男立胡俑24件,三彩男騎胡俑1件,三彩馬俑10件,木俑33件,金器8件,通馬飾77件,銅花形飾品6件等。

其它建築下宮是唐朝皇帝謁陵時的臨時住所,也是守陵妃嬪宮眷的住所。位於主陵西南方向的下宮是乾陵最大的地面建築群。唐朝末年,下宮即已被盜焚,大部分遺址現為耕地。

發掘與保護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掘的陪葬墓中,在章懷太子墓甬道旁的第三天井處發現一個長0.7米、寬0.6米的盜洞,盜墓者將後室棺槨內隨葬品劫掠一空,墓主人屍體僅剩散亂丟棄的殘骨。經查得知該墓系早年被盜。在懿德太子墓甬道西側發現一處長0.6米,寬0.4米的盜洞,位於東西兩側的第四個天井中的陪葬品被盜掘一空。在永泰公主墓的第六、第五天井之間發現一處早期盜洞,在盜洞中還發現一具疑似盜墓者的人骨架,墓葬中的壁畫由於受到從盜洞中灌下的雨水的侵蝕,損毀比較嚴重。開掘後,這些陪葬墓中未被盜走或破壞的隨葬品以及壁畫都得到了細緻的研究和保護。

曾參加半坡遺址法門寺地宮文物發掘與保護的石興邦陝西專家認為,開發乾陵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從1995年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石興邦連續多年向全國人大提出發掘乾陵的提案。但這一提議受到了全國大多數文物專家的質疑和否定。持否定觀點的專家認為,應該等技術條件成熟之後再發掘。

2008年5月1日,陝西省文物局《唐乾陵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對乾陵保護區內的土地使用、工程作業等行為進行了限制,並明確規定了賞罰措施[4]。 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5月1日,陝西省文物局《唐乾陵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對乾陵保護區內的土地使用、工程作業等行為進行了限制,並明確規定了賞罰措施。

2009年3月18日,中日唐陵石刻保護修復項目相關負責人就考古調查、環境整治規劃、石刻保護完成情況和應用技術方法及其成果進行了匯報,專家組對該項目的考古調查、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並一致同意通過項目驗收。

2011年1月1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調整周原遺址等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決定調整包括乾陵在內的11處2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013年06月14日,國家文物局批覆《關於上報〈乾陵保護總體規劃〉的請示》(陝文物字〔2013〕123號),原則同意所報乾陵保護規劃和意見。

2014年4月25日,國家文物局批覆《關於呈報乾陵陵園朱雀門至陵山環境整治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14〕24號)。

2015年04月09日,國家文物局批覆《關於上報〈乾陵博物館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15〕67號),原則同意所報方案。

2015年3月30日,《乾陵保護總體規劃》在陝西省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批准公布實施。

陵墓格局

主陵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唐初,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地宮

根據西安文保中心有關專家對乾陵地宮的探測,結合已發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關文獻,專家推測乾陵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後三個墓室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宮」即棺槨,「梓宮」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地宮的後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諡冊」和「哀冊」。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後,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

文物遺存

述聖紀碑

述聖紀碑位於司馬道西側,與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丹,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闕8.65米。述聖紀碑記述高宗文治武功,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樹碑,墓內也不放墓志銘,乾陵突破了這一慣例,因此述聖紀碑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5]

述聖紀碑為方形,高7.53米,每邊寬1.86米,重約89.6噸。碑頂為廡殿式建築,檐角刻有4個護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間為五節碑身,由五塊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紋。全碑由頂、身、座七部分構成,碑首象徵太陽,碑座象徵月亮,中間五節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個部分所組成,所以,述聖紀碑又有「七節碑」之稱。七節取「七曜」之意,故立七節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樣普照天下,光照千秋 。述聖紀碑全文鐫刻在碑的正陽面,碑身五節除第一塊和四塊無字外,其餘三塊的正面及東西兩側均刻有字。碑文為駢體,共計46行,5600餘字,皆楷書。由於千年風雨侵蝕,加之人為破壞,現僅存文字1600餘字。據資料記載碑文刻好後,每個字的凹槽處都填有金屑,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故又稱「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築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東西18.85米,現碑亭早已不存。

無字碑

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聳立着聞名於世的無字碑,通身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量98.8噸,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碑額未題碑名,碑額陽面正中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線刻而成騰空飛舞的巨龍,栩栩如生。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或稱獅馬相鬥圖),長2.14米,寬0.66米。其馬屈蹄俯首,雄獅則昂首怒目。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紋飾,線條精細流暢。

無字碑北靠東闕,南依翁仲,西與述聖紀碑相對,巍峨壯觀,雕刻精美,為歷代群碑之冠[6]

宋金以後,開始有遊人題字於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再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不僅在內容上自然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而且在書法上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此,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石雕石刻

梁山南二峰的天然雙闕起,往北依次對稱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對高達8米有餘的八稜柱石華表,這是帝王陵墓的標誌,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長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對人類生殖行為的崇拜。接着是一對昂首挺胸、渾圓壯觀的石刻翼馬,馬身兩翼雕以捲雲紋,似有騰飛之勢。翼馬之北是1對優美的高浮雕鴕鳥,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的象徵。緊接鴕鳥的是5對配有馭手的石仗馬和10對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稱直閣將軍)。

陵園內城的四門之外,還蹲踞着4對8尊高大雄偉的石獅,以朱雀門外的最為雄偉。這對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瞋目闊口,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獅於陵前,增加了陵園的神聖和威嚴氣勢。

乾陵引人注目之處,還有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布着的兩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齊恭敬地排列於陵前,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唐高宗入葬時前往參加葬禮,武則天為炫揚大唐威勢,將他們雕像立於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國別、官職和姓名,今字跡可辨認者有「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這些石人殘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為「蕃像」、「賓王像」,也稱「六十一蕃臣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領紫袖。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為謙恭,仿佛在這裡列隊恭迎皇帝的到來,但這些石像都沒有腦袋。

考古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發現可能是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了災難。通過大量資料證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高達8-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場地震中。而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同樣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據專家們推斷,這場地震才是造成這61座石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石像的材質不是很結實,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損的時候,頭部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研究人員推斷,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毀於那場大地震中,還有一部分是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爭中。

歷史價值

乾陵是唐代「依山為陵」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傑作,是唐高宗武則天的合葬墓。秦漢以後,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聖」合葬墓獨樹一幟。

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發現有雙重城垣的墓葬,內城象徵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於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當時中國古代都城的整體格局。

乾陵也是唯一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編號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板、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旅遊開發

乾陵大唐牡丹園是以武則天與牡丹的歷史淵源為背景,以「牡丹歸來」文化內涵為主線,在乾陵大景區規劃範圍內建設集牡丹觀賞、油用、產品深加工、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牡丹產業示範園,項目總投資1.5億元,累計完成種植面積7300畝,其中核心區域1000畝,園區內匯集了紫斑、丹鳳、歐洲牡丹、日本牡丹、美國牡丹等來自世界各地的牡丹名品30餘種,品種數量和栽植規模均為全省第一。

2017年4月8日,「大唐絲路牡丹文化節」在乾陵腳下牡丹園舉行了開園儀式。

歷史巧合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乾陵——唐高宗李治乾陵和遼景宗耶律賢乾陵,一個在陝西乾縣,一個在遼寧北寧,兩陵相隔三百年。有趣的是兩陵有許多相似之處——皇帝即位後都曾因長期患病不能上朝,都由皇后代理攝政,皇帝都先去世,皇后都曾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都做了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都是社會有所發展,都成為女政治家,也都有過艷史,死後都葬於乾陵,這在歷代帝陵中都是少見的巧合。

旅遊信息

地址:

陝西省咸陽市乾縣

門票:

實行一票制,景點的捆綁,學生票半價

旺季(3月-11月)100元/張

淡季(12月-次年2月)90元/張

開放時間:

旺季3月-11月份:開放時間8:00-18:00,節假日照常上班。

淡季12月-次年2月份:開放時間8:30-17:30,節假日照常上班。

交通:

1、可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游3路公交車直達乾陵。游3路每日一趟,8:00從西安火車站東廣場出發,15:00由乾陵返回。車程約2小時。票價:單程18元。黃金周會加車。淡季1月-3月停運。

2、從西安市城西客運站或咸陽市汽車站乘坐發往乾縣的長途車,抵達乾陵縣城後轉乘公交車(1路、2路)前往景區。

3、自駕車由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行40公里即到。

4、景區內除有仿古馬車可到各景點外,還可以騎馬遊覽。

視頻

乾陵相關視頻

考古發現古墓紀錄片:乾陵武則天墓


探秘時刻 武則天——乾陵之謎
解密 唐乾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