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

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西南部40千米處,地跨所字鎮、大布蘇鎮2個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23o36′~123o42′,北緯44o45′~44o50′,總面積110平方千米。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是以潛蝕地質地貌景觀——泥林為主的地質公園[1]。地質遺蹟的形成和發育是地形地貌、新構造運動、地質岩性、地表水、地下水和風力作用等多種形成條件綜合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2012年8月19日,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立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西南部40千米處,地跨所字鎮、大布蘇鎮2個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23o36′~123o42′,北緯44o45′~44o50′,總面積110平方千米。

地貌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松嫩平原南部之鹽漬化發育的沖積湖積平原之中,南部臨近松遼分水嶺,東部是伏龍泉——王府高台地,西北與霍林河古河道平原相鄰。由於新構造運動影響,地勢向西北掀斜,致使乾安一帶無過境河流,卻留下了一系列的湖泊泡沼窪地。

地質公園中部為大布蘇湖,湖盆所坐落的台地,東部海拔150~160米,西部海拔140~150米,東部較高較陡,相對高度25米左右,西部陡坎較為低緩,相對高度15米左右。湖盆的東部發育有一級和二級階地,湖面與一級階地之間發育有寬約1~2千米的洪積-湖積平原,二級階地的前緣就是狼牙壩泥林的所在地,在二級階地的後緣有一海拔為160~176米的壟崗。在大布蘇湖中部,還有一些低平的島嶼[2]和半島出露水面。

泥林景觀主要呈現在大布蘇湖東岸。泥林表現為柱狀、塔狀、台狀、峰叢狀、溝壑峽谷狀,土柱高達5~10米,當地人地稱其為「狼牙壩」。

氣候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多年平均氣溫為4.7℃,1月份平均氣溫-14.8℃,7月份平均氣溫24.9℃,多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並且6、7、8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00小時,年無霜期145天。由於夏季天氣炎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季風盛行(多為西南風),又屬於閉流區,因而造成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大布蘇湖鹽鹼大量聚積。

水文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內的湖泊主要為大布蘇湖。

大布蘇湖匯水面積近230平方千米,雨季水域面積37.5平方千米,大布蘇湖西與南部有季節性沖溝10條之多,侵蝕發育中等,寬一般在200~400米,長一般在50~1000米。東部有沖溝4條,接受地下潛水補給,為常年有水的入湖河。在二級階地前緣(狼牙壩泥林),水土流失嚴重,數十條沖溝常年有水,溝源、溝壁陡立,沖溝無固定方向。大布蘇湖為閉流湖泊,經強烈蒸發,湖水不斷鹽鹼化,礦化度極高,pH值高達12左右,水化學類型為碳酸鈉亞型。

大布蘇湖附近地區是地下水的匯集中心,是一個多層含水層迭置的承壓水盆地,蘊藏着豐富的地下水。

土壤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地區的成土母質主要是垂直節理髮育的層狀黃土狀亞砂土及粉細砂,黃土狀亞砂土的化學成份富含碳酸鈣。大布蘇保護區及周邊地區的主要土壤類型包括鹽鹼土、草甸土、沼澤土、風沙土、黑鈣土和栗鈣土等。土壤的耕層淺,含有機質低,沙性大,土壤呈鹼性,石灰反應強烈。

植被

吉林乾安泥林地質公園植被特點為草甸草原,目前的植被類型主要包括虎尾草群落、白刺群落、蘆葦群落、黃穎莎草-苔草群落、角鹼蓬群落、芨芨草-角鹼蓬群落和農作物等。

主要景區

景區

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有泥林溝谷景區、地下幽宮景區和北泉溝化石群景區三大景區。

泥林溝谷景區

泥林溝谷景區內的泥林具有直立性,且質地脆弱,易受侵蝕,主要是因為地下水的侵蝕,使土層遭到破壞,被流水切割出道道傷痕,塬周溝谷不斷向塬體內部延伸,呈典型的樹枝狀。展現出千奇百怪的溝谷地貌景觀。在泥林溝谷景區中有:銅錢山、古窯址景觀,小黑山景觀和仙人橋景觀。

地下幽宮景區

地下幽宮是指在景區中以人工修鋪的棧道,由高向下步入地下景觀,使遊人在景區中身臨其境去觸摸泥壁,呼吸那近萬年的泥土氣息,同時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人們帶來的神秘莫測的奇觀,大有幽谷深淵之感。在地下幽宮景區中有益壽泉景觀,落水洞景觀和相思豆景觀。

北泉溝化石群景區

在2000年6月,北泉溝曾出土19種晚更新世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使該地層有可能成為晚更新世標準地層剖面。特別是出土的各類古脊椎動物化石中,除有大量的披毛犀、猛獁象、原始牛等食草動物外,還有虎、鬣狗等食肉動物。這對於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與兩萬年前的氣候變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景觀

銅錢山、古窯址景觀

在泥林南部的一個小泥包上,有些村民曾發現和拾到過大量的銅錢。當地村民稱銅錢山。經專家考證大部分為乾隆、道光年間的隨葬品。在銅錢山附近還有古窯址遺址,有古人燒制的泥碗、罐、壇、缸等生活用器。大布蘇湖底下還有可燒制泥陶的粘泥。

小黑山景觀

小黑山是泥林溝谷景區中一處呈灰褐色的山體狀景觀,似一座墳墓坐立在泥林之中。

仙人橋景觀

仙人橋是泥林溝谷景區中一座天然的「橋」,是由泥林受雨蝕、風蝕中不斷潛蝕塌陷所形成。

益壽泉景觀

在地下幽宮景區中,自流泉隨處可見。民間傳:自流泉,天下獨,冬禦寒,夏消暑,喝一口,明心目,經常飲,百病除。泉水經過有關部門取水檢測,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故稱益壽泉。

落水洞景觀

地下水在土體中移動潛蝕,使土體中出現較大的空間,以致塌陷形成落水洞。泥林中落水洞很常見,但地下幽宮景區中的落水洞最為壯觀。

相思豆景觀

在幽宮景區中泥壁上掛滿了天然野生枸杞和草原白刺,當果實成熟時紅豆掛滿枝頭,形成相思豆景觀。

視頻

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乾安泥林
奇怪!黃土中為何埋藏許多白骨,乾安泥林地貌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參考文獻

  1. 國家地質公園名錄,博雅文化旅遊網
  2. 島嶼的類型 ,搜狐,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