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集集大地震
921大地震 |
---|
|
921大地震,又稱為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约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8公里,芮氏規模為7.3(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為7.6-7.7)。這場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為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大茅埔-雙冬斷層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1]。
目录
介紹
這場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員傷亡慘重之外,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以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遭到震毀,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臺灣中部的災情最為嚴重。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且多數的客運公司都暫時停駛。
為哀悼地震逝世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華民國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到最低。在4G 通訊普及之後的每年9月21日的上午9點21分都會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並以國家級警報到所有手機作為演習訊息。
地震概況
地質背景
臺灣位於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屬於為太平洋火環的一部分,地震頻繁。菲律賓海板塊自新生代以來一直朝西北移動[2],和臺灣的生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每年8.2公分的移動速度[3],也在東部的花東縱谷、中央山脈、西部麓山帶以及平原區形成一系列的斷層。這些斷層具有很高的活動性,在臺灣歷史上,造成許多災害性地震。
地震資訊
這場地震震央位於在南投縣集集鎮(北緯23.8度、東經120.78度),即日月潭西偏南9.2公里,芮氏規模為7.3,釋出的能量約為1998年嘉義瑞里地震的40倍,相當於44.7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另有學者認為相當於50顆[4],而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表示相當於46顆[5]),地震深度為8公里。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機制解為一低角度逆衝斷層、伴隨些許走向滑移份量,釋放出地震矩能量為1.77±0.4×<math>10^{20}</math>N-m。滑移方向則為北偏西60度,隨著時間而改變,顯示斷層的破裂並不均勻。[6]斷層走向為北偏東為18度,傾角為19度。這場地震屬於為內陸淺層地震,斷層地表破裂面全長大約106公里,造成地表斷層最大垂直錯動量達到為11公尺、最大水平錯動量為10公尺以上,平均錯動量大約為4公尺,破壞力相當強大。
各地最大震度
參考文獻
- ↑ 王乾盈. 車籠埔斷層如何動.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201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Chinese (Taiwan)).
- ↑ Hall, R.; Ali, J.R., Anderson, C.D., Baker, S.J. Origin and motion history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ectonophysics. 1995, (251): 1229–12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 ↑ Yu, S.B.; Chen, H.Y., Kuo, L.C. Velocity field of GPS stations in the Taiwan area. Tectonophysics. 1997, (274): 41–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 ↑ 蔡衡、楊建夫. 台灣的斷層與地震.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31-9.
- ↑ 蔡明勳; 張允曦]. 能量沒放完! 氣象局:年底前恐有規模6以上地震. TVBS. 2015-11-02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1) (Chinese (Taiwan)).
- ↑ 高弘. 集集地震序列之震源參數分析. 自然科學簡訊.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