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禾区
乌尔禾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东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接壤,西与托里县交接,西南与白碱滩区毗邻。乌尔禾区总面积2229.13平方公里,辖2乡镇(街道),区政府驻柳树街街道。
乌尔禾区境内有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风城油田作业区、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等企业。2013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亿元。
目录
历史沿革
“乌尔禾”是蒙古语“套子”之意。乌尔禾区从前草木丛生,有许多野生动物,当地蒙族牧民用下套子的办法来猎取野生动物,所以把这一带叫做“乌尔禾”。
西汉以前,乌尔禾区极少有人定居,是塞种人、月氏、乌孙、突厥、回鹘等古老民族的游牧地。西汉前乌尔禾属姑师国;
两汉、三国和两晋期间,属于乌孙国管辖;
南北朝时期,属于高车国管辖;
隋唐时期,属于西突厥铁勒部;武周时归北庭大都护府管辖;
五代时属于高昌回鹘王国;
宋代为西辽回鹘地;
元代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管辖,13世纪时为成吉思汗三儿子窝阔台的封地;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祖国后,舍楞属下的358户进入乌尔禾白杨河流域,后乌尔禾改为受封的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的封地,以后才有人定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后属绥来县(今玛纳斯县)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后,划归沙湾县管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和什托洛盖治局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划归克拉玛依市;
1958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七团农垦大军进驻乌尔禾;
1959年1月,克拉玛依市人民委员会在乌尔禾设立街道办事处;
1979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乌尔禾成立探井公司,开始基地建设;
1982年2月,克拉玛依设立乌尔禾区。至此,乌尔禾地区形成了区、乡两级政权建置;
199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恢复克拉玛依为设区的地级市,1990年12月26日至28日,乌尔禾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恢复乌尔禾区,1991年8月11日正式办公。
行政区划
2014年10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乌尔禾区乌尔禾乡建制,设立乌尔禾镇,其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及隶属关系不变。
乌尔禾区下辖柳树街街道和乌尔禾镇。柳树街街道下辖柳园社区、百口泉社区,乌尔禾镇下辖查干草、哈克两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尔禾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通往阿勒泰、喀纳斯湖风景的交通要道,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90公里。
地形地貌
乌尔禾区境内大部为沙漠,地势基本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荒漠发育。其地貌以风成地貌和暂时性流水地貌为主,如沙丘、戈壁,干冲沟和洪积扇等。
气候
乌尔禾区属典型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637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年均10℃以上积温3600℃以上,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冬季积雪少,无霜期16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4℃。乌尔禾区干旱少雨,蒸发大于降水100倍。乌尔禾区境内累年平均降水量96.4mm,年均蒸发量3016.4mm,是同期降水量的31.3倍。从1989—1994年累积年平均霜日121天,平均初日为11月17日,平均终日为3月12日,累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水文
百口泉是由蒙古语“傲东布拉克”(星星泉)意译而来,后演变为百口泉,隶属于乌尔禾地区管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西南30千米处,黄羊泉附近。百口泉是克拉玛依市的主要水源地,地下水较丰富。
自然资源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9%。扣除中央石油企业贡献份额,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8%。实现财政收入3.0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6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3.3%。财政支出2.9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0.1%。地方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7.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7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
第一产业
2013年,乌尔禾区第一产业增加值0.2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4.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135元,同比2012年增长19%。风城作业区向乌尔禾区、137团采购大量蔬菜、肉类,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758万元,带动了地方农牧业发展。
第二产业
2013年,乌尔禾区第二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8%。风城油田作业区突破200万吨大关,两大驻乌尔禾区石油企业累计生产原油276.7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25%,累计生产天然气1.16亿立方米,增长17.9%。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税收1880.76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7%。
第三产业
2013年,乌尔禾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6%。截止2013年底,金丝玉加工及经营户145家,产业已初现规模。启动星级宾馆、文化中心前期工作,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户农家乐获评自治区优秀农家乐,乌尔禾乡获得全疆“乡村游示范乡(镇)”荣誉。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45亿元,增长37%。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年共新增企业31户、个体户181户。
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
2013年,乌尔禾区顺利通过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乌尔禾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荣誉。面向农牧民开展科技培训2245人次,提升了农牧民科技技能。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全年投入科技研发资金92.4万元,新开题项目3项,成功申报市级科技项目1项。初步建成辖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5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社会保障
2013年,乌尔禾区出台《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改善自主就业政策环境。鼓励农牧民向油田服务业和旅游业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多元化。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6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70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成功率达到100%,应届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4%,“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劳动纠纷联合调处机制,追讨农民工工资1396.6万元,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落实社会救助措施,累积发放低保金、五保供养经费、医疗救助金、残疾人救助金等助困助残资金及慰问物品共计123.5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
教育事业
2013年,乌尔禾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乌尔禾区十六中学获得“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荣誉。出台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管理办法,加大师资培训和引进力度,教师队伍素质逐步提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认真执行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办法,落实两免一补及学生饮用奶资金,投入110余万元购置标准校车,实现了城乡儿童教育均等化。全年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6%以上。
文化事业
截至2013年,乌尔禾区实施“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乌尔禾乡文化站免费开放。举办群众性文艺演出、慰问演出活动71场(次),参与活动人员近4000人次,观众5万多人次,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开展油地兵体育比赛、春节体育大拜年、迎新春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深入人心。
医疗卫生
2013年,乌尔禾区为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新开设全血细胞计数、大生化、乙肝五项等化验项目,开展了推拿、针灸等康复理疗服务。启动中美创建无烟工作场所伙伴项目,开展碘缺乏病碘盐监测,合格率达97.3%。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区机关和油田职工接种流感疫苗,脊灰疫苗接种率达100%。开展了餐饮具抽样检测,检测合格率达94%。食品、药品卫生监管覆盖率达到100%,2013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风俗民情
餐饮习俗
新疆人的主食是面条、馕和牛羊肉,他们的菜以酸辣口味为主,洋葱、番茄、辣椒、土豆用大蒜头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调味料,所以新疆菜总是香喷喷、又酸又辣,特别开胃。总地来说,新疆各民族的人们都偏爱吃面食、奶制品、牛羊肉及各种瓜果。
维吾尔族的人常吃馕、抓饭、面条、烤羊肉、青炖羊肉,蔬菜类喜欢吃胡萝卜和洋葱,饮料主要是奶茶和砖茶。
民族风俗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
旅游
乌尔禾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通往阿勒泰、喀纳斯湖风景的交通要道,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90公里。乌尔禾区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和林草资源,还有世界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艾里克湖、天然沥青矿、油砂山、彩石滩、景原始胡杨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境内水资源丰富,有艾里克湖、白杨河水库、黄羊泉水库和风城高库。
世界魔鬼城
世界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景区里高低错落的山丘,形态各异的风蚀岩群,其形状或如殿、台、阁、堡,或如人、禽、兽、畜,蔚然壮观,神秘莫测,是世界一大奇观,先后被评选为“中国八大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中国最美的雅丹”、“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在这里拍摄的《苏武牧羊》、《淘金王》、《天地英雄》、《冰山下的来客》、《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西圣地》等著名影视作品,更是令世界魔鬼城名扬四海。[1]
艾里克
“艾里克”蒙古语意为“酸奶子”。在很早以前此处就有牧民放牧,制作酸奶子和奶干,故命名为艾里克湖。艾里克湖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魔鬼城风景区东南16公里处,水面面积60平方千米,蓄水量3亿立方米,是由白杨河水流汇集形成的天然湖泊,白杨河流域及艾里克湖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水质良好。[2]
湖内盛产鲫鱼、鲤鱼、草鱼、鲢鱼,2005年被认证为有机鱼生产基地,湖边共有5个捕捞点。艾里克湖三面是美丽的芦苇荡和野生植被,一面是彩石滩,环境优美。
白杨河大峡谷
白杨河大峡谷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和峡谷风光景区,距离克拉玛依市区100公里。峡谷蜿蜒30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不等,峡谷宽300米左右,陡峭的谷壁巍然挺立、鬼斧神工。白杨河自谷底缓缓流淌,养育着茂密的野生白杨林郁郁葱葱,使神秘大峡谷更加生机盎然。[3]
胡杨林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克拉玛依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百口泉、乌尔禾、和距市区30多公里的小拐地区。当地老百姓形容它们是“三千岁”:“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 胡杨林高大茂密,林内有野兔、黄羊、松鼠等多种动物。
恐龙文化苑
恐龙文化苑是一处以恐龙为主题的人文旅游景观,占地56000平方米,被誉为新疆的“侏罗纪公园”,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217国道西侧,属于免费公益型文化广场景区。苑内有剑龙、翼龙、蛇颈龙等各种恐龙雕塑,最高的恐龙雕塑高达10余米,最小的也有1米多高。站在广场高处俯瞰苑内水系,形如一具庞大的恐龙身躯,同广场中的八个恐龙文化柱、一具铸铁的恐龙恐龙化石骨架一起,浓缩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灭绝的历程。从广场左侧进入依次是“恐龙诞生”、“慈母呵护”、“危险袭来”、“艰辛历程”、恐龙称霸”、“和谐家园”六座雕塑作品,再现了当年恐龙的生活场景。[4]
民俗展览馆
民俗展览馆建于2006年,位于乌尔禾乡综合服务中心院内,占地176.7平方米,投资近70万元,是仿照古代蒙古王宫建筑模式建造的。每当蒙古族“祖腊节”、“麦德尔节”等传统节日时,蒙古族群众会聚集在展览馆举行传统的祭拜仪式,祈福平安。民俗展览馆的建成,集中展现了蒙古族传统民俗风情。
乌尔禾区民俗竞技场
乌尔禾区民俗竞技场,以弘扬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游客在竞技场内可体验充满草原风情的民歌、沙吾尔舞、安达舞等舞蹈,欣赏蒙古族特色的摔跤表演,体验敖包相会的浪漫。
在竞技场内有民族服装展示、民俗婚庆等表演及篝火晚会,游客可以在竞技场内品尝到新疆特色精品美食,欣赏赛马、斗鸡、斗狗等民俗体育竞技活动,活动精彩新颖,晚上可寄宿毡房尽情体验草原风情。
乌尔禾乡农家乐
乌尔禾乡建成了聚维吾尔族、蒙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风味农家乐39户,具有鲜明的农家风格,通过开发农事体验、采摘、品尝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感受乡村天然绿色田园风光、体味篝火晚会等节庆特色休闲娱乐活动,深受游客青睐,赢得游客好评。多家农家乐达到了集休闲、度假、娱乐、特色餐饮、特色种植养殖、采摘为一体,农家乐还划分出种植区、养殖区、餐饮休闲区、配套设施区等功能区,截至2013年,乌尔禾乡评定为自治区星级农家乐1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2家。
视频
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