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ACO),简称为中美合作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美国海军部情报署)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成立于1943年1月。其目的是中美之间加强军事情报的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第一条为:
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所),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迅速歼灭日寇。
二战同盟国胜利后,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解散。所内军统局人员向军统局报到继续工作,其他人员则资遣[1] 。下辖情报站均停止活动,所属医院则移交其他医院接收。1946年7月所有手续办理完毕。
目录
中美合作所的历史作用
按照成立时的约定,中美合作所的主要任务是:
- 扩大搜集与交换情报,分呈两国最高统帅部参考;
- 严密布置东南沿海的敌后情报网,准备策应美军登陆;
- 布置中国全国气象网,制定气象预报,提供美国海、空军参考;
- 侦译敌方电讯、研究敌人动态;
- 加强情报通讯、争取情报的时效,使能制敌机先;
- 扩大警特训练,以达成防奸防谍,维护治安的任务;
- 开展心理作战;
- 加强秘密破坏工作,摧毁敌人的军事设施及军用物资。
按照上述任务要求,中美合作不停加强侦搜、制策,为取得对日作战胜利做出极大卓越贡献。如军统局军事情报处少将处长鲍志鸿声称中美合作所经过电讯侦测与密码破译,为美国准确提供了情报,使得美国空军得以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中美合作所还建立了165座气象台、通讯电台、观测哨等,为作战提供气象信息,这些情报对美军日后在太平洋上进攻日占岛屿和轰炸日本本土都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中美合作所还对日进行了心理战,如在中国沦陷区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日本广播并进行反宣传,展开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或者加强抗战宣传,增强沦陷区中国人的信心。对经济战方面的工作如印制汪精卫政权储蓄券的假钞偷运到沦陷区,扰乱当地金融,并大量收购日货与沦陷区物资运回大后方等。中美合作所存续期间,美国特工部门主持在各地举办了22个特工训练班,美军为军统提供了9000余吨特工器材、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装备了10万余名军统人员,加强了中方对日作战的能力。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公开赞扬中美合作所的军事及气象信息“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美国海军宣称从1944年6月至1945年6月,这些游击队毙敌23,540人,伤9,166人,俘获291人,破坏桥梁209座,火车84辆,船舶141艘,仓库97个。1945年3月22日,著名战地记者Don Bell|Don Bell (radio broadcaster)搭乘PB4Y-2轰炸机|Consolidated PB4Y-2 Privateer在厦门市附近被击落,他与七名幸存机员在中美合作所的游击队协助下获救。他回忆说:“两小时前我们被击落,当时离最近的日军军营不到一里,我们遭到炮击,被汽艇追逐,被日军飞机搜索,而现在有人告诉我离最近的美国海军据点只有80里,你可以想像我们有多兴奋。24小时内我们就与美国海军接上头了。”
中美合作所与白公馆、渣滓洞的关系
美国历史学会会长魏斐德在其学术著作《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中论述三者关系:“从重庆歌乐山到沙磁区,毗连起伏的丘陵,广阔的山谷地带,长达13华里,纵横20余里,包括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时场、松林坡、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地,都属于“中美合作所”的特区。这个秘密隐藏的营地周围有电网环绕,武装巡逻守卫,对擅入者格杀毋论。从步云桥到歌乐山的村落,全被封锁,不让老百姓通行。五灵观等地的居民,均被强行赶出。在特区范围内,除了持有特别通行证的美蒋特务外,一律不许进出。误入者便被抓起来杀掉。”
在整个战争中,戴笠的人在美国物资和资金的援助下,把梯田改造成了一片具有800幢房屋的基地。整个基地包括兵营、操练场、兵工厂、靶场、教室、警犬房、鸽棚、无线电通讯室、一个监狱和审讯设施。……北面也就是最小的山谷中设有一个“严酷的监狱,关于它有很多不幸的故事”。自然,这就是在《红岩》描述的集中营和酷刑室“白公馆”。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度出现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这种误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主要指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与磁器口之间,占地约5250亩的一片地区。事实上,中美合作所只和白公馆、渣滓洞有部分空间上的重叠,时间上仅有很短时间的重叠,而且就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叠来讲,目前也没有证据说明关押、刑讯政治犯和中共党员与中美合作所有关系。
成立背景及过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使美国最终参战。美国与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击日本必须主要依靠海军及空军,掌握足够的气象、地理及军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国认为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可以为美国提供这些信息。为了战胜日本,美国必须要同中国的军情机构合作,在中国成立一个军事情报机构,为中美共同打击日本提供相应情报。1942年5月,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奉命来到中国,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和骚扰日本”。在中国驻美武官萧信如的帮助下,梅乐斯与军统戴笠取得了联系,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1943年初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合作所协定》的条约。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罗斯福和蒋介石的批准,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一说为1943年7月1日,结束于1946年1月,一说为1946年5月。中美合作所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成立时,美国海军部长法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杜诺万|William J. Donovan少将、萧信如上校和梅乐斯、戴笠先后签名。军统领导人戴笠、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分任主任。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报组、气象组、心理组、军事组和秘密行动组等部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