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正橋

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中正橋(舊名川端橋)為連接台灣臺北市新北市的重要橋梁,因日治時期與台北市川端町(今水源快速道路附近)連接而得名,戰後擴寬並改名為中正橋。此橋跨越新店溪,連接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為市道111號之一部分,完工於1937年,並於1971年10月改建,為聯絡永和地區與台北市之間的重要聯絡通道。

目录

特色

主橋長400公尺,寬24.5公尺,高11.8公尺,設有雙向各3線車道與人行道。永和區側原有一牌坊,為收費站舊址(1973年7月開始收費[1]),後因收費員貪污案爆發而停止收費。

由於興建已久,中正橋橋體結構逐漸老化,且當初設計防洪標準較低;2019年開始進行拆除改建工程(保留原始橋墩,台北市歷史建築),一旁另新建中正橋,原始橋改為人行與自行車道。

沿革

傳說
  • 相傳為溪州(永和舊稱)耆老楊仲佐(楊嘯霞,台灣畫家楊三郎之父)善種,1923年裕仁皇太子(即後來昭和天皇)因喜愛菊花而至永和賞菊,然當時台北到永和僅能靠渡船往來,楊仲佐便藉機說服太子建橋,太子有感於渡船之不便與危險,下令日本政府日後興建川端橋[7]。但該說法並無任何當時之紀錄支持,故有歷史學者認為純屬軼話[8]
  • 原橋為木造橋,遇新店溪漲潮易沖毀,沖毀的木材連帶影響下游昭和吊橋(今光復橋)與台北橋(台北大橋),由中和庄助役游火金提議改建水泥橋。木造橋說有待文獻考據。

興工歷程

  • 臺北州土木課設計橋梁;1935年3月現場說明與辦理競標[9]
  • 1935年6月1日興工[10][11]
  • 1937年2月川端橋竣工,耗資25萬2千餘日圓,橋長300.56公尺,寬5.2公尺,設2線車道。3月25日上午於橋畔舉辦竣工典禮[10][11][12],由中和庄協議會員范阿清及其子孫三代夫婦相隨首渡。同日下午在漳和公學校舉行祝賀會[13]

民國時期

  • 1945年11月,中和鄉蕭昌銅將之更名為「中正橋」[14]
  • 1954年,因應交通量大增與防空疏散需求,加寬橋面7公尺作人行道使用[15]
  • 1961年,臺灣省公路局辦理第二次拓寬,橋面拓增至15.4公尺[15],8月1日大致竣工先開放行人與部分車輛通行[16],8月16日起雙向通車[17],並於9月7日至9日於橋下舉辦龍舟競賽,慶祝拓寬[18]
  • 1962年,政府修建永和堤防,為符合河寬之規定,橋長向南延伸100公尺[15],11月22日動工(開工前已先架設便橋)[19],由榮工處興建。
  • 1963年,5月31日竣工、6月15日舉行通車典禮[20]
  • 1968年4月15日起,以90個工作天整修伸縮縫[21]
  • 1972年第三次拓寬完成通車,橋寬24.5公尺[22][23],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為新橋落款。
  • 2010年5月,為配合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永和段工程,環河西路一段路面拓寬與堤防外移,永和側橋面將需加高2公尺,於5月21日開始階段性施工,進行封路改行便橋、拆除與重建橋面工程,已經完工。台北市端則尚未動工。
  • 2015年3月,因為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都不合標準,所以台北市政府考慮拆除;[24]然而橋面下方仍然保存了日治時期川端橋的結構,因此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建議保留。[25][26]8月,政府決定保留原有的中正橋提供行人自行車使用,並且再蓋一座新橋提供車輛使用[27][28]。9月1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中正橋1937年興建之P1至P13號橋墩及該橋墩上之鋼鈑梁為歷史建築保存主體[29]
  • 2019年5月6日,新中正橋開工,分四階段交維,預定2022年4月,雙北往返皆行駛新橋,2023年4月完成全部工程[30]
  • 2020年1月23日,重慶南路高架橋(中正橋引道)拆除工程於小年夜開始封閉周邊道路、刨除橋面鋪面以及卸除路燈及號誌等設施。1月27日拆除完成並於中午開放通車[31]
 
中正橋引道-
重慶南路高架橋功成卸甲歷史見證記者會。
圖片來自ettoday新聞雲


結構設計

  • 1937年中正橋初建時只有13座鋼筋混凝土拱形鏤空橋墩[10],是時橋墩頂部尚無帽梁;上部結構為上承式鋼鈑梁橋,計14橋孔,鈑梁由日本三菱重工業神戶造船所於1935年製造(現於臺北市端第一橋孔鋼梁側面尚存製造銘版一片),橋長僅300.56公尺、寬5.2公尺[12]。本橋設計與鋼梁結構為日治時期後期台灣公路橋梁的樣式之一,現存與中正橋類似之橋梁,尚有雲林縣斗六市西平路跨越虎尾溪的「榮橋」(1935年竣工)[32]
  • 戰後1954年、1961年中正橋拓寬至15.4公尺[15],於原鋼鈑梁兩側各加一支I型PC梁[33];另推測於這個時期,原日治時期鋼筋混凝土橋墩頂部,已增建帽梁。
  • 1963年5月中正橋向南端延伸100公尺,橋墩數增加至16墩,部分增建的橋墩造型模仿日治時期舊墩型式。
  • 1972年中正橋再拓寬至橋寬24.5公尺[22],實際上是在原橋挨著上游側再加建一座新橋,採四支I型上承PC梁,以及樁基礎懸臂式橋墩設計[33]
  • 2010年5月起,中正橋因應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永和段工程需要,永和端之橋面需加高,已於工程期間抽換一孔日治時期舊鋼梁。
  • 2019年5月6日正式開工的新中正橋,以曲線線形建於舊橋下游側,採透空拱肋大跨徑拱橋,主跨189.5m,拱肋端點距離215m,以雙拱合併成單拱方式設計[34][35]

相鄰道路

新店溪主要橋樑
南行道路 新店溪 北行道路
縣道永和路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
永和區
中正橋

新北市    台北市
重慶南路
水源快速道路
中正區

其它事件

  • 川端橋和螢橋:根據部分書籍,「川端橋因夜間川端町附近常見螢火蟲出沒,而有『螢橋』別稱」,實為以訛傳訛。根據《台北市土木要覽》之記載,川端橋是鋼筋混擬土橋,位在川端町與溪洲(今永和)間,長300.36米;而賞螢火蟲螢橋則是木橋,位在川端町13番地(廈門街與廈門街25巷口),僅長19.4米,兩者位置、長度等均不同,故川端橋並非螢橋。
  • 川端地藏尊:因為新店溪發生多起溺水事件,1939年,由開設「紀州庵」的平松德松等人發起,在台北川端橋畔設立一座「延命地藏大菩薩」石佛,以弔祭水難亡靈及息災,該年3月,以台北西本願寺為主體,聚集圓通寺了覺寺、弘法寺、法華寺僧侶,舉行盛大的除幕及入佛式。[36]

鄰近設施

影片

認識雙北中正橋改建工程 預計2023年4月完工


參考文獻

  1. 〈福和中正兩橋 今起徵過橋費〉,《聯合報》,1973年7月16日,第6版。
  2. 〈板橋街臺北間 運動架橋成具體化 連名向州知事提出陳情書〉,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10959號,1930年10月18日,第4版。
  3. 〈網尾寮溪設計造橋 工費七萬五千圓 申請書已由郡轉呈州廳〉,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11675號,1932年4月10日,夕刊4版。
  4. 新店溪架橋と護岸を陳情 中和庄民が〉,《臺灣日日新報》第11678號,1932年10月12日,第3版。
  5. 〈昭和橋工事旣竣 明年欲造川端弔橋 中和庄設計圖已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12007號,1933年9月8日,第8版。
  6. 〈架古亭橋 中和庄民大喜 訪知事述謝辭〉,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12111號,1933年12月22日,夕刊4版。
  7. 賴進貴、徐美玲、廖偉國、陳玉文、張月昭. 《台北河川橋樑之旅》. 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2003年10月: 158~161頁. ISBN 957-01-5232-X. 
  8.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名列臺北市十大危橋之首的中正橋,為何能從待拆之身蛻變為歷史建築?. 自由評論網. 自由時報. 2018-06-07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9. 〈臺北市中和庄間 將架設古亭橋 訂來二十二三日頃入札〉,《臺灣日日新報》第12554號,1935年3月14日,漢文8版。
  10. 10.0 10.1 10.2 臺灣日日新報》. 〈川端橋の竣工式 來る二十五日に擧行〉. 1937年3月18日: 第13283號,夕刊2版. 
  11. 11.0 11.1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總纂)曾迺碩,《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 臺北市. 1988年12月: 頁35. 
  12. 12.0 12.1 《臺北市土木要覽》. 臺北市: 臺北市土木課編、臺北市役所發行. 1943-03-31. 
  13. 〈川端橋開通式 中和庄籌祝賀行事 竝設產物敎育陳列室等〉,《臺灣日日新報》第13289號,1937年3月24日,漢文夕刊4版。
  14. 〈北部〉小檔案-三橋興建歷史. 自由時報. 2008-07-14 [2015-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5. 15.0 15.1 15.2 15.3 永和鎮志編纂委員會. (主修)林溪水,《永和鎮志》. 1965年6月. 
  16. 〈中正橋拓寬大致已告竣 今晨起開放單線行車 行人暫走慢車道〉,《聯合報》,1961年8月1日,第2版。
  17. 〈中正橋拓寬即竣工 明起雙線行車 引道欄杆橋燈等趕建中 下月初將由周主席主持通車禮〉,《聯合報》,1961年8月15日,第2版。
  18. 〈祝中正橋拓寬 明起龍舟競賽〉,《聯合報》,1961年9月6日,第3版。
  19. 〈中正橋接長 昨天動工〉,《聯合報》,1962年11月23日,第2版。
  20. 〈中正橋接長竣工 十五日行通車禮〉,《聯合報》,1963年6月1日,第2版。
  21. 〈中興橋中正橋伸縮縫 明動工搶修 車輛減速慢行〉,《聯合報》,1968年4月14日,第4版。
  22. 22.0 22.1 永和鎮公所. (主修)孫火木,《重修永和鎮志》. 1973年6月. 
  23. 〈中正橋拓寬工程 已由榮工處承包 議價完成近期內動工 總工程費一千一百萬〉,《聯合報》,1971年11月24日,第6版。
  24. 北市最有歷史中正橋 市府有意拆除. 中央社. 2015-03-04 [2015-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6). 
  25. 日治建築工法 北市最老中正橋喊拆. 聯合新聞網. 2015-03-04 [2015-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26. 台北市最老的橋樑 中正橋即將喊拆. 蘋果日報. 2015-03-04 [2015-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6). 
  27. 〈台北都會〉中正橋導入民意 新舊並存拍板. 自由時報. 2015-08-10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2). 
  28. 北市中正橋若不改建 擬蓋新橋. 聯合新聞網. 2015-03-04 [2015-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29. 中正橋(川端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Chinese (Taiwan)). 
  30. 〈台北都會〉雙北中正橋改建5/6開工 4階段交維. 自由時報. 2019-04-27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31. 北市中正橋引道工程提前完成 改今中午通車. 自由時報. 2020-01-27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32. 雲林縣斗六市西平路跨越虎尾溪的「榮橋」(Google地圖街景)
  33. 33.0 33.1 廖耀宇. 河濱漫步看橋樑 (PDF). 《技師期刊》第61期. 2012年10月 [2014-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1) (Chinese (Taiwan)). 
  34. 中正橋改建工程108年5月6日正式開工.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2019年5月6日. 
  35. 中正橋改建工程—工程介紹.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2019年3月28日 (Chinese (Taiwan)). 
  36. 林承緯『宗教造型與民俗傳承: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庶民信仰世界』,藝術家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