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海军学校
历史
1939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绥靖部在上海设立了水巡学校。学员来自各地水巡队调训、保送,在沦陷区各大中城市内公开招考高中文化的学生。学员津贴每月12元。
- 水巡学校:设在上海新龙华的原海军医院。培训水巡队军官,甲种学生学制2年;文化低的乙种学生学制1年。1941年后改为学制3年。绥靖部长任援道兼任校长。代理校长吴若安。日本海军少将寺田佑次任指导官。日军打捞出的“永绩”舰移交给水巡学校,改名“海兴”练习舰,该舰首席指导官五十岚大尉。
- 水巡学校训练所:设在高昌庙原海军修配工厂,入学学员为高小文化程度。学制6个月。学习2个月后分入枪炮、操舵、生火、司机、信鸽、手旗与喇叭、报务、灯光、看护、军需等兵科。结业后派到水巡队当队员。训练所主任路慰侬。主任指导官福地少佐。
- 水路测量学校:设在枫林桥,训练期间1年。
1940年3月汪精卫的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汪兆铭排挤掉任援道,自兼行政院长兼海军部部长。鉴于海军人才缺乏,把水巡学校改为中央海军学校。设在上海高昌庙。校长姜西园海军少将。此时水巡学校一期乙种学生50余人已毕业分配;训练所毕业学员两期约为2000人。中央海军学校内设教务处、队务处、事务处,附属训练所,编制将官1人、校官39人、尉官74人,士兵371人,共计483人。1942年9月附属训练所分离出去为“海军部中央水兵训练所”,海校编制为将官1人、校官32人、尉官40人,士兵50人,船工20人、夫役20人。海校军官多为姜西园的东北海军旧部或其任黄埔海军学校的学生。海校完全由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控制。日军首席指导官寺田祐次海军少将(1939.12-1943)/森德治海军少将(1943-1944,之后调任日本海军“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宫坂海军大佐(1944-1945),实际掌控海校。学员主任指导官森田大三郎少佐(1939-1945年在职),教官坂田郎一等几十人。上校教育长孟铁樵,上校教育主任,上校军需长戴,中校航海教官蒋凤其,中校几何教官陈连可,少校三角与微积分教官李继康,日语教官李景发,秘书兼国文教员邹大齐,中央海军学校学生大队长阎承烈少校。
陈公博数度到新龙华参观水巡学校,“中央海军学校”这个名字是陈公博亲自命名,因为汪精卫政权的机关、学校、军队名称均有中央两字。
招收高中学历青年。入学第一年为普通科,开设数、理、化、国文、日文课程。第二年分航海科、轮机科,开设航海术、炮术、陆战术、通信术、航空术等军事课程。[1]
中央海军学校共招生六期:
- 第一期:水巡学校一期甲种学生30余名,1939年4月入学,1941年4月毕业。
- 第二期:在京、平、沪、汉、粤招生百余名,1940年4月入学,1942年4月毕业。
- 第三期:1941年5月入学,1944年5月毕业。
- 第四期:1942年5月入学,1945年5月毕业。
- 第五期:1943年5月入学,抗战胜利后转入海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业。
- 第六期:1944年5月入学,抗战胜利后转入海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业。
抗战胜利后,绝大多数海校毕业生与在读生被国军海军接收,被认为是技术人员,得到信任使用。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2]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学校教育的目的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校园设施
参见
参考文献
- ↑ 贺怀锴:“傀儡之军:汪伪政府海军述论(1940-1945)”,《民国档案》, 2019(1):100-108.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