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醫療保障

中國醫療保障(也稱:中國醫療衛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營醫療保險制度,屬於中國醫療衛生一環。

中國的醫療衛生包括公共和私人的醫療機構,以及保險計劃。大約 95%的人口至少擁有基本的醫療保險。雖然如此,公共醫療保險通常只覆蓋到大約一半的醫療費用,而對於重病或是慢性疾病的覆蓋比例則跟低。根據 「健康中國2020」 戰略,中國目前正在努力削減醫療衛生成本,政府要求到 2018年底的時候,保險可以覆蓋到 70%的醫療費用。 中國政府正努力,到 2020年能為所有居民提供平價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中國也已成為醫療衛生相關的跨國公司的主要市場。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禮來公司(Eli Lilly)和默克藥廠(Merck)等公司已進入中國市場,業務經歷爆炸性的增長。中國也成為醫療衛生研究以及開發的成長中心。 管理顧問公司 ENHANCE International 的 Mr. Sam Radwan 表示,中國在2050年的預計醫療衛生支出,有機會超過德國在 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以上敘述僅適用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則各自有獨立的全民醫療衛生體系[1]

目錄

歷史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簡稱 TCM)已經存在多年,並且在中國的歷史中一直是作為醫療衛生的基礎。源自西方的循證醫學自19世紀開始進入中國。當共產黨在 1949年當政時,醫療衛生系統被國有化,一場全國性的 「愛國衛生運動」 試圖解決基本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的問題,並且透過赤腳醫生和其他國家贊助的計劃,把基本的初級醫療引入農村地區。在城市的醫療衛生系統也予以現代化[2]。但是,從 1978年的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的醫療衛生標準開始在城鄉之間,以及在沿海和內陸省份之間發生巨大差異。許多醫療衛生領域被私有化。隨着國有企業被關閉,絕大多數城市居民不再受國企雇用,這些人失去許多社會保障和醫療福利。結果,從 1990年代開始,大多數城市居民幾乎都是自掏腰包,支付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大多數農村居民根本沒能力支付在城市醫院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整體中國醫保與戶籍制度有深度掛勾,首先是根據身份別,城鎮居民戶口和農村居民戶口分別是參加城鎮醫保和新農合醫保,兩領域只能參加其一,另一重點是屬地主義,如果一個人的投入醫保的歸屬地是在江蘇省而這個人卻在北京跌傷、患病則必須另外繳交掛號費與醫療費用,如果是自己回到自己的醫保歸屬地看病,則可能繳付出較少的費用,鼓勵回鄉就醫以獲得家庭照護。

醫學教育

中國醫學教育體系起源於英國模式。雖然一些醫學院開設有三年制課程,但醫院傾向招募從五年制學校畢業的醫生,而大型醫院只接受醫學學士(Doctoer of Medicine),該課程需要七年的學習時間,其中包括五年的本科學習,和後來的實習及研究工作。一旦學生從醫學院畢業,他或她必須在大學附屬醫院工作 1-3年,然後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由國家醫學考試中心辦理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如果候選人通過資格考試,他或她將成為專業醫師,並獲得衛生部的認證。未經衛生部認證,在中國以醫師或助理醫師的身份執業屬於非法。 執業五年後,醫生可自行開設診所。

視頻

中國醫療保障 相關視頻

醫療保障局醫保政策解讀(一)
醫療保障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