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邊界
中俄邊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的邊界。2000年代初最後的劃界完成後,確定為4,209.3公里,是世界上第六長的邊界。中俄邊界包括兩段不連續的部分:較長的東段和極短的西段。在蘇聯解體前,西段邊界中國新疆與蘇聯接壤,現邊界與哈薩克斯坦[1] 、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接壤。
目錄
歷史
沙皇時期(1917年前)
現時的中俄邊界線多數繼承自蘇聯(有稍微調整),而中蘇邊界線大致與俄羅斯帝國和大清帝國相當,並由一系列17至19世紀的條約界定。以下是較重要的邊界條約,並標示現時中俄邊界的決定性條約:
- 尼布楚條約(1689年),沿額爾古納河邊界
- 恰克圖界約(1727年),大部分所定邊界是今蒙俄邊界|Mongolia–Russia border
-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決定查勘未經定明邊界
- 璦琿條約(1858年),沿黑龍江邊界
-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今伯力以南邊界
- 楚乎楚議定書(1864年),今西段邊界
- 里瓦幾亞條約(1879年),交收伊犁
- 伊犁條約(1881年),中國收回伊犁,部分取消里瓦幾亞條約的中國割地規定
- 中俄伊犁界約(1882年)
- 中俄喀什噶爾界約(1882年)
- 中俄科塔界約(1883年),更改齋桑泊迤東邊界
- 中俄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1883年)
- 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
- [[中俄滿洲里界約(1911年)
概要
東段全長超過4000公里。根據1999年聯合出版的估計,長度為4195公里。邊界自中國東部-蒙古國-俄羅斯的三邊交界(49|50|42.3|N|116|42|46.8|E)開始,並設有界碑,稱為「Tarbagan-Dakh」(Ta'erbagan Dahu、Tarvagan Dakh)從該三角點起,邊界朝向東北,直至到達額爾古納河。邊界沿額爾古納河和黑龍江(阿穆爾河)下行,直至與烏蘇里江合流。邊界在兩江合流瓜分了黑瞎子島,然後沿烏蘇里江向南。邊界跨過興凱湖,再向西南行進。中俄邊界以圖們江結束,同時也是朝鮮的北界。中俄邊界的結束點和中俄朝的三角點(42|25|N|130|36|E)距離圖們江入海只有幾公里,也是俄朝邊界的結束點。
短得多(少於100公里)的西部邊界介於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橫跨大部分阿爾泰山脈的高海拔有雪地帶。西端結束點位於中哈俄三角點,三方協議的位置為49|06|54|N|87|17|12|E,海拔3327公尺。東端結束點位於中蒙俄三角點塔彎博格多的奎屯山頂峰,位於49|10|13.5|N|87|48|56.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