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石坎》,川劇《高石坎》現代戲小戲。
劇目介紹
萬煥奎編劇
取材於浩然《碧草岩上吹來的風》。農民牛新田懷揣800元還債錢回家,路過高石坎時拾得一錢包。錢包被一叫高小飛的青年認領去後,女青年楊春苗又尋錢包到此。原來春苗的父親為還債將女許親,換得千元彩禮。春苗為拒婚籌措來千元準備退還男方,卻不料將錢包遺失。牛出於同情,毅然將辛苦掙來的800元送給姑娘解急,並留下姓名,承諾不久再補上200元,令春苗十分感動。一直在追求春苗的高小飛找到春苗,告訴她結婚的錢已準備好。春苗頗感蹊蹺,故意要高先將錢借給她還牛。高極力貶低牛,並告之牛就是出彩禮買春苗的、男方,春苗卻通過高的「揭老底」對牛更增好感。牛與高再次相遇,經過一番較量,終於使高將冒領的錢包退給春苗,春苗主動和牛新田相認。
劇本載《戲劇家》1993年第1期。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高石坎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