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邁阿密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邁阿密港

圖片來自ifsms
坐標    25°46′27″N 80°10′16″W

網站    portmiami

吃水深度  43 英尺

邁阿密港英语:PortMiami)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比斯坎灣的一座港口。邁阿密港的主體位於一個島嶼上,通過隧道和邁阿密市區相連[1]。2011年,邁阿密港為邁阿密帶來176,000個工作崗位,並且帶來1800萬美元的經濟效益。邁阿密港是美國第11大貨櫃港。邁阿密港的大規模建設開始於1960年。

迈阿密港(英语:Port of Miami)北至纽约813海里,至查尔斯顿282海里,南至古巴哈瓦那210海里,经佛罗里达海峡巴拿马科隆城1220海里。迈阿密港的主体位于一个岛屿上,通过隧道和迈阿密市区相连,位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端、港口码头在海滨泻湖填筑而成的两个人工小岛沿岸,人工岛西北东南一字排开,并有桥梁与陆地连接,船舶入港需经过深挖的海滩运河,运河水深11米。港内有水深7.6米以上的码头岸线3837米,其中水深9.5米以上深水码头线2610米,主要装卸集装箱、杂货,也有车辆上下和旅客进出。各种工业品、原料、木材、新闻纸;出口蔬菜、热带水果、电器、仪表等。

經濟

2010年,创纪录的433万人次通过迈阿密港旅游。2011年,迈阿密港为迈阿密带来176,000个工作岗位,并且带来18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迈阿密港是美国第11大货柜港。迈阿密港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60年。迈阿密的独特地理位置使港口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方式很容易接触到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市场,以及那些亚洲和欧洲。

迈阿密港是公认的“世界游轮之都”和“美洲货运门户”。它有世界排名第一的游轮,20年来为世界级的大型游轮公司包括嘉年华皇家加勒比挪威邮轮服务。作为“美洲的货运门户”,港口主要处理少量散杂货、汽车和工业设备的集装箱货物。它是佛罗里达州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美国第八大集装箱港口。迈阿密港是佛罗里达州南部和美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004-2005财年,有超过400万游轮乘客、740万吨货物和超过100万TEUs 的联运集装箱运输通过港口。为迈阿密带来170亿的收入,而货运就占据了140亿。早在1997年,迈阿密港口投资了2亿5000万美元,用于港口建设,用于保持港口在世界的竞争力,满足世界船舶经营、旅客、货运的需求。 港口目前经营8个客运码头,六个门式起重机码头,七个滚装码头,4个冷藏集装箱、散杂货运仓库和九个龙门集装箱装卸起重机。此外,港口租户经营的邮轮和货运码头,其中包括他们的货物装卸和支持设备。此外,迈阿密港购买了2个美国最先进的超巴拿马型龙门吊,能够装卸22个集装箱(每个8英尺款)或接近200英尺宽的巨型集装箱船。另外,迈阿密港的疏浚工程实施后,可以方便乃至世界未来最大的集装箱船马士基3E级集装箱船通过。与港口连接的迈阿密隧道为了加强货运港口的交通方便,在2006年底新建了安全门,以增加集装箱卡车的处理速度,减少客流量的积累。 有涉及到迈阿密港口的计划在2014年前准备做的4个主要项目:扩建巴拿马运河、迈阿密港口深疏浚工程、迈阿密隧道口桥梁和铁路的修复,并线迈阿密码头连接到大陆。目前停泊在港口最大的船只容量为4200 TEUs, 经过扩建和疏浚后,可提供7500到8500 TEUs 的船舶。

迈阿密( Miami )是美国第八大港,佛罗利达州的第一大港, 是美国的南大门。 来自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集装箱船舶,可以通过 1.5 海里长、 152.4 米宽、 低潮水尺 12.8 米的海湾流航道直接挂靠该港。其中有拉丁美洲加勒比海 30 多个国家的 20 多家大中型远洋承运人的集装箱船舶。集装箱码头就位于迈阿密鲁姆斯岛屿的东南端。 2005 年迈阿密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105 万标准箱。迈阿密集装箱码头全部贯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并与美国和加拿大铁路线和高速公路线联网。作为美国南部沿海地区规模最大、装卸设备最先进、管理经营水平最高的迈阿密集装箱枢纽港,同时可以装卸 16 艘大中型集装箱船舶。迈阿密港是每周 7 天昼夜工作,工作效率非常高,每年有 175,000 艘次集装箱船舶进出迈阿密港。由于地处加勒比海, 是南北航线和巴拿马运河航线众多集装箱船舶的必经之处, 因此,迈阿密港非常重视集装箱的集散和转运。迈阿密港口航道泊位疏浚工程投资了 1.25 亿美元,已在 2003 年上半年竣工。所有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全部可以进入迈阿密港口挂靠。

視頻

LIVE Port of Miami

參考資料

  1. Chardy, Alfonso. Decades after conception, Miami has a port tunnel. Miami Herald. May 17, 2014 [June 6,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