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三鼎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豫剧三鼎甲 民国时期,30年代的豫剧是指河南所有剧种,1938年春 ,河南首府开封,狮吼、豫声、醒豫三个班戏最火,观众把三个班戏的台柱评为豫剧三鼎甲:状元—陈素真、榜眼—司凤英、探花—常香玉。 新中国之初 ,50年代的豫剧单指河南梆子,此时,陈素真、常香玉、桑振君形成了“东陈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势,成为建国后的“豫剧三鼎甲”。
新三鼎甲
状元-陈素真 陈素真(1918.4.30 -1994.3.29)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定居于:天津市。原名:王若瑜,乳名:佩玉,艺名陈素真,八岁拜孙延德为师学生、旦、净、丑,主攻旦行,唱腔宗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界第一代旦角女演员。 1931年收李金花、陈素花为徒,1934年被誉为“河南梅兰芳”,1935年荣获被誉为“豫剧皇后”称号。 1937年5月23日进京学(百戏之功),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动身返豫,率团开始抗战义演。 1938年在古都开封被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同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中国戏剧史》称她为“梆剧大王“。 1940年在古都西安又获“梆子大王”(豫剧大王)称号。 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生旦净丑不挡,唱念做打俱佳。早期演出剧目《日月图》、《十面埋伏》、《反长安》、《天国盛会》、《如意剑》、《火焰驹》、《龙凤令》、《白蛇传》、《嫦娥奔月》、《天地配》、《香囊记》、《金囍记》、《黄金婵》、《冥梦泪》等等。 1935年她与樊粹庭合办中国第一个正规豫剧院团体(豫声剧院),期间主演了樊粹庭为她量身创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克敌荣归》等新戏。陈素真的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后期主要演出《春秋配》、《三上轿》、《宇宙锋》、《拾玉镯》、《梵王宫》等等。 陈素真创立的陈门艺术特色:唱腔古朴典雅,含蓄俏丽。表演细腻传神,规范讲究,身段优美、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水袖功)、(辫子功)、(长绸舞)、(双剑舞)、(羽舞)、(花镰舞)、(单剑舞)、(独舞、群舞)、(扇子功)和(穿衣功)等美妙绝伦,被专家称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陈素真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戏剧教育家,曾培养出李金花、陈素花、田岫玲、吴碧波、关灵凤、牛淑贤等一大批艺术人才。她还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荣誉职务。
榜眼-常香玉 常香玉(1923 - 2004)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有“人民艺术家”之誉。出身艺术之家。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为《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红灯记》《人欢马叫》等剧目。 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1937年十五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年赴陕甘演出。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探花-桑振君 桑振君(1928-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三鼎甲之一。河南陈留人。 自幼学习河南坠子,后改学豫剧。 桑振君不仅继承了豫剧不同地域派别的演唱传统,而且擅长从各种表演流派以及多种姊妹艺术中,吸取精华,发展变化,而后融会贯通,最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桑派”演唱艺术。 她在豫剧声腔中,将河南坠子这门艺术吸收到豫剧之中,豫剧的旋律显得丰富多彩,优美耐听。正是由于她把河南坠子的韵律和嘴皮功夫巧妙地融入唱腔,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她的声腔甜润娟丽,旋律变化有致,尤以“口伶齿俐、韵乖字巧”出名。 她早期的拿手戏《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投衙》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几十句或上百句的段式,几个字乃至几十个字的句子,一经她的口唱出,慢时如泣如诉,快时如珠落玉盘,声情并茂,与众不同。因此,在声腔造诣上,她确有“百句不竭”的惊人功力,且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在20世纪40年代的广大民众中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民间流传着“不回门不探亲,也要去看看桑振君”、“断了烟断了茶,省下钱也要听桑振君唱《投衙》”,更有痴迷者说:“搭上二亩地,也得看看桑振君的戏”等等。 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白莲花》、《桃花庵》、《对绣鞋》、《观文》、《投衙》等剧目,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发行。 [1]
老三鼎甲
状元-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1994年),祖籍陕西富平,生于河南开封,定居于天津。豫剧一代宗师,豫剧六大名旦之首,被称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她8岁拜孙延德为师,学习:生、旦、净、丑(后主攻:旦行),10岁在开封相国寺首次登台,改艺名为陈素真,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甘罗12岁封为丞相,而13岁的陈素真就有人(李金花、陈素花)拜她为师,因此人称豫剧界的女甘罗。 1934年被誉为“河南梅兰芳”、豫剧四大坤旦(四大名旦)之首、1935年被誉为“豫剧皇后”、1938年被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1940年在西安又荣获[6]“豫剧大王”称号。 豫剧自陈素真起,格局一,开创了豫剧雅致化的一个新时代。50年代二次被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称号,唱腔、表演影响其后,在豫剧界形成了(无腔不陈、无戏不陈)的局面。 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生旦净丑不挡,唱念做打俱佳。“艺不惊人死不休”被其奉为座右铭。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创造了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门“艺术,成为豫剧界卓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对于豫剧的改革做出了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榜眼-司凤英 司凤英(1919—1980) 女。河南开封人。原名杨金枝。豫剧四大坤旦之一。1927年,入开封老艺成艺班学艺。 1930年首次在开封国民戏院挂牌演出。1935年到同乐舞台演出,1937年,在开封豫声剧院与陈素真及常香玉演出轰动开封市。1937年冬到1938年春,河南首府开封,狮吼、豫声、醒豫三班戏都唱得很红,观众把三班戏的台柱评为豫剧三鼎甲:状元—陈素真、榜眼—司凤英、探花—常香玉。 1953年,她担任范县光明豫剧社主演,边演出,边培养青年演员。1954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会演和华东戏曲会演,她演出的《刀劈杨藩》《无盐出征》均获奖。1959年,调聊城艺术专科学校任戏剧班教师。1961年秋,聊城艺术专科学校停办后,先后任聊城专区、莘县剧团辅导员,聊城专署文教局艺术组研究员。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1980年6月19日因病逝世。
探花-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三鼎甲之一。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2]
参考文献
- ↑ “十一”荐游║去东平看百艺文化节 赏各种中华绝艺大众日报
- ↑ 京剧《锁麟囊》北京站(时间+地点+门票)订票指南happyn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