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葭萌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葭萌關,古關名,位於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關城今已蕩然無存。葭萌關原屬四川昭化縣。

葭萌關一帶古往今來發生過很多重大戰役,最早是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戰,魏蜀時期"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之戰,使葭萌關名聞遐邇。至今仍留存有戰勝壩、牛頭山、敬侯祠等名勝遺蹟。 在《三國演義》中,有三場最經典的單挑場景,分別是許褚裸衣戰馬超、小霸王神亭戰孫策、葭萌關張飛戰馬超。其中葭萌關之戰是蜀將張飛與西涼馬超的一場生死決鬥。二人各顯神通,從早到晚,足足打了二百二十合,銅撾、暗箭等致勝手段毫無保留。可結果仍然沒能分出勝負。

葭萌關

中文名稱;葭萌關

地理位置;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昭化古城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20平方千米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著名景點;戰勝壩 ;牛頭山 ;敬侯祠

歷史沿革

公元前316年,戰國時周慎靚王五年,巴王與蜀王因仇相爭,秦惠文王乘機派張儀,司馬錯伐蜀。秦軍由今陝西勉縣西南行,過七盤關入四川境,經朝天驛走劍門關,遭阻,在葭萌關曾發生激戰。

公元211年,三國時,劉備抗擊張魯,帶領龐統、黃忠、魏延等從荊州入川,駐兵於此,"厚樹恩德,廣收人心",成就蜀漢帝業,因有"蜀漢興,隆中謀,葭萌起"民謠,改名"漢壽",寓意漢朝統治與天地長存,與日月同壽。[1]

公元291年,晉朝時,統一後,改"漢壽"為"晉壽"。東晉時分晉壽縣,置晉安縣和益昌縣;晉安縣治所在晉壽南,益昌縣治所在今昭化。隋復用秦漢舊名,改"晉安"為"葭萌"。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

公元1959年,昭化縣併入四川廣元縣,1985年廣元撤縣成為省轄市。葭萌關現屬於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昭化古城被譽為"中國古建制活化石"、三國蜀漢發祥地、通達古今博物城。

景點結構

四川廣元市的昭化鎮,是一座歷史悠久古城。出昭化西門,行約二十里,有一險要關隘,相傳是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的葭萌關。

葭萌關地當秦蜀交通要道,嘉陵江與白龍江會合之處,陸路上通漢中,下至成都,順嘉陵江而下,可達巴西重鎮閬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料形容葭萌關是"峰連玉壘,地接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誠天設之雄也。"[2]

古時,從成都長安(西安),必須從昭化西門進、從昭化東門出;從長安(西安)到成都,就是得從東門進西門出。昭化古城是連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關隘,在昭化建城之前,成都和長安的道路就已經連通了,也就是"先有路,後有城"。昭化建城以前,這裡有個關隘,稱"葭萌關"。城池建成以後,"葭萌關"依然存在,它就是昭化古城西門,即"臨清門";臨清門是古城西門,同時也是"葭萌關"的關口。專家考證以"城"為"關"的關隘,全國僅此一處,其他的地方的"城"和"關"都是分設的。

相傳秦惠文王擔心入蜀無路,特令人做五石牛,言能屎金,欺騙蜀王,蜀王派五個大力士開道引之,秦蜀間才有路可通。人稱此道為"金牛道",又名"石牛道",葭萌關就是這條古道上的關隘之一。

葭萌關輪廓尚存,磚砌拱行關門,屹立在條石壘成的關牆之上。關前關後,山巒重疊,危岩峭壁,樹木蕭森;一條石階小道,曲折盤桓而關上,險峻雄偉。

現時有電氣化寶成鐵路由此經過,給古城增添了濃厚的現代色彩,四周那高高的城牆,完好的城門,青石鋪砌的街道,有助於人們領略古城風光。

三國演義》中最經典、最男人的一場單挑表演賽就是在葭萌關舉行的:錦馬超與猛張飛晝夜酣斗數百回合。(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劉備自領益州牧)。

主要景觀

牛頭山

出昭化古城西門,右拐有一條機耕道,約8公里上坡山路即到葭萌關下,再沿右方劍門古道石梯小路上行300餘米即到達關門。葭萌關在牛頭山北麓,由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馬超大戰葭萌關"的精彩描寫,使其名揚天下。此關是由中原入蜀的要隘,守住劍門關必須先守住葭萌關,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關門前方左邊有棵上千年的古柏,直徑約兩米,雖歷經戰亂,仍枝繁葉茂。關門右方豎有一人多高的大石碑"天雄關"。

爬上關門,左前方的高原上即出現幾百平方米的平壩,右前方有條漫坡小道就是來往劍門關的古蜀道。左邊200米處即是著名的牛頭山,如魁偉巨人虎視着葭萌關。登上葭萌關,歷盡滄桑的古關門依然傲立,關門兩旁豎有大石柱,上刻"峨峨雄關踞高崗,巍巍古廟鎮斯地";"層巒聳翠上達地天,飛閣流丹高樓雲漢"。關內豎有碑碣八座。古廟前有一直徑約三米的古井,就是傳說中的"姜維井"。三國蜀漢後主景輝六年(公元263年)大將軍姜維退守劍門時,牛頭山駐有重兵,《三國演義》所述"姜維兵困牛頭山"傳說當時山上缺水,諸葛亮託夢姜維,經三天兩夜挖井找水,終於挖出半池泉水,可供千人飲用,常年不滿不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且水色隨嘉陵江的清濁而變。牛頭山下的嘉陵江水位與該井水位高差300餘米,這一奇特景觀着實令遊人嘆為奇觀。

敬侯祠

在蜀漢史上,葭萌一直是軍事重地。諸葛亮死後,先後遣蔣琬、是費禕任大將軍,統帥全軍。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費禕率軍北屯漢壽(即葭萌)。延熙十六年,大會眾將,歡飲至醉,被郭循殺害。郭循原是魏西平太守(治所在今青海西寧),被姜維擒獲,不得已而投降蜀漢,但心懷叵測。曾圖謀殺後主劉禪,苦無機會。費禕天性泛愛,少戒備心,張嶷曾勸戒:身為國家棟樑,對新附之人不要過分親近,免遭不測,費禕不聽,死於降將之手。[3]

據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記載,費禕死後,葬於葭萌。現昭化古城西門外,有陵園及費公祠,陵園墓冢高約三米,墓碑題鐫"蜀漢大將軍祿尚書事成鄉敬侯費禕之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4年)立,旁有一碑,為女子所寫,字體娟秀,別具風格。碑旁有下馬石,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鮑三娘墓

昭化北五公里的曲回鄉鴨浮村,有關索之妻鮑三娘墓。土冢南北長二十一米,東西寬十九米,高四米多,頂上有柏樹數十株。1914年時此墓曾被盜掘,後來文物工作者對之做了考察。墓室是山窄條形漢畫像磚砌成,長五米多,寬約兩米,出土有金銀器皿。今已將墓封閉修復。墓碑是1913年立,中間大書"漢將軍關索妻鮑夫人之墓",兩側有小字介紹鮑三娘生平,說她世居夔州鮑家莊,與關羽第三子成親後,隨夫為蜀漢討賊,屯兵葭萌,死後葬此。有一本書叫《花關索傳》,成書於元代,講述關羽之子關索一生的曲折經歷,但內容毫無歷史依據,只說他在關羽被害之後,逃難到鮑家養病,今身體已痊癒,來到西蜀,聞丞相南征,徑至軍中投奔。諸葛亮感嘆不已,命他為前部先鋒。據史書記載,關羽只有關平與關興兩個兒子。既然歷史上無關索,當然也無其妻鮑三娘。鮑三娘墓真正的墓主是誰,尚不得而知。

軼事趣聞

挑燈夜戰

使葭萌關名聞遐邇的是,張飛挑燈夜戰馬超。傳說劉備圍攻成都,劉璋求救於漢中張魯,許割二十州之地。馬超自告奮勇率軍攻葭萌關,守關霍峻孟達不敵,劉備自率張飛馳救。二人對敵,一番惡戰;張飛與馬超大戰二百餘個回合,不分勝負。天色已晚,點起火把,換馬再戰。劉備見馬超英勇,心中甚愛,叫二將休戰,派李恢說降馬超。馬超雖有猶豫,但衷心讚佩劉備,遂成歸順之事。

今日葭萌關,許多景物都和張飛大戰馬超相聯繫的。關前的石階小道,多數石階已很光滑,人說是張飛大戰馬超的戰場。

何易於拉縴

據載,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在這裡任縣令的何易於,就有勤政清廉的好名聲。《昭化縣誌》中,載有一則何易於拉縴的事,讀來十分感人。

"刺史崔朴,當乘春與賓屬龍舟出益昌(昭化),勞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芳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其勞,朴愧,與賓疾馳去。"

以縣令之身為長官拉船,不去勞動百姓,影響耕蠶,令人拍案呼好!清人王士正有詩唱到:"望古懷清芬,所思何易於。"清朝昭化縣令楊瀾有感於這件事,有詩讚道:"吾羨唐時令,憂民願不違。"接着又說:"賢哉崔刺史,感愧乃知非。"下屬有惠民之舉,還得賢上司的理解和支持啊!

孟含采賦詩

孟含采,趙州人,清雍正六年任昭化縣令。《昭化縣誌》載孟蒞昭七載,民有詩頌其"捐修文廟、訓課諸生、勸民開墾、教民蠶桑、捐修塘坊、丈量合法、革除陋規、差不擾民、平治道路、賦無苛繁、刑不濫用、案無冤民"十二善政。其中有《勸民開墾》詩云:"西蜀由來稱土滿,一犁春雨遍南東。只今春穗青如黛,繪人難與全譜中。"春穗如黛,畫家妙筆難繪一二,足見嘉禾可喜。有《教民蠶桑》詩云:"女紅不減農夫利,三月蠶姑正及時。一騎清風過陌上,據鞍遙聽採桑詞。"馬過陌上,據鞍遙聽的,是採桑姑娘的歌聲,蠶風之盛,令人鼓掌。《案無冤民》詩寫道:"何求不得憐三木,奸宄詩章卻有詞。訟庭高處懸秦鏡,明察三官慈惠師。"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打爛屁股得到的,自多奸宄之詞。秦鏡之下,明察三官,有此惠師,當然是葭萌關之福。這些詩句軼事,都反映了清朝時葭萌關的背景軼事。成為葭萌關當地文化遺產之一。

相關視頻

馬超和張飛在葭萌關戰平,如果換成趙雲出戰,誰會更勝一籌?

張魯命馬超率精兵三萬攻取葭萌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