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张和老李(谭国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张和老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张和老李》中国当代作家谭国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张和老李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城市农贸市场营应运而生。老张家附近建立了一家农贸市场。这天老张歇班,就去市场转了转。

市场面积很大,但可能是刚刚建立的原因吧,开张营业的摊位并不是很多,其中一家卖鸡蛋的摊位引起了老张的注意。摊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虽然很旧但还算规整,仔细看去衣袖的肘部还有一个小小的补丁,看来是一个刚刚进城的农民

摊主卖的鸡蛋个头很匀称干净,价钱也不贵,所以买的人不少。老张家正好需要,于是也买了几斤。老张很少干采买这样的活,所以买起东西来挺紧张,用一百元的钞票买完了东西,不等找回零钱便挤出人群回家了。几天后因为用钱,才发现上次卖鸡蛋时忘记找回零钱了。没办法老张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又来到了这家农贸市场。

几天没来,市场的变化可真不小,摊位几乎都有人经营了。卖鸡蛋的那个摊位上人很多,老张怕摊主万一不认账,自己太尴尬,所以直到人很少了,才走上前去试探着说,老板您好,上次在您这里买过30个鸡蛋,用的是一百元的整钞,可能忘记拿回零钱了。那位摊主仔细的辨认了一下老张,然后说道,对对对,那天人很多,我手脚又慢没照顾好您,等拿钱给您的时候,您已经不见了,这不,钱一直给您留着呢。摊主边说边从钱箱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纸包来,您点点看钱对不对。老张又是感激又是激动,连连道谢,不用点不用点,错不了!错不了!

从此以后,家里的鸡蛋采买任务便由老张承包了,只要鸡蛋稍稍少一点,老张便会跑去采购。老张除了买鸡蛋外,还把历次买鸡蛋剩下的包装盒送回给摊主让他二次利用,为的是能让他节省些经营成本。慢慢地老张与摊主就成了朋友。

老张了解到,摊主姓李来自山东,家住沂蒙山区深山沟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个村子叫牛庄,很小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摊主老李的父母都已上了年纪 ,由于兄弟姐妹很多,自己又是家中的老大,家庭担子很重。摊主自己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是个男孩,小的是个丫头,都在上中学。虽然家里有承包的山林和耕地,但是由于住的太偏僻交通又很不方便,现金来源少,所以生活还是很拮据的。为了养家,为了弄点活钱供孩子受到好一点的教育,自己只好出来闯一闯,受乡亲们委托卖卖自家产的鸡蛋。为了节省几个房租钱,老李夜里就住在市场的摊位里,并兼职做一下市场的看夜工作,这样也能顺便增加一点收入。

从此后,老张又有了新的任务,自己家亲戚朋友家的旧衣服,旧鞋帽,孩子们读过的书玩过的玩具,都拿来送给了摊主,让他转交给需要的乡亲们,摊主万分感谢,有时也回赠给老张一些家乡的土特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摊主老李的儿子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城里来帮助爸爸看摊,人少的时候就在摊位旁边看书温习功课。有一次老张见到他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便走上前去帮助辅导,并顺便将自己从前辅导女儿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他,老李的儿子非常高兴,从此后老张又有了一项新的任务,做义务家教辅导员。

又一次老张问老李的儿子,你这样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回答,长大了挣很多钱,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妹妹过上好日子。老张心生感慨,孩子虽然没有说出为国为民的豪言壮语,但这份发自心底的朴实的孝心爱心,不就是印证了我们千年古国伟大文明的根脉吗。

与老李摊位的不断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张所在的企业却越来越不景气。老张所在企业是个全市利税大户,是个拥有几千职工的大型国企。在厂里老张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技术干部。本来厂里引进过一条国外生产线,企业经营的也很好,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见生产线利润挺高就头脑发热,非要引进第二条生产线不可,老张和有关技术部门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后,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引进的生产线的产品功能已接近市场寿命末期,不但不应该引进第二条生产线,还要适当压缩现有生产线的产能,腾出资金尽早抓紧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但是,急功近利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厂里的一把手并没有采纳老张他们的建议,强行引进了第二条生产线。

引进的第二条生产线开工不到两年,由于市场的更新换代,生产线便处在了停工停产的状态。第二条生产线的引进是上级主管部门拍板决定的,但偿还贷款的责任却记在了企业的头上。由于第二条生产线的贷款无法按期偿还,再加上老产品滞销卖不出去,工厂由利税大户一下变成了负债大户,职工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厂里年轻一点的职工很快都跳槽走了,年岁大些的老职工,有的留职停薪,有的办理了厂退。老张由于离厂退的年龄还差几岁,办的是留职停薪。为了生活,为了供女儿读研,老张只好到劳务市场去找份工作。

劳务市场的工作人员见老张这份年纪都直摇头,说这样年纪的求职者,只能从事些门卫和保洁员的岗位。由于老张从骨子里有种对机械行业的热爱,所以,他没有选择去学校医院等较为干净轻松的单位,而是主动要求去了一家机械工厂做清洁工。听着机器的轰鸣,闻着机油散发的特殊香味,虽然由千人大厂的技术主管变成了扫地的清洁工,落差如此之大,但老张置身其中还仿佛找到了一种重生的感觉。

时间长了,慢慢的老张和车间的师傅们就都熟悉了。老张很勤奋,卫生打扫的非常干净彻底,车间的领导和师傅们都很满意,都亲切的叫他老张哥,年轻点的叫他张伯。由于每次卫生都做的十分彻底不留死角,所以后来的保持工作就容易的多了,老张也就有了闲暇的时间。

老张闲下来便到车间的各道工序去看工人们干活,慢慢的对工厂制造的产品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这个厂生产的产品是汽车产业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部件。工厂是在购买了一项发明专利后投产的。老张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后发现,他可以用一种更好的设计方案来取代这项专利。新的方案一旦实施,产品部件的加工成本、体积重量都会大大减小,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会大幅提高。于是他便找到了车间的技术主管谈了自己的想法,技术主管听后瞪大了双眼,连连喊着太妙了,太妙了,然后立即拉着老张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向老板汇报。老板听后也大为赞赏,立即拍板研制。

私企和国企就是不一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品试制成功。老板将老张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作为专利权人的老张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这家企业的一个技术股东。老张的工作也由保洁员变成了厂里的技术员。老张由此揭开了他人生又一新的篇章。

老张原先所在厂子的一把手一开始想利用厂子的地皮搞房地产开发,但是被地产开发商跑路赖账,赔了夫人又折兵,使本来就重债缠身的厂子一下子就滑落到了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原先拍板举债引进第二条生产线的那些上级主管部门如今都已经被撤消了,工厂也被并入了国企资产集中管理部门。如何应对企业濒临破产的局面,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头头们的方案是将整个工厂拍卖还债。广大留职停薪的职工的意见是,利用工厂的地理优势搞多种经营,靠自己的努力挽救自己。由于老张的人事关系还在厂里,所以也被召集参与了这次研讨会,会上老张积极赞同第二种方案。国企资产集中管理部门分析了大家的意见后,采纳了第二种方案。老张也被工厂召回,参与了工厂自救的工作。

当初用真金白银引进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弃之不用了,如今占据着整个厂房,成了工厂腾笼换鸟自救的拦路虎。自救领导小组研究后决定,采用壮士断臂的果断措施,用以料底工的方法,请来拆迁公司拆除这些设备。拆迁公司动工那天,厂里的职工都来到了现场。随着拆除机械的轰鸣,当年由老张他们精心调试安装的生产线被拆成了一堆堆废铁,老张他们的心在滴血,就是因为引进这么一条生产线的错误决定,把数千职工推向了贫困的深渊。看着逐渐被腾空的厂房,老张他们好比松开了被人掐了多年的喉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有了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

厂房腾空后,按计划逐步展开了自救。最大的总装车间与一家跨国公司联合开办了一家大型超市,这样既可以收取房租,又安排了上百名职工再就业。临街的写字楼开办成了连锁酒店。工厂幽深清静的后半部被开发成文创产业园区。时间不长投资商便纷纷找上门来,工厂见到了效益恢复了生机,留职停薪多年的职工被召回工厂有了工作,工厂自救宣告成功。工厂有救了,老张也到了正式退休的年纪,在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后,又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由于有哪家私营企业的股份收入,又有退休金养老,没了负担的老张,开始捡拾起丢弃多年的老爱好来。他玩乐器,骑车去各地旅游,总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很是幸福。由于几年来为了生活去私企打工,为了救活工厂一直忙碌,老张与摊主老李,虽然还断断续续的联系着,但交往远不如前几年了。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老李的儿子高分考入了天津航空学院,学的是卫星导航专业,毕业后留在天津机场成了一名飞行调度员。他后来娶了个天津姑娘,又在天津买了房买了车,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了。老李的女儿考入了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有志振兴农村教育,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老李本人也由睡市场摊位变到住进了儿子为他买的楼房,可以说是一步登天改天换地了。

可是老李却说,要数变化大还得说是他们山东老家。如今山东老家村村修通了水泥公路。他自家承包的耕地和果园都入股了新农村联合生产合作社,村民如今都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和职工。老李这个购销鸡蛋的行业也合并到联合生产合作社里,正在变成越来越兴盛的商业物流的一部分。由于有了钱,村里家家盖起了别墅式样的小洋楼。为了响应政府奔小康的号召,家乡正在试着搞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在召唤着他,老李决定准备回山东老家了。他说他要为奔波在外的孩子们守护住牵挂他们的根。

半年后,一次长途骑行后老张再去找老李,他已经回山东老家了。接替老李摊位的山东老乡告诉他,老李的儿子也辞掉了民航调度的工作,带着天津的媳妇同他父亲一起返回山东老家了。由于山东老家农业机械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卫星导航人才奇缺,当县里得知老李儿子是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后,特报请省里批准,聘请老李的儿子负责县里农业机械的卫星数字化导航改造工作。如今山东老家地里跑的拖拉机、收割机,天上飞的从山上往山下搬运水果的小直升机,都靠卫星导航无人操控。甚至那块地旱了需要浇水,都能利用小型无人植保机带个水罐飞到地头上空,喷头一开就把地浇好了,时代真的变了!

胶东沂蒙山老区是快浸遍先烈热血的土地。当初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就是为了能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好日子。那时他们幻想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不愁吃不愁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为此他们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解放后,人们分得了土地,但是各家各户分散耕作,有的缺劳力,有的缺少牲口,于是大家组织了互帮互助的互助组。再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又成立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由于那时执行的是计划经济,土地都归了集体,农民靠挣工分年底分红,失去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生活水平不进反退。后来学习小岗村,土地承包到户,村民的积极性有了,但是分散经营的弊端却暴露无遗,生活水平还是徘徊不前。老李就是那时跳出大山闯市场为乡亲们卖鸡蛋的,论说起来,老李还算是牛庄村里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呢。如今村里的土地又被集中到了一起。但这次不是象合作社,人民公社那样简单的集中,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彻底的统一规划所有土地,易耕则耕,易林则林,为了实现机械化耕作,打破了原有土地界限,通过平整改造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和果园。过去人们喊的口号是,社会主义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登着桥梁上天堂,万民欢庆富又强。如今农村这幅幸福的美景,不就是先辈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为之奋斗的天堂么!

老李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返回农村经历,老张从下岗失业到重新创业的经历,都再次证明,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建党初期我们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目标大踏步前进着。困难和挫折吓不到我们,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的洗礼后,都将会变成浴火涅槃重生的凤凰,以全新的姿态飞向无比光明的未来。

老张打起行囊,跨上单车,向着天堂,向着牛庄奔去![1]

作者简介

谭国运,1949年出生,1965年考入天津第一机械工业学校,户籍天津市河北区建昌道街红波西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