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绵竹市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绵竹市天主堂建于1926年,由当时的法国神父主持修建,建有教堂,神父楼,辅助用房,其中神父楼下建有储存葡萄酒和食物的地下室,整个建筑采用中西合璧形式,但门窗以及教堂的穹顶是原习欧洲哥特式宗教建筑的特点,结构为土木砖石承重体系,据说水泥和门窗玻璃是从法国进口。儿时去教堂玩耍,总感到这儿的房子很新奇,与众不同。

教堂历史

明思宗崇祯十四年,绵竹人刘宇亮在京做吏部天官,东阁大学士时,率先接受西方科学文化、信仰,邀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斯来到绵竹。在绵竹城内“天官府”讲经布道,并且率先领洗入教,成为绵竹有史以来信奉天主教第一人。

在刘宇亮的宣传、联络下,先后有30余人领受洗礼。是天主教传入绵竹之始,也是整个西南三省市开教的母堂区,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清同治年间,法国人童德旺来到绵竹,筹资在绵竹新市乡(今新市镇)茨科林(今新市镇双柏村二组)修建“圣心堂”。该教堂占地面积670余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现已坍塌废毁,仅存断壁残垣,无法进行宗教活动。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法国人白立山司铎来绵竹,在县城外北的北关街(今仿古街)购置空地30余亩,新建天主教堂,历时4年,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竣工。该教堂就地建造砖瓦窑烧制砖瓦,并聘请崇庆县(今崇州市)能工巧匠,按照法国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施工修建,玫瑰窗彩色浮雕玻璃及钟楼上重达400余斤的“合金钟”,均从法国运来。整个教堂以及附属建筑,砖瓦烧制质量一流。建筑工艺精美。

教堂虽经八十载风雨侵蚀,墙体依然垂直平整,玫瑰窗也未变形,仍现当年风采。2008年5月12日的特大地震却使这座有着86年历史的教堂(占地面积15亩)完全夷为平地,未倒房屋(神父办公楼、教友住宿楼、博爱幼儿园和对外服务的招待所)经鉴定,也属重度危房,必须立即拆除。同时,隶属于绵竹教堂的分堂土门教堂也全面倒塌。

重建规划

2008年5月12日的特大地震却使这座有着86年历史的教堂(占地面积15亩)完全夷为平地,未倒房屋(神父办公楼、教友住宿楼、博爱幼儿园和对外服务的招待所)经鉴定,也属重度危房,必须立即拆除。同时,隶属于绵竹教堂的分堂土门教堂也全面倒塌。

由于天主教传入绵竹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现已垮塌的教堂是绵竹天主教有史以来的第三代教堂,属绵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此次规划我们打算在旧址上恢复重建。

具体方案:因天主教堂位于绵竹市仿古街,临街面被商住楼遮挡,不利于场所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请求政府拆除天主堂临街面商住楼,在原址上规划修建天主教堂,两侧分别修建欧式办公楼、住宿楼和幼儿园,后侧修建神父办公楼、对外服务的餐饮和住宿招待所。同时,在教堂前开辟广场,作为周围居民休闲纳凉之处和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之场所。整个规划建筑面积21000余㎡,其中教堂建筑面积1500余㎡,土门教堂建筑面积1200余㎡,预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过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圣经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筑学上则有墙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撑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则位于主,副入口上的圆形玻璃窗,称为玫瑰窗;细长的玻璃窗称为柳叶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2]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数是用烛火照明,现在也用电灯了,有很多还是做成蜡烛的模样。主要的采光还是靠窗户,外面的阳光透过花窗照进来,光的反差会很大,所以昏暗中看这些玻璃窗,线条和色彩就更为鲜明。也许这就是设计者的用心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