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黑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紅嘴黑鵯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屬於雀形目鵯科。棲息地從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到亞洲的南部熱帶區印度、斯里蘭卡東部、中國南部與台灣。
在廣大的地區中有數種亞種,大部份是身體羽色的差異。
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鬆冠羽。
紅嘴黑鵯(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nigerrimus)是臺灣特有亞種,紅嘴黑鵯身長約24至25公分,有長尾巴,在平地到中海拔的山區,都有機會在樹上看見這種特別的鳥兒。紅嘴黑鵯全身黑溜溜的,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特色,但仔細一看,牠們頭頂上有蓬鬆豎起的冠羽,就像特別梳過的髮型一樣,非常有個性;而鳥喙和鳥爪則是亮麗的紅色,在黑色身體的襯托下格外鮮豔,十分能吸引目光。
紅嘴黑鵯是一種很容易辨識的鳥。
外形特徵
1.體長約24公分。
2.羽色全黑,頭頂羽毛上豎。
3.喙部紅色,微下彎。
4.腳部紅色。
5.春夏季為小群體群居,入秋後可見上百隻之太族群。
6.叫聲大致為「喵~」、「小氣鬼」及「嘰嘰喳喳」三種。[1]
紅嘴黑鵯的傳說
「紅嘴黑鵯」在臺灣原住民心中,是極為重視的一種聖鳥。無論是泰雅族或者布農族,皆流傳著有關紅嘴黑鵯的神話故事,在泰雅族的族史神話裡,相傳從前居民與動物們相處得很和諧,有一天村裏發生一場大火災,火燒數日,死傷無數,損失非常慘重,而紅嘴黑鵯為了幫忙救火,不顧危險,不斷的用嘴喙與腳把著火的樹枝折斷帶走,逐漸的將火勢撲滅,最後成功的捍衛了森林家園 的安全,不過也因此牠們的嘴喙和腳趾被旺盛的火苗燒得通紅,身體也被燻得焦黑不堪,至此之後就成了我們現今所能見到的樣貌,而在泰雅族的族語裡,稱呼牠們為「Sa-bin」,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牠喜歡食用「羅氏鹽膚木」的果實,因此以之為名。
生活習性
紅嘴黑鵯是種活潑的鳥兒,以果實和昆蟲為食,尤其喜歡較軟的漿果。牠們喜歡群聚,會成群結隊地在樹冠層生活,常出沒在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果園、林地邊緣,甚至平地公園也能發現牠們的蹤跡,在四月到七月春夏之際的紅嘴黑鵯繁殖期,有時甚至會有人撿到不小心落巢的幼鳥。
相關訊息
你知道有一種鳥會一直喊 小氣鬼、小氣鬼 嗎?
神話中的「銜火聖鳥」紅嘴黑鵯。
視頻
媽媽帶回來好大的果子,怎麼吃得下?
红嘴黑鹎的全家福
紅嘴黑鵯,到水邊喝水,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