鵯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鵯科 |
鵯科(學名:Pycnonotidae)有27屬139種355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中國有4屬20種。中、小型鳴禽。喙形較細尖,先端微下彎;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樹棲性,以果實為主食,兼吃昆蟲,夏季育雛期間捕食大量昆蟲;在樹上編碗狀巢,產卵4-5枚;由雙親孵化,孵化期12~15天,雛期約15天。善鳴。
簡介
該科鳥類共139種,為中小型鳥類,嘴形變化較大,常有嘴須。主要分布於非洲和亞洲,其中包括幾種綠鵯和褐鵯。體長約14-28厘米,活躍,鳴聲嘈雜,羽色單調。有時危害果園。鵯屬(Pycnonotus)43種,代表種為黑眼鵯,體長18厘米,褐灰色。紅耳鵯是印度到中國南部的本地種。黑喉紅臀鵯產於巴基斯坦到爪哇(原產地),引入斐濟群島。旋木鵯屬(Phyllastrephus)23種,常見於熱帶非洲。雀嘴鵯屬(Spizixos)產於東南亞。須冠鵯屬(Criniger),分布自喜馬拉雅到巴厘島(Bali)。黑短腳鵯是體型最大的種之一,體長25厘米,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和亞洲南部,東到台灣,有灰色和黑白相間的亞種。
中國常見的種類有:白頭鵯,頭部黑色、枕部羽白色,俗稱"白頭翁";白喉冠鵯,頭枕部髮狀羽長而多,頭頂羽冠顯著,喉部羽白色;黑短腳鵯,頭頸部白色或黑色,其餘體羽純黑色,跗跖稍短於嘴峰或幾乎等長;領雀嘴鵯又名綠鸚嘴鵯,嘴短厚似鸚鵡;全身大都綠色。
評價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河流、湖泊、水庫、水塘等水域岸邊,也棲息於農田、濕草原、沼澤等濕地,有時還棲於水域附近的居民點和公園。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成對或呈3-5隻的小群活動。遷徙期間也見成10多隻至20餘只的大群。多棲於地上或岩石上,有時也棲於小灌木或樹上,多在水邊或水域附近的草地、農田、荒坡或路邊活動,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動捕食。遇人則斜着起飛,邊飛邊鳴,聲音清脆響亮,飛行姿式呈波浪式,有時也較長時間地站在一個地方,尾不住地上下擺動。
主要以昆蟲為食,主要為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如象甲、蠐螬、叩頭甲、米象、毛蟲、蝗蟲、蟬、螽斯、金龜子、螞蟻、蜂類、步行蟲、蛾、蠅、蚜蟲、蛆、蛹和昆蟲幼蟲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植物種子、漿果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