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福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盤福路,位於象崗山側,是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道路,位於解放北路以西,百靈路[1] 以北。長766米,寬32米。
歷史
盤福路,本是廣州西北面城牆。1918年,市政府拆牆基而建成。據説,當時,拆城牆修建馬路至現在的人民北路段,政府資金不足。美籍華僑伍籍磐和夫人江福貞,資助修建東面一段路,路名就取夫妻二人各一字,為該路段命名為盤福路。
亦有一説法,是取名自清朝初的小巷「盤福里」。禪宗六祖惠能,曾在廣州弘法,並種了菩提樹、起了戒壇。從此,這一帶被視為佛門福地,此處的「盤福里」因此得名。開馬路時,因該馬路位於盤福里的北側,故名「盤福北路」。至20世紀50年代初期,去掉「北」字,成盤福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盤福路附近,曾經是「棺材一條街」。當時這裡算是廣州的近郊。當時的「方便醫院」(現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部隊醫院,和「月光公司」(廣州市最早的殯儀館),都在此處。因此,長生店及相關祭祀用品店非常興旺。然而,此景況在今日已找不到一絲痕跡。
盤福路原與人民北路相接,現被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佔用而不相連。
特色
盤福路南北兩段橫跨東風西路,有盤福立交和人行天橋分別供車輛、路人使用,是廣州老城區南北交通的一條重要道路。
盤福路南北兩段,均有較多風味小食店和酒吧,是廣州著名的「食街」。
兩旁的主要建築物/機構
由南至北排列
-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東風西路小學(盤福校區)
- 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盤福校區)
- 盤福大廈
- 高劍父紀念館
與之交匯道路
由南至北
交通
巴士
- 盤福路站
- 市一醫院站
象崗山
象崗現時通常稱為象崗山,是中國廣州市以前的一座小山岡,因1983年在崗內發現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的陵墓而聞名於世。
象崗位於廣州市越秀山的西測,是一座高49.71米的風化石英岩山崗,東側于越秀山主峰越井崗相連。其西面原有芝蘭湖,唐朝時芝蘭湖仍是一處避風塘,到明代已淤塞,現時象崗西面的芝蘭里是其遺蹟。
象崗曾經有固崗、席帽山、象山等稱謂。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擴建廣州城,合宋代三城為一,又開闢城北的山麓,拓北城八百丈,鑿象崗為北門。從此,象崗于越秀山分開成一孤立的山崗,因鑿山而拓寬的大北外直街(今解放北路北段),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出入廣州城北的重要通道。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在崗頂建拱極炮台,與鄰近的保極、永康(又稱四方炮台)、耆定三炮台連成守衛廣州城北的防線。20世紀五、六十年代,象崗劃為軍事用地,到七十年代樓宇店鋪已遍布崗麓,僅存頂部猶如一孤丘。八十年代初將崗頂削低17米擬建公寓,意外發現趙眜的陵墓,經發掘後在原址建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