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鸽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鲸鹦嘴鱼(Cetoscarus bicolor)又称白鹦哥,青鹦哥鱼,红点绿鹦哥鱼,双色鹦哥鱼,为鲈形目,鹦鹉鱼科,鲸鹦嘴鱼属一种热带地区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鱼类。青鲸鹦嘴鱼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幼年至成年有显著差异,幼体外形可爱,成年后色彩亮丽,可作为观赏鱼。

中文学名 青鲸鹦嘴鱼 亚 纲 真骨下纲
拉丁学名 Cetoscarus bicolor 鲈形目
别 称 青衣、鹦哥鱼、蚝鱼、菜仔鱼(雌) 鹦鹉鱼科
动物界 鲸鹦嘴鱼属
脊索动物门 青鲸鹦嘴鱼
亚 门 脊索动物亚门 观赏鱼类
辐鳍鱼纲 食用鱼类
英文名 Bicolour parrotfish,Two colour parrotfish

体态特征

体长20-30cm,体色银白色,两眼间有一条较宽的棕黄色环带,嘴部粉黄色,背鳍有一个较大的黑斑,因脸部花纹酷似鹦哥而得名。鱼休息时体表分泌一层粘液形成气泡状,将身体包裹在里边。 [1]

吻圆钝;前额不突出。后鼻孔明显的大于前鼻孔。齿板之外表面有颗粒状突起;每一上咽骨具3列臼齿状之咽头齿,其后列者并不发达 。背鳍前中线鳞约5-7;颊鳞3列,鳞片小型,最下方列具鳞3-7个;间鳃盖具2列鳞。鳃耙数20-24。胸鳍具14-15软条;尾鳍于幼鱼时圆形,成体时为内凹形。

幼鱼期之身体为白色,头部除吻部外为橙红色,边缘带黑线,吻部则为粉红色;背鳍具一外缘镶有橙色边之黑色斑点。

初期阶段(IP, Initial phase)的体色为浅红褐色,背部黄色,体侧鳞片具黑色斑点及边缘,其色泽由上而下渐深。

终期阶段(TP, Terminal phase)的体色为深蓝绿色,体侧鳞片具粉红色缘;自下颌有一粉红色斑纹向後延伸至臀鳍基部;由上唇有一条粉红色线向後延伸经胸鳍基底而至臀鳍前缘,在此线上方有粉红色斑点分布於身体前部及头部,而在此线下方则呈为一致蓝绿色区域。背鳍及臀鳍为蓝绿色,於基部均有平行的粉红色斑纹;胸鳍为紫黑色;腹鳍为黄色,外缘为绿色;尾鳍为蓝绿色,外缘及基部为粉红色。有些粉红色纹在鱼死後会变成橘黄色。

饲养环境

鹦哥属于海洋鱼,想要人工饲养这种鱼的话,水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海洋鱼来说,水的软硬度、酸碱度及水温都有特殊的要求。并且最好在水族箱内为海洋鱼布置一些类似海底环境的造景,才能让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白鹦哥的饲养水温26-27摄氏度,海水比重 1.022-1.023,海水PH值8-8.5dH,海水硬度7-9dh。在饲养像白鹦哥这样的海水鱼时,海水鱼水族箱管理中及时的加补纯水,是不可忽视的操作环节,尤其对于未加盖的水族箱,海水经过不断蒸发,而逐渐减少若不及时加水,会导致盐度过高,使鱼类渗透压急剧改变,直接威胁到鱼的生命,因此在水族箱注满水后,应及时记录水位高低,以便以后补注水时作为参考。 [2]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至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伊豆岛,南至澳洲大堡礁的南方。台湾东部、东北部、南部、西部、小琉球兰屿绿岛等之岩礁海域均有分布。

品种简介

白鹦哥鱼是多彩鹦鲷的幼鱼,其成鱼可以生长到2250px以上,呈现蓝绿色,并有紫色花纹。但这种鱼在体长625px以下阶段,身体是白色的,在面部有一条橘红色宽带条纹穿过,这让其具有了观赏价值。白鹦哥鱼一般采集于菲律宾海域,用于观赏的个体在5-500px之间。不是很常见,但价格不高。

注意事项

白鹦哥鱼伤害无脊椎动物,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在纯鱼缸中饲养,一般寿命不超过1年,这可能跟人工饵料营养不充足有关系,从来没有一条白鹦哥鱼可以在人工环境下生长到成年。

喂食要点

海水鱼的喂食也是和一般的淡水鱼不同的,鱼友们在喂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观察白鹦哥的摄食状况及排便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也能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3]

白鹦哥属于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其饵料主要有贝肉、蟹肉、藻类等,它们也喜欢啃食岩石上的藻类、珊瑚和蟹类,对于白鹦哥这样喜欢啃食的鱼种,可将肉类、藻类制成粘稠状,涂抹于石块上,待风干后,供它们啃食。[4]

白鹦哥牙齿尖利,可以咬碎石珊瑚,可将附生海藻的石块或涂有液态食物的石块晾干后放入任其啄食,也可投喂切碎的菜叶。[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