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實驗室上世紀70年代即率先在國內開展有毒化學污染物的相關研究和環境監測標準方法體系的建設,在環境分析方法與儀器設備研製、污染分布與演化趨勢、污染物形態與環境化學行為以及生態毒理效應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礎性的系統研究,在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貢獻,為我國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的環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實驗室2004年通過國家重點實驗室[1]論證,2005年開始建設,2007年正式通過驗收。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環境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毒理效應為主要研究方向。發展目標是:1)立足國際前沿,在環境化學與毒理學研究的某些關鍵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2)在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環境安全相關的研究領域服務於國家目標,為污染控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3)培養造就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研究高水平人才。
學術團隊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8人,研究員18人,外籍科研人員2人。所有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2]的占人員總數的83%。實驗室流動人員130人,包括在讀博士研究生70人,碩士研究生41人,客座人員19人。
科研平台
實驗室具備了國際水平的化學、生物儀器設備平台和國內首個環境樣品庫,其中「二惡英實驗室」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分析示範實驗室」(Pilot Laboratory),並通過國家計量認證。
視頻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中國科訊】,搜狐,2019-12-08
- ↑ 同樣都是研究生,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差距有多大?,搜狐,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