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淇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淇县,古称朝歌、沬(mèi),是中国商朝后期首都、周朝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是封神榜故事演绎地,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屡见于《诗经》。林姓、卫姓、康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的故乡。

淇县隶属于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7%,总人口26.91万人(2011年)。北距首都北京480公里,南至省会郑州95公里,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高铁、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淇县西枕太行山脉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鹤壁市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在北纬35°30′05"至35°48′2"6和东经113°59′23"至114°17′54"之间。

地质地貌

淇县域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前寒武系出露很少,仅见基岩区的太古界变质岩,与震旦系和玄武系成不整合接触。震旦系出露仅数十米厚,甚至缺失。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由于新生界覆盖,上石炭统出露不全,二迭系无出露,仅能从钻孔中见到。新生界有上、下第三系和第四系。

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和西北为山区,东和东南为平原和泊洼,北、东、南三面环水,所有内河均向东南汇集。西部山区海拔高程多在100至1000米,最高1019米。东部平泊地区高在百米以下,最低海拔63.8米,高低差距955.2米。地面坡度分平坦、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峭坡等七种,均因山丘平泊的变化而变化。

淇县地貌多姿,资源丰富。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泊洼兼有,其中山丘区面积占三分之二。

气候

淇县地处北温带,境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至最长日照14小时35分。冬至最短9小时44分,春分秋分为12小时。淇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6.7℃,6月最高平均32.1℃,1月最冷平均-0.8℃。境内全年日平均气温13.9℃。最暖年14.7℃,最冷年13.0℃。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6.9℃,元月份最低为0.9℃。春季平均气温14.2℃,夏季平均气温26.2℃,秋季平均气温14.3℃,冬季平均气温0.5℃。

淇县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最长233天(1965年),最短177天(1981年)。平均初霜日在10月27日,最早在10月9日(1981年),最晚在11月17日(1965年)。平均终霜日在4月3日,最早在3月23日(1977年),最晚在4月24日(1988年、1990年)。淇县年平均降水量(包括雨、雪、雹)605.2毫米。1963年最多达1164毫米,1965年最少,仅360.6毫米。淇县地处太行山脉和连绵的浚县火龙岗之间,形成一南北走向的狭长风道,是全省大风较多的县分之一。风向多南北,风力多为4.5级。

土壤

2010年淇县耕地32.29万亩,农民人均1.5亩。此外尚有36.5万亩荒山、荒岗、荒沟可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另有河流、水库、沟渠、坑塘占地3.4万多亩,水面可以发展渔业和水生经济作物。

2010年淇县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7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65万亩,潮土类面积7万亩,水稻土面积200余亩。

水文

淇县属海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15条,总长222.9公里。其中界河4条,总长56.7公里,内河11条,总长166.2公里,泊洼地区另有排水沟773条,总长195公里。界河以淇河最大,内河以折胫河(澳水)、思德河(美沟)、赵家渠最大。淇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但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全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1亿立方米,除蒸发入渗外,平均径流深162毫米,年径流总量为8437.10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汛期,除一部分入渗补充地下水外,大部分顺思德河、淇河、小朱河、八米沟等沟河流出境外。每年实际用量仅1100万立方米,只占年径流总量的13%。5米以上跌坎20余处,这些跌水下泄产生一定力能,可安装水磨、水碾、水动抽水机,跌差大的还可以建小水电站。

全县泉水绝大多数水质优良,如太和泉水帘洞泉灵山泉鱼泉等,内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某些泉水经检测部门初步验证可生产矿泉水,如杨晋庄、铁西等。淇县山丘区较多,沟河两岸有泉水溢出。据1980年调查,全境共有活水泉77处。常年流水泉48处,季节泉29处。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至2010年淇县勘出的矿产资源有:探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木鱼石玄武岩等。探明石灰岩储量6亿吨、白云岩储量2亿吨、玄武岩储量1亿吨、花岗岩储量7000万吨、地下煤储量2000万吨。

生物资源

淇县的主要植物均系高等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4个门类114科、300多属、416种。其中栽培植物202种,野生植物约259种。

栽培植物有农作物,农作物共有77种分属18科。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菌类作物等。有树木共91种分属35科,有水生作物和花卉作物。 稀有植物有压腰葫芦枣痒痒树樟树银杏、无名树、双节树等。药材,淇县药用植物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共100多种,分属70多科。

动物有饲养动物,家畜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等。家禽有鸡鸭鹅等。野生动物有软体类如蚯蚓、蚂蝗等。节肢类如蜜蜂、桑蚕等。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稀有动物有四足蛇狠虎微形草鱼人脚獾双毒尾蛇等。

经济

综述

2013年,淇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较2012年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10亿元,较2012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亿元,较2012年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亿元,较2012年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33亿元,较2012年增长27.9%。

第一产业

2010年淇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来自于畜牧业。2010年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肉类总产量达到10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4万吨。肉鸡出口基地,畜产品畅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马来西亚、沙特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第二产业

2010年淇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66家,企业资产总额27亿元,初步形成了电力、纺织、化工、造纸、机械、建材、冶炼、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卫生材料等十大支柱产业。富士康鹤壁科技园、鹤淇电厂、宇风年改装5万辆专用汽车、大用50万吨熟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亚500万件服装生产线、众发羊肉加工、天盛肉松生产线等3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豫北石油配送中心、天天建材工业园等8个超亿元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其他在建项目正在扎实推进。

第三产业

2013年淇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6000多人。2010年淇县配套整合开发了蛋壳画、夜光工艺品、鬼谷子兵书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25个,引导旅游沿线农民新建农家宾馆40余家。2009年1—8月份,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132.5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83万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8%和18.4%。

2005年,仅旅游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就实现收益1.1亿元,较2004年增长58%,粮食交易市场购销粮食达35万吨,交易额达3.8亿元,参与交易的农民达120多户,淇县在农村新建了247家新合作超市被评为河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和全国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

交通

淇县城北距北京500公里,南至郑州120公里,处于安阳、濮阳、新乡、焦作、开封、郑州等中原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县境,省道大海线、浚南线穿境而过。境内拥有两个铁路货运站,全县175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连国道。

社会

社会保障

2010年淇县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淇县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免费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6万多名农村老人领到了养老金,30.4万人次农民享受了新农合资金补助。

城乡建设

2010年旧城改造,签订片区改造框架协议13个,启动改造项目9个,拆迁1200多户、18万多平方米,完成安置小区、周转房建设项目4个,面积11.3万平方米。修建改造城市道路11条,铺设了天然气和雨水、污水管网,新建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城区供水工程和一批文化教育项目。2009年淇县城镇化率达到39.2%,先后完成农村道路村村通180多公里,完成50多个村6万多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所150多个,新增沼气用户1.7万户,建成沼气专业村50多个。

通讯事业

2010年淇县固定电话光缆入户率达到98%,建有总装机容量7.4万千瓦的热电联供自备电厂一座,实行集中供热、供气,并计划新上2台13.5万千瓦的机组。

医疗卫生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教育事业

截止至2009年淇县建全新学校8所,改扩建寄宿制初中8所和寄宿制小学13所,打造窗口学校或特色学校3035余所;在高级中学建成科研楼、信息技术大楼和学生1号公寓楼,在职业中专建立职教园区,建设民间职业培训机构综合楼。在每个乡镇重点培养和建设1所乡级示范性幼儿园,规划面积600亩建立职教园区。

生态建设

2009年淇县宜林荒山荒地绿化20.02万亩;新造生态能源林6万亩;新增园林绿化花卉苗木基地3050亩;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控制率98%,沟、河、路、渠绿化率99%,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17.2%以上。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0%。

文化事业

截止至2010年淇县先后投资80万元购置音响、灯光、数字背景、大型摄像摇臂、制播设备、各类服装等,创作了激昂雄壮的《朝歌风》和婉转清丽的《朝歌小唱》等曲目,组织编创人员在短期内创作演出了如《朝歌颂》、《踏歌起舞》等一大批作品。 2010年7月举办云梦山第二届鬼谷子军事文化节、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电视台组织的《欢乐中原行·走进淇县》大型文艺晚会上,艺术团成功参演。9月,“朝歌风”艺术团在城北新区举行首场演出。艺术团相继创演了《欢乐重阳·秋之韵》文艺晚会、《平安淇县·万家乐》文艺晚会。艺术团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在乡镇巡回演出共7个场次。

旅游

以朝歌文化和姓氏寻根文化为特色的摘星台游览区,以鬼谷文化为特色的云梦山游览区,以山顶草原和大漠风光为特色的桃园游览区,以女娲文化为主的古灵山游览区等多处初具规模的旅游景区。云梦山、灵山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五里鬼谷、云梦滑道、草原环崖步道、古灵山金顶等基础设施扩大了景区规模,提升了景区品位。卫国故城、云梦山景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将成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云梦山草原风情文化节、古灵山山水文化节、女娲文化研讨会、古灵山万人朝拜大会暨梨园春演出活动。

朝歌古城

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有4位商朝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朝歌是《封神榜》故事的演绎地。纣王在牧野之战失败后,和王后妲己被埋葬于淇河岸边。朝歌还是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养鹤,典故有好鹤失国、玩物丧志。淇园是中国商朝的国家园林。还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荆轲冢、卫国城墙等历史遗迹。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朝歌并作赋题字。

云梦山

位于淇县,鬼谷子曾在云梦山隐居讲学,开办中国第一座军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纵横家、军事家。由战国军庠、五里鬼谷大峡谷、云梦草原三部分组成,面积约2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有孙膑洞、毛遂洞、舍身台等。

古灵山

女娲修真处、纣王降香处、《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主题文化是女娲文化和殷商文化。主要由六大游览版块组成:纣王降香处—女娲宫主景区,纣王采暖行宫—朝阳寺,纣王避暑行宫—清凉庵,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凉水泉,天下第一铜顶,佛教圣地—灵光阁。

[商纣王陵]]

在城东朝歌镇南淇河西岸。纣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战失败后,登上鹿台自焚,商朝灭亡。纣王的儿子武庚遵照纣“死后葬于淇河之中”的遗命,命人截断淇水,在河床上凿竖穴而葬,封口后,河水照流。后因河道东移,河床日见冲刷变低,纣墓露出,又渐与堤岸连在一起。纣王墓呈长方形,为土冢,长50米,宽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书“殷纣辛之墓”。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镌周谷城题“纣王之墓”。墓冢四周林木葱郁,东侧有清澈晶莹,宛若玉带的淇水萦绕,整个墓区内清净素雅,风景宜人。纣王陵附近还有妲己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