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593/P,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质类学术期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已逐渐形成了沉积学的专业特色和特提斯的地域特色,在中国地质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据2020年7月期刊官网显示,《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编委会拥有编辑45人。
据2020年7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总被下载380763次、总被引19171次、出版文献共1973篇,(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4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1]为0.745。据2020年7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沉积与特提斯地质》载文量为1368篇、基金论文量为684篇、被引量为12715次、下载量为30321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0.73。
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Pж(AJ) 文摘杂志(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杂志社审稿
1-3个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杂志特色
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来稿请寄打印稿及磁盘,也可用电子邮件方式传送。为提高效果和质量,请作者最好不要提供手写稿。
2.稿件电子文本之文字部分可用Word、方正、金山及纯文本格式;图片、照片单独用Photoshop、CorelDRAW、画图等图片文件,或寄图片、照片原件。
3.请作者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请在来稿中注明。
4.请附作者的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
5.编辑部将在收到来稿后的2个月内答复您是否录用。如在2个月后仍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您可改投它刊。
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来稿发表后,本刊赠送5本样刊。
7.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和技术性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则将征求作者同意。
8.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正文标题结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二级或三级,二级标题用1,2,3……;三级标题1.1,1.2,1.3……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
9.在首页脚注处可注明:①如为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基金名称和编号;②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从事的主要工作。
10.摘要:以300—400字为佳,简明扼要阐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尽量不出现参考文献,避免从文章中摘取语句或简单重复结论。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具有同等量的信息。关键词控制在3—5个,中英文对应。
11.摘要要尽量写成报道性,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文摘应具有独立性。
12.对稿件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
13.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插图要主题突出、图面结构合理、线条粗细疏密合适。图内文字及数字均要求用宋体字,图中内容要与图注和正文叙述相符。图件使用线段比例尺。图例内容一般用数字代号表示。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图片说明中,数字代号引出图例内容。中、英文表名放在表格上方。测试数据要在表格下方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误差范围等。
14.凡文稿中引用他人文章者,所引的文章如是公开出版物,按出现顺序在引用处上角方编号(如[1]、[2,3]、[4~6]),并在参考文献中标出(见下款);所引的文章如是非公开出版物,则在引用处用括号标出,如(×××,2001)或(×××,2001,研究报告名称)等形式。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
15.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要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其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1)期刊:[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文章标题[J].期刊[2]名,年,卷(期):起~讫页。
(2)专著:[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起~讫页。
(3)论文集:[序号]作者姓名.文章标题.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讫页。
视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最新影响因子(2019年)出炉,赶紧围观!,搜狐,2019-06-21
- ↑ 学术圈的你,是时候了解一些期刊基本常识了!,搜狐,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