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摩奴法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摩奴法典》,古代印度法律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传说法典的编撰者摩奴是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本法典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陆续编成。梵文直译为《摩奴法论》,可见它并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典,而是婆罗门教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教律与法律结合为一的作品。法典原文由梵文写成,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威廉·琼斯将它译成英文,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为各国法学家重视和研究。中译本根据法国迭朗善译本转译,马香雪译。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法典采用诗歌体裁,由12章组成,共有2694个段落和律令,包含了实际生活中通行的习惯和宗教戒律,是一部宗教规则和世俗规则的混合物,所以并未经国王明令公布,而为广大人民自觉地遵守,起到了制约人们行为的规章的作用。

主要内容:1.首先肯定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论列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规定依违种姓制度的惩罚,反映了古印度奴隶制社会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将所有人都划分为4个种姓,并用神学和宗教的观点来解释它们的产生及地位:①婆罗门,指印度社会中的僧侣贵族,是最高种姓,掌握教权,垄断知识,享有种种特权。②刹帝利,指武士贵族,掌握政治军事权力,是世俗统治者。③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是社会的基本生产者。④首陀罗,是最低种姓,无任何权力,按规定必须为其他三种姓服务。2.在土地法方面,实行国王土地所有制,国王对全国土地享有最高所有权,婆罗门、刹帝利只能占有土地。耕地分配给各家庭使用并纳税。土地等不动产可以买卖,但须有40个与买主不同家族的邻人作证。3.在婚姻家庭法方面,规定了严格的等级界限和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原则上各种姓之间禁止通婚;家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家长手中,妻子、子女同奴隶地位相同;妇女没有独立人格,一生只能处于父亲、丈夫、儿子的监护之下;妻子必须尊重丈夫,而丈夫可以出卖和遗弃妻子。4.在债法方面,契约的订立采用宣誓方式,违背誓言的违约行为既要负民事责任,也要负刑事责任;法律允许借贷关系存在,可以收取利息。5.在继承法方面,规定遗产继承的顺序是:①儿子;②男性近亲属;③用于宗教事务或由女儿继承;④无继承人时归国王政府。6.在刑法方面,对不同种姓的处罚不同。规定:杀害刹帝利赎罪金为杀害婆罗门的四分之一;杀害吠舍为八分之一;杀害首陀罗为十六分之一。首陀罗说了前三个种姓人的坏话,应割去舌头,用身体某一部位伤害了前三个种姓的人,就得将该部位割去。7.在诉讼法方面,王室法院审理重大案件和复审下级法院判决;村法院由选举的或世袭的法官组成。举证时应宣誓,有三个证人即可证明事实存在与否,司法上存在着神明裁判和决斗的制度。

本法典是印度古代法律史上的经典著作,对现代印度社会生活仍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研究古印度法律,研究古印度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作者介绍

摩奴(Manu),在印度被推为最古老的立法家。这部法典之所以以摩奴来命名,也说明了该法典的宗教色彩,将编撰成这部巨典的功绩归于假托的上天之子。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摩奴法典 相关视频

世界历史第25集:古代印度
印度法律很完善,为何犯罪率世界第一?看完原因刷新三观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