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魏元履·世情事虚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寄魏元履·世情事虚文》是宋代理学家[1]刘子翚的作品之一。
“ |
世情事虚文,十幅了一书。 片言倒肺腑,子独不佞予。 班班眼中秀,学胆谁似渠。 平生几两𪨗,踏破牛斗墟。 小言谒侯门,大言叫天都。 归来辟存室,默坐追亡逋。 床头著韦编,盘礴万古初。 时拈纸上语,破的妙有余。 已甘酬对难,舌本噤不舒。 矧予在半流,所见方模糊。 蜗涎不自润,讵敢相沾濡。 人生强多知,于已固已疏。 睫边遗太极,意上町六虚。 狞猿絷尚跳,况乃拊槛呼。 是神非吾神,滓秽政可奴。 尝闻不远复,佩作三字符。 煌煌杏坛春,一枝明清湖。 蜂蝶未全知,佳处自不孤, 惟予先著眼,时来采芳腴。 何法共叩微,归性有顺涂。 |
” |
— [宋代]刘子翚 |
作者生平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2]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宋史文载
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韐死靖康之难,子翚痛愤,几无以为生,墓三年。服除,通判兴化军。寇杨勍犯闽境,子翚与郡将张当世画计备御,如素服戎事者,贼不敢犯。事闻,诏因任。
子翚始执丧致羸疾,至是以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不出者凡十七年。间走其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呜咽,或累日而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及兄子羽尽孝友。子羽之子珙,幼英敏嗜学,子翚教之不懈,珙卒有立。
与籍溪胡宪、白水刘勉之交相得,每见,讲学外无杂言。它所与游,皆海内知名士,而期以任重致远者,惟新安朱熹而已。初,熹父松且死,以熹托子翚。及熹请益,子翚告以《易》之“不远复”三言,俾佩之终身,熹后卒为儒宗。子翚少喜佛氏说,归而读《易》,即涣然有得。其说以为学《易》当先《复》,故以是告熹焉。
一日,感微疾,即谒家庙,泣别母,与亲朋诀,付珙家事,指葬处,处亲戚孤弱之无业者,训学者修身求道数百言。后二日卒,年四十七。学者称屏山先生。
视频
寄魏元履·世情事虚文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刘子翚:谁是朱熹理学的启蒙恩师?,腾讯儒学,2015-07-31
- ↑ 靖康之难为何被称为靖康之耻?徽钦二帝成囚犯,皇后妃嫔受尽欺辱 ,搜狐,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