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運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運璿

孫運璿(1913年11月10日-2006年2月15日)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僚工程師,籍貫山東省蓬萊縣。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二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電力,曾前後擔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在臺灣素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他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臺灣早期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臺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臺灣經濟的推手」[1]之一,也是臺灣經濟貢獻重要人物之一。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因罹患腦溢血而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臺。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份語言和行動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國民黨大老身份,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臺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於臺北市病逝,享壽92歲。

台灣經濟發展的兩位規畫師,孫運璿與李國鼎。(中研院提供/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官網)

永遠的領導人

因突來的中風,孫運璿雖然遠離政治,但是他帶領台灣走過艱困時代,經過時日的沉澱,更彌足珍貴,也深藏在人們心底。孫運璿到底展現什麼領導人特質,每個人能從他的一生經歷,得到什麼啟發?在混淆的現代,他代表什麼清明的聲音?

領導者的典範

他的清廉、平實、以台灣為念、為台灣打下的經濟奇蹟,至今愈發令人懷念難忘。而當時財經首長超越派系的風骨、前瞻視野、專業,發展高科技,帶領台灣走上開發國家,至今仍為國際典範。

他年輕時,就勇於擔負大任,擔任台電總經理、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行政院長,一心建設台灣為現代化國家,更致力解決基層人民需求,縮短貧富差距。   中風後長達二十餘年的復健,痛苦且枯燥。舉手、走路、操練手指,「不要把我當院長,你們怎麼要求別人,就怎麼要求我,」他咬緊牙對復健師張梅蘭說,汗水從他新長的頭髮中滲出,在氣喘中,這句話格外堅定。

當年二十二歲時,現今年輕人剛踏出校園,孫運璿已經開始到中國西北建電廠。二十六歲,現今年輕人還在延畢,他已經趕著大隊騾馬,穿越峻嶺連雲的秦嶺、大巴山等,從陜西四川,跋涉千里,把整個電廠設備運往中國大後方,不留敵手。他更有著不服輸的勁,二次大戰後,日本電力技術人員撤退出台灣,臨走前預測台灣將漆黑一片,台電人氣憤地說,「日本鬼子你們打敗了,還看不起我們,一定要做給你們看。」於五個月內,搶修恢復百分之八十的電力,粉碎日本技師「三個月後台灣將一片黑暗」之斷言[2]。 

擔任台電機電處處長的他,率領少數部屬及台北工專、台南工專(成大的前身)的學生,南北奔波,在三個月內修復全台電力,家家有電,工廠得以運轉。那年,他才三十三歲。   四十歲後,孫運璿平步青雲,台電總經理、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行政院長,乃至蔣經國接班人[3]

民國58年調任經濟部長,正是台灣處境最艱難的時刻,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第一次石油危機等陸續發生,運璿先生果斷因應,維持經濟穩定成長,一方面照顧農業,一方面積極提升技術、加速發展工業、拓展外銷,使台灣經濟順利轉型。並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研製積體電路,為台灣將來科技發展奠定基礎。

民國67年出任行政院長,內外考驗依然嚴峻,包括中美斷交、二次石油危機,運璿先生協助蔣經國總統指導我方與美方談判,促成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確立台美實質關係不變。同時戮力推動國家建設,使國民所得不斷提升,引進外人投資證券市場,全面開放觀光,帶領國家邁向均富、安和、樂利的社會。

「清廉只是他的基本特質」

孫運璿從事公職以來,就廉潔自持。做經濟部長開始,他就有三不:「不應酬,不題字,不剪綵」。「公司老闆請吃飯,我跟他說,有什麼話到我辦公室說。到我辦公室來談問題的工商業者,我要求他們談整個業界的問題,不要只談自己公司的問題。至於題字、剪綵更是錦上添花,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孫運璿更謝絕部屬任何禮物。女兒孫璐西還記得,有位部屬拿了自己養的母雞送給孫家,但是孫夫人堅決不收,兩人在拉扯間,母雞居然當場生了個蛋。

每月剩下的首長特支費他從不拿回家,都留給部屬做獎金用。在公務員待遇微薄的年代,孫運璿家裡親人、子女曾高達十七人,長官體恤他,想要多給他津貼。「夠用了,我太太很節省,」他說。

孫運璿退休時只拿了一百二十萬,當時連台北市一間五坪的好房子都買不起,他仍然滿足地說,「上天已對我太好了。」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去探視孫運璿時,也一再讚揚這些特質。

謙虛、不搶功

除了善於傾聽、充分尊重專家外,孫運璿更善於建立團隊,用人沒有派系,「全國能做事的人都是我的人,」他曾說。他也的確讓能做事的人感受到重視與尊重。

他更善於鼓勵支持部屬,一九八二年,我國對美外交戰場連連失利,剛宣布為我國駐美代表的錢復向孫運璿辭行,孫運璿說,「你是我的最後一張王牌了,國家寄望你。」

去國近兩年,對工作萬事緊急,錢復無暇返國,直到父親錢思亮去世才請假三天返國奔喪。第一天,孫運璿去了錢思亮喪禮致悼,第二天,星期日,他親自帶領著各部長、次長、軍事將領,到外交部聽錢復在美工作報告。他不但移樽就教,更體諒這位終年在外打拚的外交官只回來三天,沒時間一一拜會各級首長。

心繫基層百姓

他不曾口口聲聲說愛台灣,但是關懷之心無時不有。當時的南投縣長吳敦義更記得,一九八二年孫運璿來南投巡視的前三個月,中部地區發生大水災,孫運璿一進門就問起,「農民復耕了沒有?民房修復了沒有?地方錢夠不夠用?問題一個接一個,可以看出他的心在哪裡,」吳敦義說。

例如他參加過無數會議,軍事會議、財經座談,但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在僑光堂舉行的全省鄉鎮長基層會議;他建樹無數,翡翠水庫、防洪計劃、國家劇院,但是為偏遠地區人民福利紮根的基層建設,他最感安慰。

一九七九年,那時台灣剛與美國斷交,數百位鄉鎮長齊集台北市僑光堂,在座有縣市政府首長、省主席、中央各部會首長。這是光復後第一次,這些來自最基層的鄉鎮長越過六、七個層級面對面與中央首長直接溝通。孫運璿對著這些鄉鎮長,一再希望他們暢所欲言,「政府不怕問題多,只怕不知問題之所在,」他說。

他倒下,百姓哭了

一九八四年,孫運璿突然中風後,從各地湧進榮總、行政院、各報社代轉的信足足有三個大紙箱,裡面有端正的毛筆字、用注意符號拼出來的字,有的寫偏方,有的寫小品文和笑話,更有一位寫著,「只要能對院長有幫助,要我捐出器官,我都願意。」孫運璿中風後首度在電視上露面,頭髮白了、人瘦了,當他舉杯向閣員道別時,電視前無數對眼睛溼潤了。

很多人在這二十年,深深懷念著孫運璿一生的廉潔自持、超越省籍、調和朝野。也惋惜一九八四年冬夜,他的中風不但影響了他,而且影響了台灣。歷史已經肯定了他對台灣的貢獻,他用「行動」,不只用「語言」表現出「愛台灣」。

孫運璿妻病逝 回顧一生

孫運璿夫婦個性節儉樸實,貴為夫人,從不買珠寶古董也不置產,沒什麼物質慾望,黑白老照片中,一家四口在官舍前開心合照,這也是孫家人唯一住過的地方,公家官舍,在孫運璿的公職生涯中,這對夫妻從不收禮被批不通人情,現在看來卻是難能可貴,俞蕙萱沒有官夫人架子,更是可貴。

孫運璿時任行政院長,帶著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登上亞洲四小龍之首,行政院長夫人俞蕙萱,選擇到監獄慰問受刑人,親切的握手寒暄,滿臉笑容,到孤兒院探視沒有父母的孩子,又是抱又是親,親民的風格,走到那裡都是掌聲。

卻沒想到,隔年的這個時候,國家的行政院長當時的總統接班人,也是家中的支柱,因為中風倒了下來,接下來的22年都必須以輪椅代步。陪著生病的孫運璿復健,不喊苦,孫運璿像孩子一樣鬧牌氣就包容他,患難見真情,俞蕙萱推著丈夫輪椅的手不曾鬆開,她是孫運璿口中的恩人,外界常感慨孫運璿如果沒有中風就是蔣經國接班人,但俞蕙萱卻絲毫不在意。

『無則剛』,是孫家人一生奉行的儉樸格言,但中風一病二十多年給外界最深的印象,是他端坐在輪椅上慈祥的微笑,笑看著政治人物拚命爭吵,甚麼是愛台灣,孫運璿用一生給了答案,再親愛的家人,最後還是得說再見。

2006年的寒冬,孫運璿走了,多少人哭紅雙眼,更有父親帶著一對兒女,跪著要孩子學習感恩,五年後俞蕙萱平靜的走了,她用智慧成就了丈夫,孫運璿深情的一吻,現在兩個人,終於可以在另一個世界重逢再做夫妻。

參考資料

  1. 《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78-957-9079-01-3
  2. 關於孫運璿.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2019-11-23]. 
  3. 楊艾俐. 孫運璿 永遠的領導人. 天下雜誌. 2014-03-03 [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