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梅萊拉76公厘艦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奧托梅萊拉76 mm 艦砲(OTO Melara 76 mm ,美國海軍命名為「76 mm/62 (3") Mark 75」)是義大利奧托梅萊拉(Oto Melara)公司設計製造,並被各國海軍廣泛使用的艦砲。
簡述
義大利在1950年年代起開發中口徑快炮,本型炮為第二代版本,目前主要服役的型號研發始於1964年,研發初期因為第一代版本的高故障率,西方國家對這個計畫並不熱衷,但是在1966年以色列看上了該設計緊緻的潛力,裝設在當時自製的百噸級薩爾飛彈快艇上,因此不只訂購研發中的76快砲,還加入了研發團隊解決設計問題。以色列海軍在實裝測試後,找到並解決了100多項設計瑕疵,使火炮設計穩定耐用。
奧托梅萊拉76快砲的特色是重量輕、射速快、操作人力需求少。火炮為雙層架構,上層為火炮本體,下層為彈艙與炮手控制台,俯仰轉向以全電力驅動。76快砲的彈艙為直立的三組圓形彈莢,可攜帶共115發炮彈,設計上可以立即上彈開火的彈莢只有2組,最多80發。彈藥尺寸承襲了美規3吋炮用的76.2 x 636mm一體式炮彈,降低西方盟國導入火炮時的彈藥後勤壓力。
76快砲使用了1960年代尚為先進技術的玻璃纖維強化塑膠[1] 砲塔殼,火炮採全自動進彈射擊,省略了炮塔內的炮組,操炮連接船艦射控雷達,可在戰情室由電腦解算射擊,甚至全自動操作,減少火炮尺寸之餘亦降低重量。最初與76快砲搭配的射控雷達是義大利製獵戶座射控雷達家族(RTX-10X、RTN-20X、RTN-30X),主要的使用者也包括以色列;荷蘭在開發WM-25射控系統時將76快砲整合入STIR射控雷達和CAS雷達,而後WM-25授權美國改良後,為MK-92射控系統。傳統火炮為了讓炮管承受高射速產生的熱量,因此必須增厚炮管,而炮管增厚勢必得強化炮架強度,強化轉向機構的動力,最終尺寸便難以縮小;奧托梅萊拉76快砲的解決方案是在炮管外裝設套筒,藉由水冷舒緩急劇射擊產生的大量熱能,因此標準型76快炮的最高射速可達每分鐘85發,1980年代推出的改良快速射擊型版本射速達每分鐘120發,測試時甚至曾有每分鐘139發的密集火力。
奧托梅萊拉76快砲在1970年代起取代美製MK 33艦炮,作為近距反飛彈、空防、打擊水面艦艇及海軍艦砲支援等多元目標使用。由於在設計時已考慮小型艦艇安裝的要素,因此重量與後座力控制在護衛艦或是巡邏艇大小的小型艦艇可承受的範圍,76快炮因此成為西方世界船艦防空火炮的折衷選擇,在冷戰中期成為中小型艦艇廣泛配備的武裝,目前有53個國家的海軍使用。
2006年伊朗以逆向工程的方式仿造成功,於同年9月開始大量製造,命名「Fajr 27」。
中華民國與奧托梅萊拉76公厘艦炮
中華民國海軍亦自行設計用於本國軍艦MK-75快砲上的匿蹤砲塔,用於武昌號巡防艦、沱江級飛彈巡邏艦上。2019年的敦睦遠航訓練證實,武昌號巡防艦由原本海軍自行設計的匿蹤砲塔,改為使用OTO原廠設計之匿蹤炮塔外殼。
2018年漢光34號演習中,參演的迪化號巡防艦(FFG-1206)和岳飛號巡防艦(PFG-1106)上已經換裝了新原廠匿蹤炮塔。另外繼光號巡防艦(FFG-1105)、銘傳號巡防艦(FFG-1112)、逢甲號巡防艦(FFG-1115)也換裝OTO原廠匿蹤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