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末的心緒(平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末的心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夏末的心緒》中國當代作家平時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夏末的心緒

城市裡的小雨細碎得像一團亂麻,就如人之心境,驅不散,扯不開,總也理不清頭緒。滿世界都是蒙蒙的水汽,濕漉漉的城市裡似乎什麼東西都能擰出水來。那應該是夏天裡最後的一場雨,輕輕濺起了七月的悵惘;羈旅的日子如水般滑落,十多年的光陰就如一瞬間;看看行將昜主的房屋,曾經熟悉的一切皆會隨着離開而成為過去。過完這個夏末,就該踏上歸途,幾無掛牽的城市在心目中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即使有諸多懷緒也盡散於風瀟雨飄里。

夏末的風雨來得快,也去得快,雨後的陽光依舊很酷,城市又重新被暑熱籠罩。蟬不早不晚,趕在人們快做中午飯的時候開始歌唱,就那麼不停地地鳴唱着,一聲比一聲悠長,讓人產生諸多懷想,或如有什麼承諾沒有及時地兌現。有時間寬裕者相約着去登南山,去那山林中聽群蟬有節奏地鼓嗓;並繪聲繪色地誇耀蟬群的協作精神,一蟬領唱,群蟬響應,遠遠聽去,一會兒東坡響吶喊,一會兒西嶺有合唱,待到你走到了南山頂,滿山都是秋鳴

雨後蹀躞於窗前,痴聞着城市散發出來的氣味,好熟悉的味道,應該是花椒油與辣椒油混合着的馥香,麻麻酸酸的讓人腸胃有了飢餓感原來支配着人意識的主要功能是吃飯,看來我已經忽視了吃飯的這件瑣事,應該占據生活的主導地位,要不就會影響人精神面貌。對於還鄉,中國封建社會有一種說法叫做「衣錦還鄉」,這個話題應該與錦衣玉食相匹配。還鄉者要麼發財了,要麼高官厚祿衣錦還鄉才覺得面子。而離家日久的普通民眾還鄉,有衣有食就行。有吃的、有穿的、不受凍,不挨餓才是民眾生活的基本需求。混得好就有面子,面子是什麼?中國文化里把地位與金錢加在一起叫做面子,有還鄉者怕人家不知道自己的過去,就如蟬鳴,不停地在人們面前聒噪,在人們面前刷存在感。而自己離意滿滿的心頭,卻沒有一點點還鄉的意念,只是想安安靜靜地感受一下雨後城市那特有的韻;城市風雨依舊那麼溫馨愜意,就那一瞬間,我才明白自己並沒有真正地準備好離開這座異鄉都市,這裡所熟悉的一切依舊讓人迷戀

我們的文化中蘊含有一種深厚的鄉土觀念,無論你在異鄉居住多久,心裡總還是會記掛着那個出生地。那裡有熟悉的親朋故舊,有維繫着親情人情的鄉音俚俗;曾幾何時,異鄉與故鄉是飄泊者心中難以割捨的兩個點;站在遠方望故鄉,遠方的故鄉卻讓人愁腸百結;人道異鄉久了成故鄉,其實每一個生活在異鄉的離人心中,早已與故鄉的過去漸行漸遠。人生就如歌唱,你從哪裡來,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從哪裡來,終將還是會回到哪裡去;忽如有一天,自己也準備啟程回去,心裡就開始忐忑起來;曾經熟悉的人都變得陌生,故舊相遇不相認,相認相識者又找不到話題。一路遠行的人們,往往因為惰性總是會隨遇而安而「樂不思蜀」,故鄉就只是一種鄉土觀念,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與話題。人之惰性帶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它能腐蝕堅強的意志,再怎麼堅韌的心都會被其磨去稜角。漂泊者的鄉思,就往往會被人之惰性所侵蝕,讓人成為一個情感的荒蕪者。人說無情才漂泊,古訓說父母在不遠遊,現代人說不走出去的人,終將一事無成,對乎,謬乎!其實漂泊者並不容易,一個人能融進陌生的環境,需要有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需要有能生存下去的技能,如此才能偏安於異鄉的某個角落,不作離愁。無人會跟楚人屈原那個時代相比較,但離憂卻是一樣的心境。屈原作離騷時除了一個憂字,更多的還是在一個離;離為遭;騷為擾動;志不忘,心煩意亂,去住不寧,故曰騷。離人夢中,除了無盡的的悵惘,還有難以言表的落寞;生活就如這夏末的雨天,霧蒙蒙的天空,淅淅瀝瀝里透着繁亂無章的迷思。

其實我並不在乎林中秋蟬音,也不在乎秋山有無耐看的景,只是想守住這份難得的清閒與心靜。如其揮汗如雨去登山,倒不如煮茶抱卷待日落。閒靜時光,暮色蒼茫里的那山、那樹,那靄靄白雲盡如畫筆下的魂。秋即將來了,熬過酷暑嚴夏,就渴望着有驟風暴雨唿嘯而來,酣暢淋漓。是否因為慾念動了季節的蠱,我竟然又聽到了風雨來臨的蕭音。風輕輕地捺開了窗簾的一角,細如粉塵的小雨又逐漸飄揚起來,這個夏末註定了會雨飄風靡。

夏天終將去了,秋風颯颯里的眾花開始凋零;秋季之高潔讓楚人屈原的品操找到了超凡脫俗的依託,朝飲的是木蘭樹上墜落的露水,晚餐食用的是秋菊之落英;夏末初秋的品操,已經被古代人喧染得無以復加。木蘭花開春夏之交,菊花是秋天的靈魂,我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心裡品味春華秋實之意境,腦際時不時會閃現出秋天裡某些似曾熟悉的場景;雨後的季風不停地揉動着四野的郁綠,似乎有一些微黃在顯現,那是季節成熟的標誌。南來的風輕搖着低穗的稻粱,吹得稻草人長袖漫舞;靈動的世界裡,飛來覓食的夏鳥懵了,它們咪起小眼端詳一會,還是不放心地飛走了,於是滿世界都聽到了嘰嘰喳喳的聲音。我正沉浸在如夢的往昔里,黃桷樹林裡竟然又響起了高音般蟬鳴,它們那放肆的吶喊足以讓人沉思;城市的秋也會跟着生動起來。有幾片黃黃的葉子飄到窗台上,讓人又起秋歸的惆悵。

羈旅時光,最不願意看到的是遠山與秋景,風瀟瀟落葉飄飄,雨淅瀝秋山朦朧,秋山之外的江流換了妝容。我無心去追逐那些風帆,雖然那些航帆可以載去我的歸意。我只是憐憫起那些夏花來。曾經羞答答的開滿枝頭的嬌態已然褪去,風舞的曲子裡少了清唱,只剩下蜜蜂翅膀發出的振顫靡音。季節還是冷落了這些嬌媚的花朵,就如時光也曾經冷落了人生華年。夏花秋紅,她們並不情願地鬆開了自己傲人的裙裾,讓那駐留在人間最後的時光繼續美麗。在時光面前,任何事物都經不住煎熬。我伸出手牽牽窗口漸黃的藤蔓,就像牽動某些泛黃的日子。漸風掠過門楣,簾外似乎有鶯聲清入耳廊,又聽不很真切,無端地讓人生出來諸多懷想。

羈旅客寓有鶯囀,閒檐竹影聞清唱。腦際竟然融進了許多輕淺的旋律,或如深沉憂鬱,或如低婉怨嘆;我不知道心中為何會生出這些似有似無的成分,唯一能品出的滋味的都是一些既久遠而又寥落的記憶。

人工栽培的白蘭花開了,但季節不對。隨着溫濕的東南風被西北風所替代,似乎依舊灼人的烈日也沒有平常那麼尖酸刻薄了。我深深地被樓前樹蔭里斷斷續續的鼓譟所俘獲,那裡除了蟬音,也有鳥鳴,更有一種風舞竹林的蕭蕭聲音;似乎很近,似乎飄遠,悵若遙遠的寂寥,惘然心有所失;秋還沒到來,寂寥倒是先上了心懷,是否平常之人也有無端悲秋的懷緒,我不得其解。

民俗稱七月為孟秋蘭月之季,其時蘭花溢香,中元普渡,那應該是故鄉里最美的時光;而我卻依舊滯留在異鄉的夏末里; 其實,七月應該是南方季節里最熱的日子,俗稱秋老虎。夏末初秋蒸騰的熱浪似乎讓人覺得這季節真能夠折磨人。於是人們就一邊發着牢騷,一邊找地方去納涼。在我那多水的故鄉,這個時光如果沿着柳堤去湖邊,就能找到一份愜意的清涼。習習南風裡的陽光雖依舊灼熱,但人的心境全被自然的風光所吸引,早忘了身邊酷熱。湖水像一面鏡子,幾隻小木船盪在不遠處,像一個起起伏伏的夢,飄搖着,長滿了綠蕪的堤岸向着茫茫前方延展,像那些希望順着湖水向更寬闊更遼遠的夢裡蔓延。

即將轉換的季節,就如一扇隨着時光轉動的閘門,輕舞的雲霓從時光一端流向叧一端,像一種意識在心靈深處波動。我想那種波動應該是一種感應,應該是一種氣流的感應。還真有靈驗,心裡悄悄地想着秋天,就感覺就有清風自遼遠的天邊逶迤而來。抬起頭看看天上,烏黑烏黑的雲層如浪潮般奔涌而來,就如一堆堆亂麻在遠空聚集着、翻滾着;似如奇峰異巒,恰似高山峽谷;我的心被那些被陽光鍍邊雲霓所吸引,有那麼一會我竟忘了這紛繁世事,忘了這季節依然還在夏天徘徊。也就只那麼一會的躊躇,那些厚厚的黑色就逐漸地遮蓋住了我能看得見的那片天;原本明亮的世界竟變得昏沉沉起來;是否應該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捕捉暴風雨來臨的模樣,盡情地想象着,有一場傾盆雨從頭一直澆腳下,讓身心透濕透漲。朦朦朧朧的天際,有一團黑色駕雲而來,風雨正在想象中醞釀,裹挾風雨雷電,裹挾着我的渴望,向着四面八方蔓延。

風終究還是來了,它用速度告訴我這個即將來臨的傍晚一定會大雨滂沱。我擦一擦眼睛片上面的水霧,心似乎真的很舒爽;肆虐了一個夏天的烈日終於放棄了原本火燒火燎的秉性,漸漸地沒有了那咄咄逼人的熱情。我這樣想着,仿佛天上真的降下了一場瓢潑大雨,一洗那心中憋了一個夏天的鬱悶。這麼酷熱的天,誰都希望天上下一場猛雨,解一解心頭被炎熱折騰得發毛了的心。其實也不盡然,窗對面的人家可能就不這麼想了。他們晚上擺攤位做燒烤營生,如果今晚真的下起雨來,那就代表着他們今晚的收入打了水漂。只見人家出門看看天上,躊躇着又把搬出來的傢什再搬回屋子裡。他們心裡一定無奈着不那麼高興這一場雨的光臨。我正嘆息着世道之艱難,假使自己是去賣夜市燒烤者,心裡也一定在詛咒這不樂意見到的晚雨。天空的烏雲沒有絲毫退縮的跡象,雨肯定會下在黃昏時分。我盼望下雨的心也由期盼變成了拒絕,原來世界上的事都不能心隨所願,境遇不同,對事物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窗對面賣燒烤的人家還在門前猶豫着,後來看他們在架子車上挷上了塑料棚布,趁着傍晚還未來臨叮叮噹噹地上路了。原本因為有雨下而帶着愜意的心緒,無端地盪起惆悵的漣漪。生活始終都不能盡隨人意,沒有哪一碗飯可以輕鬆咽下去。

夜終究來了,黑暗隱去諸多悵惘,望一望街上昏黃的街燈,忽然發覺陶淵明的歸隱,隱的成分帶着更多的逃避;只有逃避,才有歸的欲望。今人莫學古人厭世,逃避繁華尋虛無。奈何長夏無樂,䈬扇輕搖聽蟬歌,三更更見長。總是古人的生活方式能吸引人,剪燭西窗抱殘卷,寂寞待天曉。

或如種苗一塊地,秋來薄糧煮清粥,或能少惆悵。

[1]

作者簡介

平時,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