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山之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山之战日本明治政府为攻克反抗政府的萨摩藩大本营城山而发起的一场包圍歼灭战,也是西南战争的最终决战。

1877年9月,在西南战争中接连失利的萨摩藩军队(简称萨军)退回位于九州鹿儿岛的大本营,总帅西鄉隆盛鹿儿岛的城山设立司令部,决心死守到底。前来平叛的大日本帝國陸軍(简称官军)扫清了鹿儿岛内的防御后将城山团团包围。在包围圈完善、多轮劝降无果后,官军于9月24日对城山发起总攻。面对官军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萨军从凌晨坚持抵抗至上午,直至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清晨时分,西乡隆盛在突围时中弹负伤,在仪式性切腹后由其弟子介错,用自己的生命为西南战争这一日本近代史上最后的内战画上了句号。

官军在城山之战的决定性胜利结束了幕末以来长年的动乱,使日本中央政权最终得以巩固,证明了现代化军事改革的优越性。同时也标志着日本武士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武装力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背景

1877年2月,萨摩藩不满士族爆发叛乱,总帅西乡隆盛率领12,000名武士从鹿儿岛出征,挥师北上。他决心速战速决,全力围攻重兵把守的熊本镇台,只留少数部队突袭小倉等地,而没有选择避实击虚,分兵北上占领九州全境以图大局的长远方案。但西乡严重低估了熊本守军的防御准备和抵抗意志,导致大量精锐武士在包围消耗战中损失殆尽。为平定叛乱,官军兵分两路,山县有朋中将率军南下解熊本镇台之围,黑田清隆中将则带领别动队途径长崎从九州西面的日奈久町登陆,攻占了八代,随即切断了萨军的联络通信和后勤补给,并对包围熊本城的萨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4月23日,萨军从熊本城撤退,官军从此取得了战略主动权。1877年5月至8月间,人吉大口宮崎都城等战略重镇相继落入官军之手。西乡指挥萨军且战且退,向九州南部转移。8月17日,萨军精锐突破官军位于长井村的包围圈,在可爱岳打了一次成功的反击战,官军大败。西乡趁势暂时摆脱了官军的追击,带领400余人的残部于8月22日向鹿儿岛撤退。

早在同年4月,趁萨军还在九州北部鏖战之时,日本海军中将川村純義就带领陆海军混编部队沿九州西部海岸线包抄,从鹿儿岛湾登陆并顺利拿下了萨摩藩的大本营鹿儿岛。官军采取怀柔政策笼络人心,但成效不彰。此后鹿儿岛守军又被不断抽调至前线作战,在当地的影响更日渐式微。等到西乡隆盛从可爱岳成功突围回到鹿儿岛的时候,官军只剩下两个中队和警察在维持秩序。9月1日,在当地民众的协力下,萨军迅速打败了守军,重新夺回鹿儿岛。但西乡还没来得及在鹿儿岛部署防御,官军的追兵便已赶到,情势急转直下。9月3日,官军组织兵力发起反攻,击退了鹿儿岛周围的萨军先锋。次日,萨军敢死队试图夜袭官军司令部,被三好重臣少将指挥的第二旅团全部歼灭。至9月6日,官军已完全压制鹿儿岛内的所有抵抗,并包围了萨军司令部所在地城山。

城山(鹿児島市城山町)位于鹿儿岛市中心以东,属于南九州丘陵地形的一部分。其海拔约108米,土质主要为火山灰。山上树木茂密,地形起伏复杂矢野宏治。南北朝时期豐国豪族上山氏曾在此构筑上山城,故此得名[1]。此后,上山氏移居至櫻島薩摩藩藩主岛津氏继承了上山城。1602年(庆长7年)岛津忠恒修建鹿兒島城,城山变成了大后方,逐渐被人遗忘。自1614年岛津下令封山后,城山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到西南战争时已经完全恢复自然林覆盖的原貌[2]。虽然城山海拔不高,但由山顶可纵观鹿儿岛市全境、鹿儿岛湾以及櫻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鹿儿岛市内失守后西乡隆盛率部退至城山,并在接近山顶的山洞内设立司令部,准备背水一战。

參考文獻

  1. コトバンク. 上山城. 日本の城がわかる事典. 
  2. 城山. 鹿児島県教育委員会. 2017-03-03 (日语).